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浪潮下的城中村发展状况研究

时间:2022-05-08 04:05:12

城市化浪潮下的城中村发展状况研究

摘 要 城市化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城中村作为“问题村”,它阻碍着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本文结合郑州市城中村的发展现状,从城市现代化着手,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 郑州 城中村 城市化 现代化

城市化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当今世界的迅猛发展,城市化浪潮也越来越高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及城市管理机制不完善,低收入流动人口在城中村集聚,使“城中村”问题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城中村作为“问题村”,它阻碍着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一、“城中村”问题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城中村,是中国土地二元体制之下城市的特有形态,是我们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有现象。郑州市作为河南省城市化建设中的代表城市,其“城中村”问题尤为突出。近些年来,郑州市城中村容纳的进城务工人员近百万,已成为郑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郑州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土地和楼房价值迅速攀升。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建设有的社会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及城市管理体制不完善是低收入流动人口在城中村集聚的关键。大量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于城中村,加剧了城市管理的压力。同时,“城中村”的存在,造成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居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阻碍了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布局,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这不利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二、“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城中村”的特殊地位和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化进程进而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城市化建设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旧城区和“城中村”作为城市化建设中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极大的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阶层分化日益显著,如何解决低收入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已成为维持我国稳定发展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该问题的解决必须着眼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以利于更好的实现我国的城市现代化。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里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这些“社区”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景观建设等诸多方面仍体现出农民特征。十以来,政府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要求,其实质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旨在更好的实现城市居住农民向市民的转型。城中村作为二元制下的农村户籍,推动其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村民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城中村”改造的措施及策略

城中村居住主体是就业型贫困人口,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外来农民。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大量的农村人口仍将源源不断的涌向城市市场。而郑州市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每天都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有巨大的临时租赁需求。同时,在经济环境、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落脚于城中村,城中村村民为持续获取丰厚的租房收益,有效延缓了城中村改造,加剧了城中村的改造难度。

结合当前“城中村”研究,不难发现,国内学者过于关注“城中村”问题及解决路径,对其客观性及正面性认识不足。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城中村居住主体是就业型贫困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大多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外来农民。大量低收入流动人口受购买力束缚,被隔离于城市正规住房供应体系之外,逐渐形成居住分异潮。城中村解决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基本生存问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失地后的出路,也为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暂时的居住产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差距。“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必须着眼于其本身所存在的客观性和正面性,从而更好的使城市资源得到利用。

结合以往郑州市改造城中村的成功案例,笔者为 “城中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以下建议:(1)政府消除“城中村”内违章抢建建筑的边际利益,使这些违章抢建建筑的村民收益递减;(2)大力推出高质同价乃至低价的廉租房的供应,促进住房消费市场化,加快解决低收入流动人口的住房困难;(3)提高城中村居民就业培训力度,促进其就业安置,从而减少其对房租本身的过度依赖;(4)把“城中村”改造与房地产行业发展相结合,当地产行业过热时,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步伐,满足地产行业的土地需求,从而促进城市化建设。

城中村改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样,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政府在推进城中村问题的解决及改造时,必须本着人本主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将“城中村”问题的解决着眼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并将提高人口素质、提升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三者贯穿其中,从而更好的推进“城中村”问题的解决,使其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王耀武.郑州市城中村调查[J].公共管理,2010-11-23.

[2]董晓峰.兰州城市形象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3).

[3] 王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农民市民化研究―以郑州市佛岗城中村改造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3-10-23.

[4]文/姬三刚,陈鸿彬.郑州市城市化进程与城中村改造[J].商业环境,2009,(12).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上一篇:德尔福加热型氧传感器故障分析 下一篇:明知是他人盗窃的信用卡并使用如何定性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