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实现小学美术高效教学

时间:2022-05-21 09:40:38

践行新课标,实现小学美术高效教学

有专家研究表明:美术能有效开发人的大脑,尤其是提高右脑的各项功能,对于提高人的想象思维能力具有特殊意义。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学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和健全人格,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意识。下面,我们就以小学美术为例,针对这一问题浅谈一二。

一、制订灵活自主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扩大选材范围,将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制订灵活自主的教学目标,实现课程优化的创造性研究。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种模式意在制订具有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对教学方案提出具体建议,如:培养学生对视觉对象的审美及判断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的具体作用;促使学生创作出不失美感,且独具个性和想象力的美术作品,从而达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拓展课堂外延,利用校内外广阔的天地,找寻有利于教学的各种资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他们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是自我发展的起点。积极的内在才是能获取知识的关键,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不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三、实施趣味十足的课前导入

课堂导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导人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天性,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运用趣味十足的课前导人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做好课前导人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围绕趣味展开导人设计,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的主要阶段,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真正意义,关键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注重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想象、归纳、总结、实践这一过程中,发展语言、思维、视觉:情感等各种智能,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言表达:例如,在绘画《我设计的船》一课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讲述关于船的故事,把学生的思维拓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船王国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设计出的船生动有趣。增强了对船的感情,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鲜明生动的形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利用画册、挂图、录像、多媒体、光碟、标本、模型等现有设备。让学生直观欣赏和感知。

五、实现信息技术与美术科学的整合

使用现代化技术则可以有效避免因需要解决重点难点,造成了学生实践时间的明显缩水这些情况的发生,在编制软件时,教师要紧抓重点和难点,将授课为主变为主动探索为主,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例如在制作《邮票》的课件时,我们可以选用许多著名的邮票,对其内容、形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演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邮票的设计构思,加深他们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六、实施实效性与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评价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学校,应建立自评、互评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自评有利于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发现其中的缺点;而学生在对其他作品进行评价时,不但可以锻炼自身的审美能力,还能帮助同学找到作品中的优点,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善、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留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们分组讨论、互评互议,使他们在相互借鉴中培养观察、判断、审美等各种美术素养。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与途径还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用心为学生营造温馨、快乐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感受、观察与想象,促进智力与综合能力共同发展提高。

上一篇:让教缺失的家常味道 下一篇: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