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时间:2022-05-11 08:12:4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同等重要,不能把将情感教育作为知识传授的附庸,如何在语文训练中深化情感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深入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情在读中、情在赏中、情在写中等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情感;褒贬;渗透;意蕴;强化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语文教学应把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及人格特征,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整个体,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一、情在读中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到寿敬吾先生的朗读,其实这是古人传承几千年的读法,现代人却觉得迂腐可笑,很少有人去践行。当然,我们不是要所有人对所有文章都这么去读,但是,一些情感真挚强烈、抒情性强的文章,必须要考虑如何朗读。我有时在教学中就提倡像古人那样朗读,尤其是教学古文的时候,有些同学很不理解,认为不需要这么“夸张”,这样很好笑。其实,这不是夸张,而是你有没有真正理解,有没有进入意境,有没有与作者同感受,有没有与作品产生共鸣的问题。如果有,你就不会觉得好笑,觉得夸张。譬如 , 在读古文时,节奏就该是拖腔,我还要求他们摇头晃脑地读,只有这样才能读出古文的那种韵味,体味作者当时的感情。的确,在读古诗文和现代诗歌时,一定要有情感、有节奏,这样,才能获得情感的熏陶。情感或悲凉凄恻,或激越愤慨,或欢娱轻快,读出来很不一样。都用一种语速、一种音调、一种情感去读,怎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呢?因此对于抒情性较强的文章一定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朗读中能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意境,体验到作者的那份情感,从而理解文章。例如我在上朱自清的《春》,舒婷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几乎整整一堂课都在朗读,学生备受感染,大部分内容都在读中明白了,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说明,朗读真的很重要,甚至有时让我觉得讲解就是一种多余。而现在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 教案目标意识很浓重 ,是带着很强的任务性、目的性去教学的,结果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学生如在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很差。譬如,上很感人的文章,教学者不是让学生反复诵读体悟,而是偏偏找来很多注音、用词、段落阅读理解的练习。读两句,做一做、读一段、练一练、学生被牵着鼻子忙碌,不知教师在讲些什么,只是忙于做笔记,应付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那有时间体味其中的感情。语文教学是一种整体感知,关键是要把握情感、美感、文感,而不在于学了这篇文章马上能解决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接受的东西慢慢消化,成为滋养。

二、情在赏中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任何作家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只有细致的赏析了作品的语言,学生才能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但作品的语言赏析应该有选择,有重点, 目的明确。一般而言,应该抓住下列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品评。

1. 抓住富有褒贬感彩的语言

只有把握课文中所表示作者的喜爱和憎恨感情的词语才能正确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如《白杨礼赞》对白杨树外形的一段描写,满腔热情地赞扬了象征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在解放斗中的坚强精神,表达对具有白杨树精神的这一类人的赞美。

2.抓住意蕴丰富的语言

课文中有些语句的涵义特别丰富,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引起学生去仔细赏析和反复领会,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课文《羚羊木雕》中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这句话就是个意蕴丰富的句子。不但解释了文章的表面意思,根据前文把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意蕴等全部透彻地去作解释。像这样去读作品、讲作品,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读懂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读“透”作品,从而受到情感上的教育。

3.抓住议论抒情的语言

一些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往往十分重视议论和抒情,作者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对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热爱。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引导学生通过议论和抒情的语句去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比如《荷叶母亲》这篇文字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段议论抒情,高度地赞美了母爱的伟大无私,通过此段的分析,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三、情在写中

1.写课堂感悟渗透德育

写感悟一般都劝自己上进向善,求真爱美,劝自己助人改过,针砭丑恶,赞扬美善。我坚持让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就写一段感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长可短。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不仅使学生写作能力逐步提高了,而且又是一次“道德长跑”,学生思想觉悟、道德认识越来越高。

2.从强化作文训练入手,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我就让学生仿照写篇《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旨在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父母,学习了《藤野先生》,就对应写一篇《师生情》,旨在引导学生尊师重教。总之,学生在写这些有针对性的题目时,通过分析、思考、辨别,自然会受到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达到自律、自尊、自重、自强的德育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纯真感情的熏陶,对学生的个性、品性、做人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而忽视这些,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语文学习,还会造成情感教育的严重缺失。最后愿语文课堂多一些情感的亮色,还语文教学一大本色。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上一篇:论计算机维修专业CBE技能教育方法 下一篇:关爱无声 师爱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