提高财会集中核算资金信息质量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5-13 05:08:28

提高财会集中核算资金信息质量的对策思考

摘 要: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报账单位受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驱动,采取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等会计舞弊手段,对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及以提高财会集中核算资金信息质量的途径作以探讨。探索会计核算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资金监管职能的对策与方法,促进报账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工作信息质量。

关键词:财会集中核算;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217-02

1 引言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地方政府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源头治理腐败问题而采取的改革措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虽然没有改变单位资金使用权,但资金支付权移至会计核算中心,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设置了一道“防火墙”。一些单位为逃避财政部门监管,通过开具与实际经济业务不符的原始票据,编制各种虚假会计资料,达到非法支出的目的,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在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来自利益驱动和会计监督管理的缺位,以下分为四个方面论述:

2.1 财务人员利益冲突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人员仍归所在单位管理,其工资、福利待遇、评先晋级、职务任免由所在单位决定,作为会计人员在自身利益和生存环境压力下,难以依法独立履行会计监督和控制职责的权利,当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受自身利益和单位利益驱动,不得不按单位领导要求提供虚假会计资料,为会计信息失真推波助澜。

2.2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

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不能参与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财务管理链条不能有效衔接,造成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分离,其核算工作局限在财务资料的审核层面,在审核财务资料时,主要审核票据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手续是否健全,无法判断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2.3 票据审核监督把关不严

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大厅式办公,划分柜组办理核算业务,就县(市)会计核算中心而言,一般一个柜组都要负责80至100多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面对的部门多、业务量大,按规定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应当对每一笔业务、每一张单据进行初审、复核,严把审核监督关,但面对众多部门和较大的工作量,中心工作人员在票据审核工作中难免会有所松懈,把关不严。而且有些报账单位一个月到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一次业务,一次报账少则四、五本凭证,几百张单据,多则十几本凭证,上千张单据,给财务审核工作造成了困难。

2.4 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检查工作难以落实

内部控制检查是确保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开展经常性的内部检查与审核,能够及时发现核算柜组在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差错率和工作失误,有利于纠正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导致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忙于日常业务处理,内部控制检查工作难以落实,降低了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

3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据观察分析,报账单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形式主要表现在:

3.1 采取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会计舞弊手段

如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不符,违规编造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将礼金、公共娱乐场所消费、超标准发放津补贴等违纪违规事项,在会议费、购置费、业务费等科目中列支,使不能在账面上列支的支出事项合法化。

3.2 设置“小金库”

少数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从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出发,截留上缴款,收入不开票不入财务账,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如2009年8月某市财政部门在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该市公安交警大队采取打白条和用过期罚没收据乱收费,将车辆违章罚没收入单独列账,用于发放干警执勤补助和奖金。某学校擅自收取补课费、举办校外班收取教学费,设置账外账,用于教师和职工福利,及其他违纪支出。

3.3 单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以后,一些单位取消了内部财务管理机构,只设一名报帐员,单位会计帐薄、会计凭证等基础资料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而资产仍由各单位管理使用,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又未参与实物管理,出现账实管理分离现象,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会计核算中心只核算不清理,造成资产管理上的账实不符。有些单位认为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削弱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职权,不设置单位财产物资辅助明细账,不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对账,单位财产物资的收发、领用、增减、核销没有专人管理,造成财产物资的损坏和丢失。

4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会计核算中心应积极寻求对策,认真探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

4.1 积极推进会计委派制度改革

将委派会计、人事、工资等关系从原单位脱离出来,解决会计人员与单位的依附关系,纠正利益上的偏差。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通过培训、考核、激励等措施,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经常性管理和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减少会计业务的技术错误和工作责任心不强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4.2 加强对“小金库”的清理检查工作

会计核算中心要设置群众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把群众举报与单位自查相结合,单位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重点加强对执收执罚等单位和部门财务收支活动的清理检查,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大处罚力度,运用经济处罚、行政问责、组织处理、刑事处分等手段,严肃查处私设“小金库”行为。并把清查检查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门要从票据领用缴销管理源头严格把关,定期开展票据清理检查工作,落实罚缴分离管理制度,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罚没收入和支出彻底脱钩,堵住“小金库”资金来源。

4.3 规范支出标准

各地财政部门应依据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结合本地和各部门实际,统一行政事业单位人、车、会、话等消费性支出和奖金、补贴、补助等福利性支出标准,细化部门预算工作,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把预算精细化到各个部门及项目,对行政事业单位消费性支出和福利性支出实行定标准定总额双重控制。会计核算中心管理重点应由办理日常核算业务职能向会计审核和监督职能转变,建立健全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审核拒付制度及财产物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核算中心实时监控的有效性,堵塞各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4.4 切实加强审核监督工作

会计核算中心应当把服务与监督融为一体,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维护财经纪律,增强责任感,规范工作程序,切实发挥监督职能。柜组人员应按照岗位分工,对每一笔业务、每一张单据必须经核算会计审核,加盖已审核和审核人印鉴,再交录入会计二次审核无误后登记入账。核算会计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负责,对违纪违规的支出事项,要填写拒付通知书,照章拒付,录入会计负责财务数据和会计报表编制及核对,二者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责任共担。会计核算中心财务稽核科每周应对各柜组会计工作质量进行一次抽查,每月选择一至两个柜组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一次全面复查,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质量分析会,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对业务量大的报账单位实行定期报账,每月报账次数不得少于三次,通过分散工作量,减轻柜组人员审核压力,使柜组人员有充裕的时间认真搞好票据审核工作。

4.5 加强财产物资的核算与管理

会计核算中心在搞好单位会计核算业务的同时,还需发挥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综合管理,配合国资局(科)指导单位做好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闲置资产调剂利用、资产收益征缴工作,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指导各核算单位制定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具体办法,严格资产购置、使用、调拨、报废等审批权限和手续,会计核算中心要指导各单位建立财产物资辅助账,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做到入账有实物,领用有登记,账目与实物一致。通过开展定期全面清理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与单位财产管理人员对账,准确掌握单位固定资产变动情况,使会计核算与实物资产管理更好地结合,促进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

上一篇: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下一篇:高校基建项目成本控制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