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学生去预习

时间:2022-05-10 05:15:08

放手让学生去预习

新授课时,有不少教师习惯把学生的认知定位于空白的水平来教学,许多教师课堂导入零起步就是一个证明。还有一些教师怕“包袱抖得不新鲜”,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课堂缺乏激情,就不允许学生预习。其实这大可不必,教学是为了什么?对学生课前自己能够学会的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一定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去学习。当然,在课前预习中,学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也不可能每个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都一样,而这不正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吗?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信息源这么广泛,学生不可能对教学内容一无所知。况且,学生手中有课本,即使教师不要求学生看书预习,学生有时也会按捺不住好奇心,对将要学的内容了解一二。如果不让学生看书预习,学生手中的课本除了选取几道练习题外还有什么用呢?

笔者认为,学生的认知不是空白,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课堂教育资源除了来源于教师的知识、教材内容,还来源于学生的认知经验,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交往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课堂资源就越丰富,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就越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疑可问、有问题可思。

就学生个体而言,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本节学习内容与哪些知识有联系,将要用到哪些相关知识和方法。这自然也是对这些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复习与巩固。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有针对性地扫除学生的知识障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还会体会到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对教材的初步开发,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丰富学生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方式。

就学生群体而言,虽然每一个学生预习的是相同的教材,但是受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总会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对教材内容认识的差异性,就是丰富、宝贵的课堂资源。在课堂上,如果这些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课堂交流就会更加有效、更加深入,教学的整体效益就会更加显著。

总之,预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不管是对学生当前学习内容的掌握,还是对学生后续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难点、重点和疑点,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使学生在长期的预习过程中,学会总结经验,积累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浅议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下一篇:精选习题,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