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5-09 05:53:02

浅谈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

【摘要】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我们药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解医院临床用药情况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用药水平,笔者将医院的处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大问题,同时进行分类。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分析;对策

1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分析

1.1无指征的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的使用这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滥用或盲目使用抗生素,普通感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感染者,在未合并细菌感染,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下用药。抗生素不能控制病毒感染,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反而增加肝脏负担。预防用药包括未合并感染的预防用药和手术前后的预防用药,很多症状如: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等未合并感染的情况下,预防用药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引起耐药菌感染和不良反应。手术前后的预防用药,在临床上比较普遍,正确的预防用药可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还可避免术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和二重感染。 不合理的手术预防用药主要表现在手术后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不附合《抗生素应用指南》的“分类选用、短程应用”的原则。滥用或盲目使用抗生素,各科抗生素均广泛应用,其中联用率高达40%,甚至出现二联、三联以上[1]。

1.2 选药不合理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证正确选用药物。如:治疗新生儿脐炎选用头孢噻肟钠,一般新生儿脐炎轻者选用阿莫西林胶囊口服,严重者选用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静滴,滥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不仅杀伤非致病菌,且使细菌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耐药性蔓延。

1.3 禁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使用禁忌药物,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普通感冒使用维C银翘片以及利巴韦林,使用这些禁忌药物有可能导致致畸、致残等情况出现。肝肾功能不全使用禁忌药物,如,肝功能不全者使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解热镇痛药类(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抗忧郁药类(阿米替林)、口服降血糖药类(优降糖、降糖灵等)、镇静催眠药(安定)以及使用肾毒性较大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五水头孢),加重肾脏负荷。

1.4 对于配伍输液选择不合理临床上在其给药方式的选择上有些地方是不尽满意,依据经验的给药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学的发展。青霉素类静脉滴注宜用生理盐水(pH4.7-7.0),而在5%或10%的葡萄糖(pH

1.5 使用药物剂量不合理剂量偏大主要表现在:医生在使用药物时不知道其药物剂量,或者是在用药时未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量化(儿童、老人、肝肾功能不全、孕妇)。老年人一般用药在成人的2/3~3/4为宜,儿童则应根据体质量、体面面积使用,如:甲钴胺片3次/d,一次20 mg,而甲钴胺每片0.5 mg,以此来服用,一次则要使用40片,完全超出剂量,这正是医生对药物剂量、规格的不熟悉的结果。剂量偏小如:阿莫西林胶囊,成人3次/d,一次0.25 g,药物浓度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从而起不到治疗的效果。

1.6 用法不合理 ①服药时间不合理。某些药物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大多数胃药多潘立酮、维霉素等,还有部份降血糖药的吸收受胃内容物的影响,餐后服用使其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故在餐前服用;②给药次数不合理。如:罗红霉素0.15 g,3次/d,但口服T1/2为8.4~15.5 h,故应为成人一次0.15 g,2次/d;氨氯地平5 mg,3次/d,因氨氯地平属于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故只需5 mg,qd。

2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①合理用药工作在医院还没摆到正确的位置,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认识到抓合理用药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②医生的药学知识和治疗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经验性和习惯性用药比较普遍,信息系统不健全,使医生对药物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它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及时交流,对一些新药的药理、药效了解不深;③有关监管部门的能力缺失,也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的重要原因。

3 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针对存在上述不合理应用的原因,组织并成立一个临床药学科室,已经势在必行。临床药学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它涉及到临床药理学、时辰药理学、遗传药理学、分子药理学、诊断学,是今后药学发展的方向。当前医院药学正面临着一个转型阶段,制剂已不再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方向,而是向临床药学发展。功能性的转变,迫使医院要适应其发展,迎接挑战。医院可采取的对策有:①加强宣传学习,搞好专业培训。加大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和人员培训的力度,定期举办合理用药相关方面的学习班;②编印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知识专刊-《药物通讯》,交流和报道各种临床药学在关的信息,同时整理出卫生部要求的二级以上医院必须编制的属于自己医院的处方集;③开设门诊药物咨询窗口,给患者提供药物方面的信息,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④处方抽查与审核、评价。在门诊、住院药房不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处方,进行分析。同时写出分析报告,登在《药物通讯》上;⑤可以做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的监测,这些药物主要是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量相接近的药物,如:地高辛;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盲目滥用;⑦与临床进行沟通,查阅病历,对新药进行有效的临床监督与观查。

参考文献

[1] 罗海,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北京,2008.31:3128.

上一篇: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的新进展 下一篇: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35例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