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粤北山区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经验

时间:2022-09-02 06:49:17

浅谈粤北山区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经验

摘 要:粤北县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教师配备不足,缺乏实验教师;经费不足、设备欠缺,甚至缺乏实验室等困难。在新课程要求强化实验教学、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背景下,如何克服地区困境,有效地开展教学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思维,促进教育薄弱区域教育的发展、变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课程改革

实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自2004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广东的实验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王桔红和马瑞君调查发现粤东地区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12%~16% 的学校没有实验室或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不足;(2)有 24. 6% 的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3)实验课开出率不高, 有 77. 6% 的学校仅能开出 1~5 个经典实验;(4)实验方式陈旧、 探究性活动少;(5)大多数学校缺少标本或模型;(6)生物教师性别结构失衡, 约1 /3学校中无男生物教师等。笔者多年的调查以及与同行交流发现粤东西北山区普遍存在相关的问题。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有限,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实验条件有缺陷,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差 ,是目前教学环境下存在的较大问题。探索符合山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特点的模式,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部分实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以供交流。

一、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并播放相应的教学实验视频

由于山区学生缺乏相应的动手能力,走进实验室完成实验时,往往手足无措,或手忙脚乱。提前预习和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能让学生对实验预先有一个较客观的认识,也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和操作方法。

二、如何避免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时损坏装片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是高中生接触的第一个使用高倍显微镜的实验,尽管教师讲解了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但地处山区,接触显微镜不多或没有接触过 ,高倍物镜镜头和装片的距离又非常近,学生容易损坏装片。首先,让学生先完成初中的低倍镜的操作,在学生熟练掌握低倍镜的操作后,进行高倍镜实验。其次,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带颜色的细胞 , 如,红细胞 、叶片保卫细胞等 ,在此基础上 ,再观察其他不易观察的细胞, 进一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这样可以做到少损坏装片或不损坏装片。

三、如何观察到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在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的现象、制作临时装片时,子叶越薄越好 ,这样才能减少细胞重叠, 容易观察到细胞中的脂肪。但是往往学生切得子叶又厚又大,在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 在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把花生子叶研磨成粉状,然后将粉末固定到载玻片上 ,滴苏丹红Ⅲ,进行染色 (注意要染色1min后,滴加少量50%的酒精,把粉末分散到载玻片),这样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子叶细胞及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四、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更简单有效

该实验设计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是否被催化水解为还原性糖,从而验证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这样设计有缺陷,因为斐林试剂就是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氢氧化铜遇酸发生中和反应,导致实验失败。故在实验过程中改用碘液来验证淀粉是否被水解,结果实验仍然失败。

笔者用不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成水和氧气代替淀粉被催化水解为还原性糖。不管是过酸过碱都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pH值。这样实验更简单有效,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改进

教材中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在解离这一步骤就将根尖切取2~3 mm,在以后的几个步骤当中都要用镊子取放2~3 mm的根尖,因为根尖太短小给操作带来很多不方便。为此可在解离这一步骤将根剪取长一些,比如1 cm左右到制片这一步,将染过色的1 cm左右的根放到载玻片上,再把它切成2~3 mm,加清水。

参考文献:

王桔红,马瑞君.新课程背景下粤东地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05):110-113.

上一篇:语文教学应“活”字当头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