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瞪羚企业”

时间:2022-05-12 02:09:19

如何培育“瞪羚企业”

创业企业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被称为“瞪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瞪羚企业”是“创新、创业、创一流”的主力军。这种“瞪羚”个头不大,但跑得快、跳得高,企业年增长速度可轻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千倍以上。具体而言,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点。“瞪羚企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瞪羚企业”不仅是“区域个性”的晴雨表,还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抓“瞪羚”,助推企业高成长,是用新经济的眼光看问题,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创新”全球化与新经济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把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作内部发展的主要动力。怎么认识外部环境,也成为怎么选择发展路径的关键。

(一)全球经济步入创新全球化的新阶段

冷战后,全球化加速推进。这时制造业全球化是主要内容,伴随着制造业全球化,中国很快崛起了。当今世界,从大的方面来讲,在经历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之后,已经进入了创新全球化的阶段。制造业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最大的差别是什么?那就是制造业全球化追求的是哪里最便宜就到哪里集聚;而创新全球化则是哪里有新思想、新商业模式,新兴产业就在那里集群。

区域经济能不能适应创新全球化、走自主创新之路,能不能发展新经济,问题就摆在面前。因而如何应对创新全球化的趋势,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家和官员不太注重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意、风险投资、商业模式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注意和逐步改变。

(二)区域个性是在平坦世界中迅速崛起的诀窍

早在2006年,《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就提出,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加速在全球流动和优化配置,尤其是由于信息化导致了“平坦的世界”的出现。但《2007硅谷指数》随后提出,虽然全球竞争的场地是扁平的,各地区依然可由其自身的专业化和竞争优势的相对的强势和弱势而表现出来——在扁平世界上创造出“尖峰”。

也就是说,全球化使得世界变成平了,世界大部分区域都是平坦的世界。但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个性突出的区域,就是世界的“尖锋”。而这种“尖峰”不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内的“尖峰”,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尖峰”位置。

(三)原创新兴产业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三十年,遵循的都是跟随式创新,正是凭着这种跟随式创新,中国迅速融入世界,迅速崛起。第二个三十年,我们提出了自主创新,需要的是原始创新,要做别人没做的事。这其中,不仅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要有适宜原创的区域文化,要敢为人先、容忍失败。

未来三十年,中国进入产业原创时代,将有可能诞生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创性新兴产业,为新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而发展原创新兴产业,就要推进企业试错及产业试错,打造产业集群,创新体制机制。这其中,一个企业原始创新取得成功,就会产生一个“瞪羚”;如果一个区域围绕某一新兴产业展开试错,就会出现一批“瞪羚”。

(四)全球链接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成为“尖峰”,就必须是世界一流的新兴产业。这就要了解全球创新版图,以新兴产业为目标,加强与全球创新版图上的“尖峰”展开人脉链接,进而带动跨区域创业、天使投资、风险资本、技术转移等。

《2010硅谷指数》中也曾提出来,硅谷的能力来自四方面:第一是全球链接的能力;第二是吸引人才的能力;第三是创新技术进步;第四是政府的支持。他们把“全球链接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这一点值得中国的各个地区,尤其是有可能成为世界尖峰的地区学习。

“创业”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新经济的三大定律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提出“创业、孵化、集群”是新经济发展的三大定律;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将“创意、创业、创新”归结为关于自主创新的“三创”。

新经济的基本范式:创业—孵化—集群

第一定律:创业是新经济的动力学。在新经济时代,最有价值的企业不再是“百年老店”,而是新崛起的创业企业。百年老店是工业经济追求的目标,而新经济的要求则是创业、创业、再创业。如今,除资本要素外,技术替代手工、创意主导技术,已先后成为创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效果来看,新经济中创业最大的成功就是为人类提供全新的产品、生活方式、生存模式。在此驱动下,变革型创业取代求生存创业、求发展创业,成为创业大军的新潮流。在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创意刺激之下,创业成为新经济最重要的源动力,推动着新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定律:孵化是新经济的生物学。孵化是全社会共同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所需全要素的服务,其意义在于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各种各样的新创意、新思想、新商业模式、新技术经过孵化过程,从原始概念转变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新产品、新服务,实现了从想法到公司的创业。在新经济时代,孵化服务已经演化成一种独立的、完整的经济形态。孵化器和风险资本成为推动创新创业的最主要的孵化力量,将创业企业群体打造成为具有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大量的瞪羚企业从孵化体系中孕育而出,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第三定律:集群是新经济的生态学。新经济的“集群”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产业在空间上的物理叠加,而是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生态共存,多种业态的企业在集群中形成多物种生态链,共同形成同生共进的生态圈。新经济条件下,集群内部具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态环境,促使在竞争中通过企业试错、产业试错,筛选出最优良的企业群体。集群使区域经济有了生命力,也使全球经济发展呈现生态集群特征。

(二)创业者的主要类型

创业者代际的变化,恰恰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根本标志,把握了这个判断就把握了改革开放的核心。有三代创业类型,民营企业创业、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留学生创业,这是时代的特点,但还远远不够。在新经济下要注重创业者的新趋势——系列创业者创业、跨区域创业者、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以下简单介绍这三种新趋势新类型:

系列创业者是指在把企业创办成功后,或者将企业卖出,或者聘请职业经理人继续经营企业,而自己去创办新的企业的创业者。这种创业者最早出现在硅谷,他们或者创业失败再创业,或者创业成功再创业。中国也已经出现这种“系列创业者”,他们通过创业者的专门化,提高创业成功率并降低行业试错成本;通过创业创业再创业,跨界整合资源并促进新兴业态的发展。时代变了,要着力培养专门创业的创业者。

跨区域创业者指频繁来往于两个以上地区,从事创业或创投的人。他们能够及时把握最新技术热点和趋势,了解最新商业模式和理念,与不同地区的各类创新资源建立链接;能够在“飞来飞去”的过程中,将不同地区的创新资源整合在一起。目前,有人称他们为“海鸥”创业。

再就是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硅谷能够不断诞生“改变世界”的大公司,能够不断诞生“改变世界”的原创新兴产业,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是关键。这其中,原创的技术、原创的商业模式、自由的灵魂是产生“改变世界”梦想的关键,因为创业者的潜力是无限的。

(三)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商业模式

首先是商业模式的四大特征。

第一,眼睛向外。不是埋头苦干,不是老黄牛,也不是抬头看一下,而是像“瞪羚”一样往外看。这其中,联盟、外包、合作、资源整合是很重要的,最终达到用己所长、集采众长、互利共赢的目的。企业家、创业者容易向内、埋头拉车,这一点要改变。

第二,长板论。短板论是传统经济的逻辑,在新经济时代,要规避短板,把其外包出去,把优势发挥出来。原因在于尽管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的多少,但最长的木板往往决定其特色与优势,使其超越一般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就像培养孩子一样,更多地要表扬其优点、发挥其优势。

第三,发掘卖点。在农业经济中,主要是买与卖,体现为物物交换到货币与物品交换;在工业时代,依托大规模制造,强调市场营销;在新经济时代,主要是将买卖嵌入生活(产)方式中。

第四,创新无所不在。创新可以是结构性的,也可以是单一环节的。每个企业在任何单一经营环节上的创新都可能演变成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其次是商业模式创新及其实现的机理。

对创业者而言,首先要做两件事:讲故事和制作商业计划书。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就是获得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过程,说穿了就是“烧钱”。然后进入盈利阶段,逐步成长为“瞪羚”,然后IPO。当前,有些创业者不愿意讲故事,也不愿意“烧钱”,而是遵循滚动式发展,这些问题都要逐步改变。

(四)商业模式“改变世界”

商业模式“改变世界”有三个特点:

第一,商业模式创新引发产业价值链的迅速演变。最近二十年,是人类历史上产业价值链变化最快的时期。产业价值链的变化存在三大趋势:分解、融合、业态创新。这其中,引发价值链变化的商业模式就是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

第二,最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将买卖嵌入人们的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之中。如Facebook,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购物方式,2010年超越微软居世界品牌500强首位。

第三,从政治家、科学家“改变世界”到企业家“改变世界”。全球化之后,政治家的影响越来越多受国家边界所限,科学家被专业领域所限;但由于全球化的深化,企业家通过独特的商业模式改变行业景框、设定新的游戏规则、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顾客需求进行价值创新,进而改变世界,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区域竞争力核心:“瞪羚企业”

创业以后,关键问题在于能不能走出死亡谷。创业企业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成长期被称为“瞪羚企业”,也被称为高成长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瞪羚企业”是“创新、创业、创一流”的主力军。这种“瞪羚”个头不大,但跑得快、跳得高,企业年增长速度可轻易超越一倍、十倍、百倍、千倍以上。具体而言,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特点。

“瞪羚企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瞪羚企业”不仅是“区域个性”的晴雨表,还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当前,新兴产业的兴起、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区域新经济的活力往往由“瞪羚企业”的多少决定。当大量“瞪羚”出现在产业价值链分解的某一环节,表明出现了细分产业模块;当某地区在同一领域及其相关产业出现大量“瞪羚”,说明新兴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工业经济的核心是抓大企业、骨干企业,是静态的;新经济的核心是抓创业企业和“瞪羚企业”,是动态的。骨干企业增长率一般是10%左右,“瞪羚企业”往往是300-400%,底线是30%。抓“瞪羚”,助推企业高成长,是用新经济的眼光看问题,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培育“瞪羚”,打造区域个性

第一,“瞪羚”的标准及工作机制。在“瞪羚”标准方面,除了一般的指标体系之外,建议重点关注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否属新兴产业;第二,是否有全新的商业模式;第三,是否有天使或创业投资;第四,五年之内能否上市。在工作机制方面,一是当地设立委办局联席会,建立会商机制,联合认定市级“瞪羚”。这其中,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智库的决策支持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金融办、高新区等方面的作用,建立筛选机制,各委办局各自掌握发现、考察、筛选认定一批委办局“瞪羚”,并推荐市级“瞪羚”;三是充分发挥各县(市)区政府及其他园区管委会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推荐机制,及时关注“专特精新”企业,从中培育、发现、推荐“瞪羚”,并评定县(市)区级“瞪羚”。

第二,全力培育和发展“瞪羚”。地方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金融办、高新区以及教育局、组织部、财政局等集成政策资源,加大对“瞪羚”的支持。并将政策重心聚焦于企业关键价值环节,展开技术对接、金融对接和智力对接。重点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化支持模式;集成科技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实施智力倍增计划,引导多边合作。

第三,加强对“瞪羚”的技术对接。围绕“瞪羚”,从源头上加强产学研及技术转移。一方面,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新型产学研合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以直接资助的方式加大对“瞪羚”的支持力度及强度;实施由“瞪羚”牵头、高校院所联合申报并实施、产业界专家评审的“产学研合作伙伴计划”,从科技项目计划的源头上推动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探索资源配置新模式。鼓励高校院所开放科研条件设施、与“瞪羚”共建实验室或技术中心;支持高校院所通过技术许可、技术交易、技术合作、技术入股、衍生企业等,服务于新兴产业和“瞪羚”的发展。

第四,加强对“瞪羚”的金融对接。围绕“瞪羚”,建立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体系。一是建立支持创业的天使投资体系。在孵化器之上搭建天使投资人联盟;鼓励企业家做天使投资人;建立完善的“创业讲坛+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人联盟”的人脉链接模式。二是建立支持“瞪羚”的风险投资体系。吸引风险投资机构集聚;引导大企业做风险投资;建立完善风险投资补偿机制,引导风投聚焦于新兴产业;借助政府投资平台加强对风投所投企业的跟投、连投。三是建立支持“瞪羚”IPO的服务体系。不遗余力地向国内创业板、香港创业板、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推介和输出“瞪羚”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机制。

第五,加强对“瞪羚”的智力对接。着眼新兴产业发展,在全球创新版图上,研究和梳理产业发展亟需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产业关键人才信息库,并建立健全高端创业人才服务体系及政策体系。重点吸引、集聚一批具有“改变世界”梦想、能够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成熟商业模式,并抢占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的领军人才前来创新创业。这其中,要充分发挥高端智库在“瞪羚”成长中区域产业发展、企业发展以及企业家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帮助“瞪羚企业”将战略、商业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达到新的高度。

第六,按“一区多园”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按“一区多园”打造适宜“瞪羚”成长的生态专业园或创业栖息地,将高教园区、有关科研院所等有限的创新资源整合,纳入国家高新区,打造科技新城,充分发挥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及高技术创业栖息地的作用;在有条件的区县设立承载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发展的专业园,构造“一区多园”的空间结构;将高新区及各专业园打造为培育发展“瞪羚企业”的平台和舞台。这其中,在专业园里要重点做针对创业企业的孵化器、针对“瞪羚”的加速器。对创业企业、“瞪羚”的爆炸式增长有预留土地。孵化器、加速器是专业园里的核心,各区县在建专业园的时候,可以把各类资源向里边放。只有“一区多园”才能更好地培育“瞪羚”。

第七,积极向社会推介“瞪羚”。

(作者为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上一篇:“旁敲侧击”更醒脑 下一篇:教学论的逃离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