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学生猜

时间:2022-10-17 10:05:04

放手让学生猜

摘 要:教师必须具有新型的教学观和人才观,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课堂设计;教学导入;学生猜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吗?数学知识是静止的、独立于个体存在的吗?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评估方式等各种因素的束缚,学生常常被视为一张白纸,任由教师涂抹,或者被看做一个容器,任由教师满堂灌。题海战术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数学学习的结果是刺激――反应间的联系。因而,教师“多讲”学生“多练”就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发散思维没有了,学生的数学实验被弱化成纯粹的思维实验。

猜想、类推、联想等形象思维得不到重视,学生缺少了批判思维,造成了高分并不一定高能的数学现象,学生的其他思维品质很难得到发展。然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学习要为他的终身发展服务,要适应未来的竞争,路又在何方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大纲中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新型的教学观和人才观,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猜想――学源于思。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这样设计:先由教师直观演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导出圆周率,最后推导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这样的设计,似乎无懈可击,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学生难免会想:老师为什么要我们通过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来找到求圆周长的方法呢?如果把这一课重新设计一下:先做一条射线,在射线上任意截取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段(都以射线的端点为其中一个端点),以射线的端点为圆心,以这些线段分别做半径画圆,同学们能直观地感受到每个圆的大小,也能直观地看到谁的周长最长,这时,再让学生猜“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自己的猜想再去实验,然后通过测量、演算验证自己的猜想,找到计算圆周长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了整个学习的过程,还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再如:教学圆环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展示一顶太阳帽(带圆环帽沿的),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工人们在生产制作帽沿前会做哪些准备。(研究制作方法,设计安排布料,每个帽沿需要多少布料等。)接着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用纸试着做一个,并算一算帽沿的面积有多大,要用多少纸。把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还掌握得牢固。

这样的课堂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敢想、敢做的学习品格,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犹如掌握了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工具。

敢于合理、大胆地猜想并去发现、提出、假设、实践。这正是为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数学学习才能实现其本身的价值,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掌握这一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者单位 四川省夹江县甘江三小)

上一篇:浅谈学生自我管理技巧之一 下一篇:浅析“三全”“三心”“三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