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

时间:2022-05-10 04:34:50

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实施

【摘要】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 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 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 素质教育 新课改

中学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笔者浅谈如下点滴体会。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 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按国家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每节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每章、每节乃至每堂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二)探索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直到化解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抛弃了课堂上“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练”压到课外的做法,普遍灵活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帮助解决疑难,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规律,政治课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讨论为主,教师补充、更正为辅。这样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当然,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这如同汽车进入高速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要当“引桥”、当“路标”。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如同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那样,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3.加强督查。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但教师说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时的注意力。(2)通过课堂巡视、个别时间、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极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的备课。

4.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之后,即进入“后教”的环节,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教师不教。(2)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3)明确“教”的方式。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了,一般不超过10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上一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初探 下一篇: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