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地方文化

时间:2022-05-08 10:02:42

传承地方文化

(荔波二小558400)

【摘要】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所在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对本民族语言、风俗、文化和艺术缺乏基本的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困局。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试图在自己的教学中,将少数民族艺术赏析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起来,进行具有本地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普及,有针对性的介绍一些民间艺术的图式和技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启发学生对传统艺术进行发挥和创造。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本地文化艺术基础教育的方法,为本地文化传承有所贡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艺术小学美术教学

前言

贵州省荔波县共有16.82万人口,其中有14.51万少数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可是,笔者在调查中却发现,本地的青少年对本民族语言、风俗、文化和艺术缺乏基本的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面临困局。

笔者曾对工作小学的807名小学生进行少数民族文化常识调查,全校73%的学生不了解本民族(包括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的民族风俗,85.5%的学生不知道本民族的代表性民族艺术是什么,87.6%的学生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

笔者通过在乡镇实地走访发现,绝大多数掌握本地的绘画、织绣、织布、蜡染、马尾绣等民间艺术的艺人,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本地的少数民族艺术家老龄化严重,民族艺术面临失传的危机。

著名社会学者费孝通曾经指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要有“文化自觉”,唯有自觉,才能自信,唯有自信,我们的文化才能绵延下去。费老所说的“文化自觉”,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希望在于年轻人。唯有引导我们的下一代产生一种“文化自觉”,我们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才不会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试图在自己的教学中,将少数民族艺术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们更了解本地少数民族文化,更喜欢这些艺术。

正文

一、基本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笔者的主要教学思路是,首先,通过传播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其次,展示少数民族艺术的风格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最后,鼓励学生吸收和发挥创造,发扬传统艺术。教学包括介绍、欣赏和创造三个重点环节。

二、教学环节的应用

1、少数民族文化常识介绍

在课上,介绍少数民族艺术之前,笔者首先会对本地的这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简要介绍。这种介绍并非空泛地说教和宣传,而是鼓励学生将日常看到的少数民族文化与课堂联系起来。在学期的课程中,笔者会安排3到4节课外活动,有一次会去参观本县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另外三次会深入到村子里,到少数民族集会中去感受这种文化氛围。在参观之后,笔者再对其中的艺术品、文化作品的内涵进行解析,让学生们有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文化和艺术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到目前,笔者介绍了布依族和水族的民族艺术。

2、少数民族艺术欣赏

在课上,笔者首先会向学生展示艺术品,介绍其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

比如说,在说到布依族民族艺术的时候,笔者会谈到某一种具体的艺术品,如蜡染。通过教师介绍蜡染制作和艺术特色,让学生更加熟悉这个传统的少数民族艺术。随后,笔者会向学生展示一副简单的布依族图案,让他们进行评价,然后再模仿和创作。

图1:布依族图案

谈到水族的民间艺术,就会想到剪纸、刺绣、染织、编织、银饰等。在美术课上,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刺绣中最有特色马尾绣。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这种艺术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马尾绣艺术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

与布依族艺术教学一样,笔者会让学生对欣赏简单的水族图案,随后模仿创作。

图2:马尾绣图案

3、学生模仿和创造

在艺术品介绍之后,笔者就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形式一般包括绘画、剪纸和缝纫。

在画画的过程中,笔者会介绍民族图案的特色。像布依族的蜡染,它图案丰厚朴实,绘画活泼豪放,并呈现出独有的龟纹,具有机器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其风格各异:有以花、鸟、虫、鱼作蜡染图案,构图大胆,形象生动;有的却以结构严谨、线条细腻为特点;有的取材于龙爪花和茨藜花,色调粗犷明快。

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发现,少数民族图案一般是对称的,内容很多跟水、鱼有关,而且布依族和水族的图样都有自己偏向的颜色。

这个时候就可以解释民族艺术的风格与特色。然后,再鼓励他们添加自己喜欢的图案,改变配色。经过课堂的练习,他们既掌握了一些民族艺术,同时还进行发挥。

三、教学效果

经过了两个学期的教学探索,笔者的教学收获颇丰。

结合本地的少数民族艺术,课堂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有个学生在课上绘制的图案,结合了民族特色和儿童特有的艺术感受,让传统图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笔者经过与纪念品制作者联系,这个学生的作品已经制成了可以出售的小工艺品,这对于其他学生是极大的鼓励。

同时,通过美术课上的介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兴趣。有学生说,在回家之后,他向爷爷奶奶学习了布依话;有学生说,他现在很喜欢蜡染的衣服,自己还让家长缝制了蜡染的服装;还有学生在课上将土布缝制成了笔袋,在班级里掀起了一股流行热潮……

结语

综上,笔者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将少数民族艺术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希望继续进行具有地方性文化特色的美术教学,探索出适合本地文化艺术基础教育的方法,为本地文化传承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美]玛琳·加博·林德曼.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 李蒙丝译,长沙:湖南美术,2009.

[3] 周帆.贵州少数民族文艺审美意识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上一篇: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