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美学:一个前景与挑战并存的新兴领域

时间:2022-05-10 12:34:13

神经美学:一个前景与挑战并存的新兴领域

[摘要]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神经美学主要采用比较法、神经心理学方法及无损伤的脑成像技术采考察审美欣赏与艺术创造活动的神经机制。已有的神经美学研究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于审美欣赏与艺术创造的神经基础的了解。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舞蹈、雕刻和文学等艺术类别的研究,并对审美知觉、审美情绪及审美判断等主题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心理学、进化学、神经科学等邻近学科的联系,通过整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来促进神经美学的大力发展。神经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某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研究的结果不一致、缺乏生态效度,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等。

[关键词]神经美学;审美体验;美;艺术创造;神经成像

神经美学是在实验美学和神经科学技术的共同推动下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可追溯至英国的经验主义和早期的审美体验的生理机制理论(Burke,1757)。1999年,Zeki首次提出神经美学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研究创造和欣赏艺术作品的神经基础的一门学科(Zeki,1999)。此后,其他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神经美学概念。Gallese等人(2009)主张,神经美学应研究艺术中美的知觉的神经基础。而Brown(2009)等人认为神经美学的概念过于宽泛,应该称之为神经艺术学(neuroartsolo―g)r)。Skov与Vartanian(2009)则将神经美学定义为研究与艺术作品和非艺术作品的创造和知觉有关的多种心理和神经活动。

关于神经美学概念的争议,其焦点问题在于研究的对象是仅限于艺术作品还是包括其他非艺术作品?但什么是艺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以及区分艺术作品的标准是什么?这本身就是随着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Nadal(2013)看来,神经美学不应限于对艺术作品的研究,而应关注人们采用“审美态度”体验的多种对象(object)。所以,他将神经美学定义为,在与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创造或观看对象时的心理活动的神经机制。这些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认知、情绪、评价以及其他的社会方面,所有这些活动都具有某种生理――神经基础。对象是包括艺术、人脸、自然风景等可以引起审美加工的一系列物体。相对而言,Nadal关于神经美学的概念得到多数研究者的支持和认同。

2005年5月,在英国伦敦的金史密斯大学召开了第一届神经美学会议,来自神经科学、艺术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一起,探讨与神经美学发展有关的问题。一方面,新的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神经美学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致力于探索艺术和审美的生理基础。在这两种因素的推动下,神经美学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神经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

神经美学的研究有几种不同的途径,归纳起来看,大致有三种方法:比较法、神经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神经成像方法。第一种属于理论方法,后两种属于实验方法。

第一种方法被称为比较法(parallelism ap-proach)。这种方法并非实验研究,主要用于理论模型的建构,以此来指导开展实验研究和解释实验的结果。神经美学的比较法认为艺术的创造和感知应该符合神经组织的原则,艺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家使用的策略与神经系统如何理解和组织视觉世界是相似的(Zeki,1999;ca-vanagh,2005;ChatteIjee,2012)。比较法的代表人物为ChatteIjee、Zeki、Ramachandran与Hirstein等人。他们使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各自的视觉神经美学的理论模型。如Chatterjee(1999)提出的视觉审美加工的认知神经模型、Ramachandran与Hirstein(1999)提出的一系列影响审美体验的知觉原则、Livingstone(2002)关于艺术家如何运用视觉不同成分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来创作图画的理论。这些理论促进了对艺术家的技巧和作品与视觉脑的组织之间的比较。但这种方法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观点转化为研究的系统程序?这些理论能否促进未来的实验研究?其中哪些部分能够形成可证伪的假设?

第二种方法是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通过神经生理学的观察和临床检查来考察脑功能损伤和神经系统退化如何影响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对脑损伤者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认知和情绪系统,它是神经美学研究中具有较好前景的研究。虽然脑损伤通常会损害艺术创作的能力,但在某些个案中,反而促进某种艺术能力。这种现象为我们了解艺术作品创造力的脑机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但这种方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首先,适合于这类研究的案例稀少。已有的研究案例中,被试受影响的遗传因素、年龄、手术的程度以及教育和社会背景和人口统计学变量等方面差异较大。其次,对于艺术能力缺乏统一的测量和解释工具。总体上看,虽然研究的结果存在某些争议,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至少得到了以下三方面的有益结论:审美体验与多个脑区的活动有关;艺术或审美活动并不存在明显的半球优势;创造或欣赏艺术的能力来自于知觉、记忆、决策、情绪和注意等多种心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Nadal&Pearce,2011)。

第三种方法,也是现在最为普遍和流行的方法,是采用无损伤的脑成像(如fMRI、PET)、脑电(如EEG、ERP)、脑磁图(MEG)等神经科学技术,探讨正常人审美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的神经机制。在神经美学研究中,通常将这些神经科学技术与实验美学研究中常用的范式结合。要求被试判断所呈现刺激的美或报告对刺激的喜爱或偏好程度,同时扫描其脑区激活情况或记录其脑电活动。神经美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无损伤性脑成像技术。借助这一技术,脑科学家可以监测健康被试在欣赏或创作艺术作品时的脑活动情况,从而能够在控制的情境中通过实验来验证有关艺术行为的神经活动模型。

总体上来看,神经美学并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来自于相近的学科如实验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由于审美体验和艺术创造活动是由认知、情绪等多种加工活动交互影响的结果。现有的神经美学研究需要考虑如何通过精心的实验设计来分离审美体验定脑区的活动与特定的认知与情绪加工过程。

尽管神经美学采用了新近发展起来的神经科学技术,但它的研究主题绝不是新的问题。很多主题都是哲学美学等学科中长期以来一直争执不休的问题。例如,审美体验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起源、美与快乐的关系等等。虽然是“新瓶装旧酒”,但神经科学技术能让研究者更为细致和深入地考察这些问题。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些关于审美体验生理机制方面的全新问题,如多巴胺在审美欣赏中的作用是什么?男性与女性审美体验的神经基础是否存在差异?

目前的神经美学研究主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体验的神经机制,其中美的体验是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现有的研究主要探讨审美体验中审美知觉、审美情绪以及审美判断三个方面,常用的实验材料为面孔、绘画作品和音乐。当前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与审美体验有关的如下问题:第一,审美知觉是否区别于一般物体的知觉?哪些因素影响美的知觉?第二,艺术为什么会从情绪上触动我们?这一过程是怎么产生的?审美情绪与一般的情绪过程有何异同?第三,审美判断的本质是什么?它与一般的判断活动或者道德判断有何异同?第四,不同的脑区如何协调活动以产生审美体验?哪些因素调节审美欣赏的神经网络的活动?等等。(2)艺术创造活动的神经机制。这一主题的研究试图回答下面一些问题:艺术创造活动是否存在特异性的神经基础?艺术创造与科学创造的脑基础有何异同?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脑基础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心理学研究,考察脑损伤或神经系统退化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采用无损伤的脑成像和脑电技术来检测正常活体操作艺术创造力任务时所激活的神经区域(沈汪兵,刘昌,王永娟,2010)。(3)审美行为的进化心理学研究。这一主题的研究试图解答如下问题:审美体验的进化意义是什么?人类为什么会产生审美体验?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如何进化的?等等。人类产生和欣赏美的艺术的能力的进化起源一直困惑着早期的达尔文主义者。直到现在,对于艺术和审美体验的进化意义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以Pinker(1997)为代表者认为,艺术行为是扩展的适应。例如,他认为音乐是“听觉的奶酪”,是适应语言的认知和行为功能的副产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与审美具有明确的进化价值。例如,视觉审美偏好与居住地选择、环境评估以决定定居或搬迁至何处有关(Miller,2001)。

二、神经美学的研究现状――以绘画艺术欣赏为例

当前的神经美学研究范围较广,涉及绘画、音乐、设计、雕刻、舞蹈以及面孔、自然风景等众多领域。由于神经科学在视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视觉艺术的相关研究。在神经美学领域,研究最多且成果最为丰富的是关于视觉艺术的研究,尤其以绘画艺术欣赏的研究较为突出。下面仅以绘画艺术欣赏为例来说明神经科学技术如何促进对于审美欣赏脑机制的理解。

绘画艺术欣赏的研究主要采用无损伤性的脑成像(fMRI、PET)、脑磁图(MEG)和脑电技术(ERP),考察与绘画艺术欣赏过程有关的审美知觉、审美情绪和审美判断等活动的神经基础。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从绘画作品本身的特点出发,通过比较美与不美的绘画作品,或者比较绘画作品与其他非艺术类的图像(如面孔、图形等),或者将不同风格或内容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以此探索与绘画艺术欣赏有关的脑区;其二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欣赏者的特点对欣赏绘画作品的影响,或比较不同加工任务的脑区激活情况,以此探讨绘画艺术欣赏的神经机制。

内容和风格是绘画作品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与视觉加工有关的脑区选择性地参与不同内容或风格的绘画作品的知觉过程。例如,具象的绘画作品比抽象的和不确定的作品导致了高级的视觉加工区更强的激活(FairhMl&Ishai,2008)。但无论作品的内容与风格是哪种,被试评定为美和不美的作品导致某些脑区出现不同的激活,这些脑区可能是支持审美判断加工的特异性脑区。Kawabata与Zeki(2004)的研究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们选择了300幅绘画作品为刺激材料,包括肖像画、风景画、静物写生和抽象作品四种,并将这些作品分为美、一般、丑三种水平。fMRI扫描的结果表明,知觉不同类别的绘画作品与不同的视觉脑区活动有关。例如,肖像画主要激活面孔加工有关的梭状回(fusfform gyrus),风景画主要激活旁海马回等。但无论哪种作品,眶额皮层的激活水平都随美的评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而运动皮层正好呈相反特点,即其激活水平随美的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一结果表明,眶额皮层和运动皮层可能是审美活动的特异性脑区。Vessel等人的研究(2012)则表明枕颞区、纹状体和额区可能与对绘画作品的美的评定活动有关。Vartanian与Goel(2004)的研究发现具象作品比抽象作品导致双侧枕极(BAl8/19)、颞中回后部(BA37/39)等区域更大的激活。但该研究发现与审美判断有关的脑区为右侧尾状核、双侧枕回、左侧扣带回和双侧梭状回等脑区。Ishizu与Zeki(2013)则通过比较不同任务的脑区活动情况来揭示审美判断的脑机制。研究中要求被试对绘画作品进行美的评价(审美判断)和亮度判断(知觉判断),同时扫描其脑活动。结果表明,与知觉判断任务相比,审美判断任务导致多个脑区更大的激活,这些脑区包括皮层下结构如左侧苍白球,左侧杏仁核、右侧小脑蚓体(eerebellar vermis)和双侧内侧眶额皮层。

除绘画作品本身的特点外,其他因素(如背景、欣赏者的专业知识等)也可能影响审美欣赏的过程。Kirk(2008)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了审美判断与正常背景的物体图像和异常背景的物体图像的关系及其神经基础。研究表明,视觉解释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但无论背景正常与否,审美判断都激活了内侧和外侧眶额皮层。其另外一项研究则揭示了作品的标签影响审美判断的活动。他们将同一数据库的作品图片随机贴上不同的标识,说明其来自“美术馆”或由“计算机合成”。被试对“美术馆”作品的评价明显高于“计算机合成”的作品。内侧眶额皮层的激活与贴有“美术馆”标签作品的审美等级的相关显著高于贴有“计算机合成”标签的作品(Kirk,et al.,2009a)。Cela-Condeat等人(2009)探索了性别影响审美偏好的神经基础。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被试对自然风景图片和绘画作品进行审美判断的同时记录其脑区活动。结果表明,被试判断刺激美时,顶区活动出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这一区域双侧激活,而男性只是右侧区域激活。另有一项研究考察了专业技能对审美判断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虽然行为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但专家与新手进行审美判断时,双侧内侧眶额皮层(OFC)、胼胝体下的扣带回出现不同程度的激活;相反,伏核(nucleus accumbens)则表现出相似的激活(Kirk,et al.,2009b)。这一结果说明了专业技能调节审美情绪有关的奖赏加工。

上一篇: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下一篇:浅析体育课堂中的创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