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前S1抗原血清学检测价值及临床意义

时间:2022-09-15 05:37:25

乙肝病毒前S1抗原血清学检测价值及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 对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期前S1指标的变化进行探讨,对临床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感染状况、疗效观察及预后进行评估,对乙肝的流行病学展开调查。 方法:在500例乙肝患者中,用ELISA法测前S1抗原。结果:在所测定的病人标本中PreS1Ag与HBV-DNA以及ALT的阳性率分别为84.8%、85.2%、64.2%。结论:前S1蛋白可作为诊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观察疗效及预后更为灵敏、准确的新标志物和新检测系统。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 ALT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在以往的研究中,报道过PreS1Ag与HBV-DNA阳性率的比较,及PreS1Ag与HBeAg的比较,但是还未发现把PreS1Ag与HBV-DNA、HBeAg以及ALT做比较研究其价值及临床意义的报道,本文通过对HBV-DNA、HBeAg、ALT的检测结果分别与PreS1Ag标本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标本

采用促凝管采集空腹静脉血清或血浆标本。拒收重度溶血、脂血或样本量过少的标本。经HBV-DNA检测500例阳性标本,其中男性331例,女性169例,年龄9-90岁。

2、病例分组

500例HBV阳性情况分组:A组205例,为PreS1Ag阳性并“大三阳”;B组152例,为PreS1Ag阳性并“小三阳”;C组为67例,为PreS1Ag阳性并HBcAb阳性,HBsAb、HBeAb阴性或阳性;D组76例,为PreS1Ag阴性并HBsAg、HBcAb阳性,HBeAg和HBeAb阴性或阳性。

3、材料

(1)酶标仪:芬兰雷勃MK3型;

(2)水浴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生产;

(3)洗板机:上海科华公司出品,型号为ST36WT,仪器校准请参见仪器操作规程。

(4)试剂:使用深圳月亮湾公司提供的配套的HBsAg试剂盒,规格为96test/盒,2-8℃贮存,有效期6个月;在效期内使用试剂。

4、方法

(1)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方法操作。

(2)按编号依次加入稀释血清和阴、阳性对照各50 l于相应孔中,空白对照孔加50 l洗涤液。振荡均匀,置37℃30分钟。

(3)洗涤:用洗板机洗涤,洗涤次数设置为5次,洗完后在吸水纸上扣干。除空白对照外,每孔加酶结合物50 l,振荡均匀,置37℃30分钟。

(4)洗涤:用洗板机洗涤,洗涤次数设置为5次,洗完后在吸水纸上扣干。每孔加显色剂A、B各50 l,振荡混匀,置37℃ 10分钟。

二、结果

500例中HBV-DNA的阳性率为85.2%,PreS1Ag的阳性率为84.8%,ALT的阳性率64.2%,HBeAg的阳性率为75.2%。在100例中HBeAg阴性,ALT正常患者中,PreS1Ag阳性为21人,检测其HBV-DNA阳性患者为19人。

三、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有4个开放读码框,分别为S、C、P和X区,目前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PreS1-Ag)的检测已开始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前S1抗原主要是存在于血清中完整的HBV表面,位于大分子蛋白N末端。在HBV慢性携带者血清中,小蛋白分子与中蛋白分子比例相同,而在急性肝炎中大分子蛋白高于前两者20倍,提示前S1抗原含量升高与HBV复制有相关性。前S1抗体可作为HBV被清楚和感染趋于恢复,病情趋于好转的重要指标。所以,前S1抗原阴转和前S1抗体阳转越早,HBV患者病程越短、预后越好。

本研究500例HBV阳性患者中,PreS1Ag检测阳性为423例,占84.6%,PreS1Ag和HBsAg其肝功能指标增高(ALT>70U/L)的人数明显高于阴性者,说明HBV-DNA阳性者在发病的不同阶段其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存在差异。可将PreS1Ag和HbeAg检测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的间接指标,对于预后及药物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ALT是肝细胞损害灵敏指标,急性肝炎时, ALT活性与病情相关,慢性肝炎轻度增高。由于前S1抗原出现在急性乙肝感染的早期,提示可作为早期诊断乙肝病毒的指标。在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PreS1Ag阳性患者的肝功能ALT异常升高率明显高于其阴性患者,在临床上PreS1Ag检测,可以补充表达HBV病毒的活动性,提高HBV病毒感染复制及在发生变异时的检出率,对了解乙肝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窦亚玲,李永哲,刘志肖等.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714-716.

[2]赵受英,孙永祥.203份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中前S1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0,(08):716-718.

[3]裘爱国.肝炎治疗如何突破误区.首届慢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技术新进展研讨会.宁波,2001,40-50.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生态文明视阈下的诸暨现代环保装备产业转型升... 下一篇:艺术设计虚拟教学团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