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视觉感官的触发

时间:2022-05-07 06:44:42

美术欣赏――视觉感官的触发

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线……”在美术欣赏课堂中,学生的视觉能被充分地调动,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其他的感官的存在,即对教学中的通感认识不足。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各种审美感官的使用,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与转化。

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年增加。对于学生而言,美术欣赏课起到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陶冶情趣的作用。如何开展好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发挥通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这就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从看到说,调动欣赏的积极性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美术课中的图像素材已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课件、网络的出现,使图像变得更具象,并具有可操作性,而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它集视听、动静于一体,更加适合于美术欣赏的教学。

一般来说,看图说话这种方法用在低年级的欣赏课中,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景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老师再加以分析指导,效果就会更好。

看图说话是否适应中、高年级的要求呢?在欣赏园林这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来欣赏水彩画“园林”,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画面内容转述成语言。因为这幅画没有什么情节,学生在组织画面的时候就感到无从下手。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更深入细致地观察,去注意色彩变化、注意近景远景的虚实关系。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一些难点、要点做出提示。如受光背光中的色彩冷暖关系、景物的透视现象等。通过练习,学生不仅对画面描绘的优美景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对他们今后风景临摹或写生起到了示范和启发的作用。与此同时,平时比较难以讲清楚的固有色、环境色概念,空间、体积概念,对照了具体的画面,学生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从观到析,化解欣赏的难点

不同画种、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表现方法……单靠空洞的讲解是难以使学生接受的,只有通过具体画面、直观的分析与比较来帮助理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上“中国画欣赏”这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了同样表现花卉的水彩画和国画各一幅,让学生进行比较,指出两者的异同:都注重水的\用并具有轻松明快的感觉,但水彩画着重光影明暗体积塑造,而国画则侧重造型和笔墨的韵味。然后我讲解了中国画的特点――从作画工具到表现手法,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把工笔画和写意画进行比较,两种风格的画面并列,使学生得出两种作画手法的区别:工笔画典雅精致而写意画概括简约。这就让他们对画种的不同作画手法以及不同的画面效果都有所了解。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比较,老师再加以指导总结,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的作品往往过于单调、呆板。为此,我选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在选材上和作画方法上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学生总结出同样一个主题可以画出完全不同类型的画来,他们由此获得灵感,画的画各有特色。

三、从讲到导,了解欣赏的背景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指导、讲授。

如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一课中,我就采取了以讲解指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古代雕塑艺术知识了解得不多,一下子让学生体会其艺术手法和历史价值是很困难的,于是,我就重点介绍雕塑的年代、建造原因、外貌特征、周围环境等,使学生对之有个大概的了解。

在欣赏乐山大佛时,我讲解了它建造的年代、地理位置以及惊人的高度等。通过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还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谈到建造此佛的原因以及发生在乐山大佛的一些小故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飒露紫”是浮雕“昭陵六骏”之一,介绍时先从学生熟悉的李世民说起,再讲到“昭陵六骏”,然后自然而然地提到“飒露紫”,并以介绍画面情节为主,最后说起它的艺术价值。

介绍龙门石窟和大足石窟时,我都是先谈了它们的历史背景,大的建造规模,然后穿插一些浅显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古人建造石窟的原因。另外,在欣赏“奉先寺大佛”时,通过各个角度的图片展览和课堂实地演示介绍了周围的菩萨、弟子、天王、力士,使学生对这一组群像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在多次的教学尝试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美术欣赏方法,才能领悟、体验到美术作品的形式、内蕴之美。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灵活掌握,这样才能真正使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戴伯乐.中国美术欣赏[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

上一篇:用爱才能教好学生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