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时间:2022-05-11 10:33:40

浅谈高中地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个中学教师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学困生是对学业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的习惯称谓(有时也因偏见而称为差生)。在地理学科中,这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知识基础差,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低,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信心。能否成功转化高中地理学困生是制约地理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地理课堂

笔者通过近几年对学困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学困生课堂教学参与少、课堂气氛沉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不能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课堂效率低下,这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地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地理问题可以说是纷繁复杂的。对于这些纷繁复杂的地理问题,学生不可能对问题本身及其背景都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对此,要让学生能正常地进行问题探究,教师需要创设好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地理课堂,并且可以吸引学困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的探究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要途径。

2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由于连续的学业失败及外界的负面评价,大多数学困生都存在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必须学生必须把激发地理学困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2.1教师要主动接触学困生,多关心、多过问、多给予他们温暖,用教师的真情感化他们,点燃他们心中上进的火焰。在学习上悉心指导,不厌其烦,同时发动优秀生主动跟学困生接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让学困生感到我不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

2.2多给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愿望,以期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学困生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困生,多让学困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如在课堂设问方面要有层次化,对一些基础的问题多叫学困生来回答,学困生答对了给予表扬,答错了,教师耐心引导,多给与予提示或帮助促使其思考后答出,使其从中获取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听课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

2.3对学困生实行鼓励性评价。对学困生实行鼓励性评价是转变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突破口。无庸讳言,学困生身上往往是缺点毛病较多,但学困生之所以自卑是因为人们过多地将评价集中在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上,致使他们对自己丧失自信小。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就是尽量多地去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同时对学困生的缺点采取适当淡化和宽容。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教知识”而轻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困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1指导学困生掌握高中地理学习的侧重点。 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确定对策和服务方式。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筹划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

3.2加强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预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预先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很多学困生的初中地理基础薄弱,通过预习可以降低学习高中知识的门槛。例如,初中的地球与地图、地形、气候、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知识的预习将会增强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学会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很多学困生上课时只是听听,很少主动参与课堂发言、讨论,时常要教师提问才回答问题,有时记笔记忘了听讲,听讲时又忘记记笔记,各种感官不能并用,学习很被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更无法在学困生中有效开展。因此,课堂上应该明确教学要求,即让学困生明确是要看书,或是思考具体问题,还是记笔记等等,并且要做好监督让学困生跟上课堂节奏,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督促学生课后复结。根据遗忘规律,要求他们及时复习,并且要反复复习,写出复结笔记,做好相应练习。教师要多督促、多检查,经常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面批。这样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而且培养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总之,转化地理学困生是实现“为了一切学生”教育理想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要教师们胸怀为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细心、耐心地为学困生的转化不懈努力,那么学困生的大面积转化将指日可待。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以及政策建议 下一篇:初中政治课参与式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