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信息刻不容缓

时间:2022-05-10 05:44:56

保护个人信息刻不容缓

刚买了私家车,推销车辆保险的电话就铺天盖地;刚生完孩子,推销奶粉和婴儿用品的电话如“约”而至;刚办了银行卡,各种理财短信就接踵而来……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更是遭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多家大型网站的用户数据被泄露,几千万用户账号和密码被公开,严重威胁到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

问题严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治蓝皮书”指出,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渠道很多。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大致归纳为如下三大类:

一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有关机构超出办理业务的需要,收集大量非必要或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一些商家在办理积分卡时,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机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等信息。

二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有关机构未获法律授权、未经本人许可或者超出必要限度披露他人个人信息。一些地方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人员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以及违法行为进行公示;有些银行通过网站、有关媒体披露欠款者的姓名、证件号码、通信地址等信息。

三是擅自提供个人信息。有关机构在未经法律授权或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掌握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等机构之间未经客户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共享客户信息。

个人信息安全亟待保护

面对势不可当的信息化浪潮,该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成为热议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郭为表示,国家应加快个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的相关立法工作。首先应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公民身份体系并逐步推动网络实名制的真正实施,建立信息安全产品安全审查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大监管机制的建设并修订相关法律。

早在200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就委托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个人数据保护法研究课题组承担“个人数据保护法”比较研究课题及草拟一份专家建议稿。经过近两年的工作,最终形成了近8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但时至今日却仍未正式进入国家立法程序。

中国人民西安政治学院副教授傅达林认为,国家需要完善立法,执法部门需要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同时也需要建立行业诚信。有专家指出,现实中更多的相关案件还达不到犯罪的标准,所以迫切需要的是行业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以阻断涉及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的信息来源。

国外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如何有效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一个令各国政府头疼的问题。不少发达国家早就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措施。

德国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0年德国黑森州就颁布了德国首部地方性《数据保护法》,从而在全球开辟了一个新的立法领域。《联邦数据保护法》和《州数据保护法》在1977年和1981年先后出台。为适应时代变化,德国又于2001年和2006年根据欧盟的新规定两度修订《联邦数据保护法》。2005年4月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日本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根本法律。根据这一法律,日本国家行政机关、独立行政法人和地方公共团体还制定了多项法律和条例,为个人信息保护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美国国会1974年通过了《隐私权法》,这是美国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最重要的基本法律。之后,又有《财务隐私权法》《联邦电子通信隐私权法》等不断补充完善。

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情况不断出现,如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仍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上一篇:地方文化馆在服务群众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免费医疗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