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转化策略

时间:2022-09-19 06:54:13

对困难生的学习讲,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学困生绝大部分是开始就落伍的,其基础水平很低。教学中要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激励,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困生的表现和练习测试的结果等,都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反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深浅度,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恰当地纠正,并有针对性地辅导答疑,有效缩小学困生数量。究其形成的原因,在诸多的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因此,要促使学困生的转化,想办法排除学困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发现的几点排除学困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一、排除自卑心理,发现其闪光点

“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转化学困生工作要注意研究学困生心理,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上抬不起头来,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学困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例如我班上有一名叫蒙彩琳的同学,学习较差,但她有个特点,口才特好。我利用其优点在“读报课演讲”活动中,多安排她讲,并帮助她整理稿件,规范言行,渐渐的,她演讲出名了,在学校组织的演讲竞赛中也表现得比较突出,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还有一个叫兰浩升的学生,本来是个挺聪明的孩子,可他却养成了生活散漫,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做,抄别人作业等不良习惯。课任教师提起他皱眉摇头,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一个看似不可救药的学生,也有一定的优点——爱做好事。班上谁的凳子坏了,他主动修理;扫帚散了,他就从家里拿来铁丝、钳子捆扎好。在得到老师及时表扬情况下,他又把上学路上拾到的几元钱主动交给老师,我们抓住这个时机,在年级学生会上大力表扬他,并号召广大师生学习他这种热心助人,拾金不昧的精神。事后,找他谈心,首先肯定其成绩,也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要求和希望。及时的表扬,诚心与他交谈,使他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想而知,思想的转变必定会带来良好的效应,学困变先进也将是一种必然。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可见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扬起了学困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学困生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学困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位的,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问题上,存在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学困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学困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学困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父母大多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因此,可以利用父母艰辛,唤醒子女沉睡的心灵。每一次的思想课、心理教育课,我都抓住他们的父母是辛勤劳作的农民这一点,让学生多一点回想一下在家劳作的双亲,是沉重的父爱母爱压弯了腰,是不断的劳作磨裂了手;如果不好好读书又怎能对得起双亲?有一位原本是个无心上学、言行过激,把老师的说教当作耳边风的学生,其父母是个地道的农民,双手因劳作而裂痕满布,像松树皮。在教育他的过程中,老师让他多拿自己的表现来对照一下父母的双手,多想一想:“难道自己懒惰对待学习的行为对得起父母辛勤劳作的双手吗?”经对比教育,该学生变了,有发展了,作业、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堂上和课后发现他有违纪行为的少了。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学困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

让我们拥有自信去争取成功吧!不要为良机不遇而叹息,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惶恐,不要让所谓的“自知之明”束缚了进取的手脚,不要满足于暂时的成绩,失却了追求更高目标的信念和勇气。我们不应忘记——在讥笑中有瓦特,在冷眼中有牛顿,在差生中有爱迪生……

自信是成功的源头,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力量。

上一篇:让家庭教育走进孩子心里,给孩子飞翔的翅膀 下一篇:改革小学科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