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地域文化精髓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时间:2022-10-27 10:16:09

传承地域文化精髓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以核心价值为主导的学校精神、风气、制度、行为和环境等要素的集合体,是学校长期办学实践中教育观念、办学品位和特色追求的积累与总和,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选择。学校不是封闭的,总会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而学校特色就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体现。因此,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地域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与超越。

一、传承地方文化的精髓,构建学校特色文化

1.传承: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石港小学所在的石港是一所千年古镇,历史文化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代代传承。其中京剧、书画、盆景、武术等风采斐然,名扬四方。而作为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石港小学,在锐意接纳多种地方文化的同时,决定以书法文化建设为中心,探索出一条学校特色的发展之路。

石港小学的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石港文化历史上,曾涌现过很多著名的书画大家。时至今天,镇区的书画爱好者依旧很多,建有多个书法协会,交流展示活动频繁。镇区群众多数都接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比较看重个人的学识修养,都期待着自己的后代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上,石港小学从创办的那一天起,就十分重视写字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学校一直将临习名家的大小楷范贴作为每天的必修功课,每年都要举办校园师生书画竞赛和展览,先后有数十位教员享有地方书画名人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里,学校一直将写字课纳入课程计划中,大小楷、钢笔字、铅笔字教学正常化、制度化,每学期都开展校级写字竞赛,每年都要面向社会举办书画交流活动。学校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成绩斐然,在县以上的比赛中获奖频频。因此,学校提出打造书法特色学校的愿景,符合社区百姓的期待和要求,也与石港建设文化大镇的构想不谋而合。所以,无论是社区政府、单位,还是众多家长,对学校的书法特色工作都十分理解,十分支持。

2.浸润:营造墨香校园,实现环境育人。被赋予一定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会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1996年到1998年间,石港小学紧抓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契机,规划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墨香校园。教学楼顶楼,高高耸立起“个个端端正正地写‘人’,写出端端正正的‘人’字”的校训,不断激励着师生们练好字、做好人。大楼正面的“女儿墙”上,是气势恢宏的巨幅行草横轴。大楼后立面的墙垛上,是历代大书法家的画像、简介和代表作品。学生们生活其间,耳濡目染,时时处处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感受到学校浓浓的墨香氛围,激荡起对写字、对书法艺术的亲近、热爱之情。学校“稚墨苑”内,矗立着一方唐代石碣,上书“凤凰所栖,乃是宝地,石港新开,幸福万代”的字样,学生们在欣赏石碣书法艺术的同时,更激起了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稚墨苑”内还设有镌刻着学生书法的碑林与墨池造型的“戏笔池”。学校大楼的过道里悬挂着学生们的优秀书法作品,学校的校牌、各景点的名称,也都是出自学生之手。校园内潇洒倜傥、隽永飘逸的大家之作与闪耀着童心童趣的稚嫩涂鸦交相辉映,营造出“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的写字教育意境。

3.反哺:学校文化对社区文化的辐射。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因此家庭文化直接影响着社会文化。作为学校,我们不求学校的文化建设直接影响整个社会,但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文化建设去影响学生,再由学生影响家庭,并逐渐影响一方的社区文化。为此,我们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活动,要求家长“少看几分钟电视,多与孩子练几个字”,让孩子在家中练习书法,邀请家长参与评点孩子的书法作品,或与孩子共同练习,共同切磋书法技艺。这种做法看似简单,但由于我们持之以恒地去做了,产生的教育效果是多方面的,既丰富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渠道,又提升了家庭规范字的书写水平,更提升了家庭的文化品位。

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学校所在的第二居民委员会表演书法,和石港本土书法爱好者交流写字经验,在居民小区营造了很好的书香氛围。学校“书法组”的学生还走出校园,来到街头,为家乡人民义务写春联,为店铺义务写招牌、广告语。学生走向社区、服务社区,既锻炼了能力,展示了才华,同时也影响了社区,提升了社区的文化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映。

二、丰富学生课余文化,体验地域文化的雅趣

千年古镇石港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自古重视蒙学与文化情趣的传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有影响力的教育、书法、绘画、京剧、风筝、盆景和民歌大家。鉴于此,学校立足社区的文化特色,进行文化的沿袭与创新,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体验乡土文化特色,享受地域文化雅趣,为学生的文化人生涂抹上了靓丽的底色。

1.曲艺学演,实现乡土文化的历史传承。古镇石港人杰地灵,多出能工巧匠,曲艺名人。为此,学校充分发掘古镇的文化名人和文化资源,鼓励教师拜师学艺。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组建少儿京剧票友会以及盆景培植、民间舞蹈、裢湘、腰鼓、二胡、扬琴、笛子、京胡、风筝等兴趣小组,开展了历史探寻、走访大家、现场观摩、名作欣赏、模仿秀、创作展评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过上了有文化韵味的课余生活,提高了生活品位。学校先后排演了大型歌舞剧《快乐玉米人》《二贤醉校园》《京剧小传人》,在全省及南通市的少儿艺术节中,均获得了优秀奖。近三年,有100多名学生在市校园艺术节、少儿才艺表演等活动中获得等级奖励。

2.乡村体验,触摸农耕文化的博大凝重。我们利用拆并村小的闲置土地、房屋,建设了省内外闻名的素质教育基地——“玉米人农庄”。学生们在这里自己体验、探索、顿悟、享受。他们步行去营地活动,磨炼了意志;在“忆故屋”前驻足,品味着远古文明;在“知耕篷”前流连,咀嚼着“孺子牛”的精神;劈柴、烧灶,体会农家的乐趣;围场打谷,感受“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学生们做嫁接、种瓜果、采芦花、搓草绳、扎草人、做毛靴、葳渔竿、钓龙虾……农庄的一切是那么美好,令人心醉神往。大家置身其间,亲近自然,享受生命,感受纯真的童年,使农耕文化教育进入了无痕的境界。“玉米人农庄”是南通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学校开发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例,在市内推广,得到了省市课程专家的首肯。《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语文研究》《湖北教育》《教学案例》等杂志,都推介了我校的农耕文化综合课程。

3.湿地考察,培育生态文化的思想萌芽。我们石港镇有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的自然河流,河岸两侧植被众多,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目前,已经开发为生态旅游项目。学校充分利用这一生态资源,通过班队活动、家庭旅游、兴趣小组考察等形式,开展了生态湿地研究活动。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对湿地的植被、野生动物等进行观察记录,查阅相关资料,编撰了《渔湾湿地物种信息》(分植被、动物两册)。学生从水网连通、植被覆盖、村民生活方式、周边农田耕作等方面分析了湿地得以很好保护的原因,形成了考察报告;还结合一些破坏生态的现象,提出了长效保护湿地的方案。湿地考察活动,使学生有了亲近自然的阅历,有了“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深刻体验,在学生内心播撒下了生态文化建设的种子。

三、突出研究价值取向,实现文化育人的超越

1.意义拓展,丰富研究内涵。以学校书法文化建设来说,学校充分发掘写字练字过程中的教育元素,启迪学生的生活智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以每天写字练字的过程为起点,在文具保养、范贴习字本收藏、读帖临帖等细节处,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行为要求,坚持长期训练,不断匡正,培养了学生做事有条理、谨慎细致、专心凝神、自主反思的办事作风,促成了学生讲究卫生、保持环境整洁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作品欣赏中,渗透统一与变化、整体与局部以及交错呼应、向背穿插等辩证观,对学生进行和谐、融通、变革、礼让等生活智慧的启蒙教育。学校及各班级,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练字赛字、书法赏析交流等小型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了他们高雅、文明的生活情趣。在这种有意或无意的长期引导和训练下,我校学生逐步走入了“个个端端正正地写‘人’,写出端端正正的‘人’字”的理想境界,实现了由“写字教学”到“写字教育”的超越。

2.课题研究,提升研究品质。“十五”期间,学校依托江苏省立项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大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琅琅童谣濯心碧,笔底千花别样红”的校园新童谣和写字育人等特色文化。“十一五”期间,石港小学秉承“十五”传统,将研究的触角指向儿童文化和德育实效性的结合点,省级立项课题《植根于儿童文化的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将文化建设与德育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了文化建设到文化育人的超越。2011年12月,我校申报的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地域文化促进儿童发展的实践研究》被确定为重点自筹课题。我们充分利用本土石港的书法、京剧、武术、盆景为主要内容的地域文化,通过实践研究,打通课堂与生活环境的隔阂,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拓展了教育教学的途径,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摸索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以地域文化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品位。

3.教师发展,夯实研究基石。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更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因此,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在多年的探索中,我校教师思考着、忙碌着、历练着、收获着。在师生同台竞技、互评互赏的活动中,教师们提高了写字技艺,获得了示范与指导的能力,先后有20多人次获得市以上教师书法写字比赛一二等奖。在写字教育研究活动中,建立了“渔湾写字教育”研修共同体,定期开展课例展示汇报活动。近三年,我校有16人在省、南通市执教写字教育公开课,9人获得写字教育竞赛一二等奖;美术特级教师顾跃进开辟的“我的写字教育100招”专题博客,日点击率近千人次;“写字教育与学生素质发展”课题实验研究成果,获得南通市一等奖;编写了《校园景点解读》《写字教育案例》等5本校本教材;在《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特殊教育》《南通教育研究》等教育杂志上刊登了写字教育论文、课例等近30万字。石港小学的教师真正走上了教育科研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不仅如愿地拥有了部级、省级教育规划课题,10多位教师还拥有了自己的市级个人课题、省级青年教师专项资助课题。课题研究引领着他们去学习、去实践、去反思、去写作,教师的个人专业化素养得到了迅速提升。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对话学习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从课文中学习把内容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