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之我见

时间:2022-10-24 12:22:50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高之我见

审美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而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这种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

一、分析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画画是学生认知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知进行表达时,学生就有画画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好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点燃他们的绘画热情。

在教七年级人物线造型的课上,教师要求画男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女同学头像,有的还要画自己的妈妈。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教师要分析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女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自己妈妈的是因为他最熟悉。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二、通过美术欣赏课,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欣赏美术作品,必须先学会欣赏的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分类。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必须先对美术作品有基础的了解。如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类,还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等。在这些分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比较与评价,把学生的欣赏引向深入。平时学生欣赏作品,只用“好”、“漂亮”、“美”来评价,但要问好在哪里,学生很难说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时,可以先帮助学生运用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议。如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给人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作品在线条、色彩、比例、构思技巧等技法上有何差异?对表现主题上有何效果等,然后谈出欣赏作品的心得体会。

再次,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要搜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还要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为学生打开欣赏艺术宝库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而且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树立为发展我国艺术事业、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然界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鱼鸟草虫、花草树木等动植物形象中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美丽的形体和色彩的存在,这不仅让学生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比如春天到来的时候把学生带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并且进行绘画。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不定时把学生带入更丰富的课堂环境,使他们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心灵深处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初一上《灯》一课,这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教学生用纸材做灯罩。为了达到美妙的效果,当学生们做好灯罩后就把教室门窗紧闭,拉严窗帘,关闭所有的光源,然后点亮他们的盏盏小灯,教室里顿时灯光摇曳,群星闪烁。这个时候再和学生们共同唱起“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学生们都陶醉在自己所创设出来的美丽景致中了。

四、让学生创造美,做美的使者

通过有趣的形式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一节《西文的历史画和风俗画》课中,可以引用故事开展教学。鼓励了解其中画面的某个故事的同学讲一讲,谈谈感受。请同学表演“农村婚礼上的场面”。学生们热情参与,并把热闹喜庆的场面表演得活灵活现。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就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学生正处在心智蓬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很强烈。因此,内容新颖且富有情趣的东西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创造的潜能。教学中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开展日记比赛,使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得到形象的再现。让学生画漫画,把社会不良风气寓于画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还净化了学生的思想,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

美术教学为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美术教学,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生活的质量。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优化音乐欣赏课教学 下一篇:浅谈高中美术课的导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