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美育研究

时间:2022-05-08 01:27:02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美育研究

对于学校而言,美育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笔者从事初中地理教育十几年,对于美育研究有些自己的看法。本文从将初中地理的基础出发,讲述教师在课堂之中如何展现地理之美,自然之美,科学之美,并应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打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一、地理教学中美育的重大意义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许许多多的艺术家,美学家,教育家都在从自己的领域之中向世人展现美育的意义所在。这些前任的经验为我们初中的地理教学进行美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所谓的美育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在《教学大辞典》中曾这样对它下了定义:“1. 以科学的审美观为指导继承历史上一切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并应用自己的智慧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创造。2. 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道德信念,丰富精神生活,改善社会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 与德,智,体等各育紧密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明白,美育对于人类建立精神文明家园的重要性。故此,在初中地理中推行美育是一件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美好事情。

但将美育应用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这对于学生而言:(1)美育能够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众多周知,地理教学有着丰富的和谐之美的素材。比如我国的南北对称之美,自然界的演变,生态的金字塔,天体结构等等多到数不清的素材。教师在日常的课堂要尽可能的的去要利用这些素材,这些素材向学生展现了一个美丽的自然世界,一个有序之美。而美育则是让学生感受到美,理解美,表现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让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2)美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知觉力、审美注意力、审美注意力、审美记忆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思维力等等重要的要素,而审美就是要通过美育教育来达到的。但是美育不在独立存在在教学中的,它蕴藏在每个教学素材之后等待教师去挖掘,去向学生展示。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对于美丑拥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标准,来提升学生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

二、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接触美

初中地理教育的本质是一门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环境的自然学科,而学习人文地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古至今,人们认识地理,感受地理,是为了更好的去改造地理,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的服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美丽之处,宇宙的浩瀚之处。学校应当开展一些户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之处。例如,学校让教师组织学生,带领学生到山上观察一些特殊的植物,或者是腐朽的岩石种类。或者学校自行组织春游活动,让学生领略自然的美丽之处。但是现在有些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与学习之中不爱护环境卫生,随意践踏草坪。这需要教师和学校在日常的学习中向学生宣传环保意识,现在的自然环境恶化程度相当的严重,人们大量的燃烧不可再生资源,大量的砍伐森林,而城市交通工具缘故,我国北方地区雾霾现象严重,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向学生展示一些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的照片,并向学生提问“这样的河流美丽吗?”“对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身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应当怎么做?”“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具体的小事是什么呢?”这样的一系列问题会让学生进行思考反思自己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是不是使用了一次性碗筷,是不是乱扔果皮纸屑,是不是随意践踏了草坪,是不是没有节约用水用电。让学生明白只有从自己,从小事做起,才能够保护环境学校应当在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种一棵小树的活动”鼓励学生去植树造林,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节约用水用电,不吃野生动物等等的环保行为。只有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他们才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一个美好的自然。

总之,初中的地理教育作为一个基础阶段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还有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而美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美意要始终贯穿于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因为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除此之外,美育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国家都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中小学美术课堂素描教学的基本功训练 下一篇:如何把握高中地理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