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05-13 01:36:26

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摘 要: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多媒体作为教学的常用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无疑会对教学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大量相关信息研究与论述,阐述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的见解与方案。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媒体应用

自多媒体被引进课堂教学以来,单一化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形式上发生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例如,一堂讲授有关太空知识的地理课,教师仅按课本所述的内容在黑板上以图画的形式讲授给学生时,很难让学生完全听懂。如果在其过程中,利用媒体技术做成相应的课件时,学生就能很容易接受其内容。

一、多媒体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

1.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作为重要教育资源的教师的价值。例如,在英语课上,我们可使用录像、VCD等视听媒体将教师从重复讲授的环节中解脱出来,这样教师就可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分配到解决问题和创新研究上来。

其次,多媒体可以减少学生的被动等待,增加学习机会,并可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如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相比没有实验,因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不多,仅有的课堂发言也只是少数学生的事,多数学生上课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而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人―机―人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价值,这正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2.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一堂实验性极强的课堂当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和环境,让学生仅凭个人的想象力完成本课内容未免显得困难,而老师应用媒体来制作一个形象化的课件并且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这比单纯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由于所教学科不同,所以在多媒体的选择和应用上也有所不同。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所以我们在必要时才能合理使用。

二、多媒体对学生的作用

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合理使用,对学生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

1.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使用,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便捷,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起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课件进行观察、分析、理解或直接参与操作等,以此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例如,教学“日食和月食”一课时,教师事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展示三种天体,月球、地球、太阳从左至右的位置关系,演示三球同时运动,当月球绕地球运动到地球在太阳照射下的阴影区,月球逐渐由部分变暗到全部变暗,此时月偏食、月全食便发生了。这种动画的辅助,使月食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变得比较形象易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多媒体对教师的作用

1.教师的授课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授课方式的不同在不同层次上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过去主要以板书式的课堂教学为主,其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但多媒体被应用于课堂之后,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把课堂内容变成具有声音、图像、文字的多画面课件,从而使授课方式灵活化。如在化学课中,化学反应式的具体反应过程可做成一个完整的动画过程,将整个反应过程很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2.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在传统教学的课堂当中,教师不但从课本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说明内容,很浪费时间,但媒体教学便不同。如,在文科类型的科目中,教师提前做好课件,直接讲解内容,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可以用所节省出的时间来讲授更多的内容。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论证,我们已经很清晰地认识了多媒体在课堂的应用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让我们很深刻地明白,多媒体使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后,应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结构、逻辑联系、重点、难点及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熟悉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室的环境条件。

充分认识各种教学媒体的特征、功能及其发挥积极作用的主客观条件。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考虑为达到教学的最优化选用合适的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上一篇:我的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下一篇: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思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