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成长制约因素演进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07 12:26:48

民营企业成长制约因素演进对策分析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河北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对策建议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突出问题、成长与演进的制约因素、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培育创新文化、建立资金与人才的双向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产权治理问题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民营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快速成长和演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结合河北省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问卷调查表明,制约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众多因素可划分为表层因素和深层因素,资金、人才、制度因素是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表层因素;企业家精神、产权治理、管理体制和创新系统是影响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深层因素,深层因素的解决直接决定着表层因素的解决。

关键词: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表层因素;深层因素

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国内讨论非常激烈的话题之一,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众多没有解决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本文以河北省民营企业的成长与演化为例,对制约民营企业的重要因素展开实证研究。

一、河北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河北省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整体上来说民营企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劳动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民营企业不等同于私人企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民营化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所有制形态[1],当前民营企业在全省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省民营企业呈现出了极其典型的发展态势: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推动“科教兴冀”战略过程中体现出了主力军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民营企业自主发展的基本框架也基本确立,民营企业的崛起为河北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地方经济活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3年以来,河北省民营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年均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逼近全省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已成为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民营企业具有解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人才问题的重要功能[2]。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国有和集体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吸纳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3]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员现已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50%以上,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25.3万人。从全省产业结构来看,民营经济已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拓展到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目前全省认定的高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从产品结构看,全省民营企业有7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有5个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总数的39%。

二、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突出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民营企业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非常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低层次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不平衡,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调整力度不够;民营企业成长的制度、政策、金融和社会环境不完善。

1.民营企业整体收入水平处于全国低层次,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主要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极差。再加上很多私营企业短期行为严重、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投入明显不足,同时缺乏战略眼光和市场开拓能力[4]。

2.经费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营企业的经费是决定其创新能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经费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是当前全省民营企业成长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2001年至2005年河北省R&D/GDP比重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处于全国31个省市的第20-23位。总体看来,近几年河北省R&D投入无论是在总量上、强度上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与河北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太相称,表明经济发展与科技投入出现了背离现象,不符合“科教兴冀”的战略,理应受到决策部门的关注[5]。

3.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战略管理思想。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关键,尤其是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规划。当前河北省大多数民营企业沿用传统家族制管理模式,原因是传统型家族企业具有产权的稳定性、决策的灵活性、内部统一等优点,容易被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选择。虽然家族化管理对当前民营企业来说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决定了这种管理模式很难支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容易形成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执行、人才选拔受到限制、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倾向于实行人治管理。另外,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建立符合现代化生产的企业治理结构、管理制度成为了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门槛。

4.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金融制度和融资环境不太完善。融资问题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因素,融资渠道狭窄是河北省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中最突出的问题[6]。当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由于金融制度和融资环境不太完善,使得这两种途径的融资也存在着众多问题。一是贷款门槛抬高导致资金需求者“畏贷”。目前为防范信贷风险,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惜贷,普遍上收信贷审批权,抬高了贷款门槛,二是缺乏相关部门认可的企业资信评定机制,政府对企业进行资信评定的作用弱化。三是民营企业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导致金融机构“惧贷”。因此,必须尽快在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证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民间借贷等方面探索适合民营企业成长的融资方式。

(二)成长与演进的制约因素

针对河北省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中的两大突出问题,分析造成这两大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没有系统化和明晰化,找出主要的内外因素是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关键。国内大量研究文献显示制约民营企业创新与演化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才、技术、资金条件普遍不足,最近一些学者又提出产权结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等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

国内关于民营企业创新与演进的要因到底有哪些,争论一直很激烈。本研究以河北省100家民营企业为样本,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制约民营企业创新与演进的因素主要分为表层因素和深层因素。

深层因素决定表层因素。资金和产权治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但这两种因素确属于不同的层次。资金、人才、制度体系对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发展中的表面问题,因此称为表层因素,从表面上看资金、人才、制度体系显得很重要,但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的渠道确实非常的广泛,即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但由于企业家精神、产权治理、管理体制和整个创新系统的不健全,却会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这些是内在的深层问题,深层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表层问题的快速解决。民营企业在成长与演化过程中对资金、技术、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产权治理、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系统的完善需求更加迫切,只有深层问题的大了解决,表层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以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主的政策、科技、咨询等全面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要尽快建立起省、市、县(市、区)三级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以强化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平台作用。主要用于促进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2.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培育创新文化。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有高效的创新系统来支撑,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就是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知识创新源的作用,加强民营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强烈互动,从而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与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民营企业本身资源有限、技术能力落后、面临的主要是生存的问题,而大学和科研院所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并最终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尽快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的必备条件。

3.加快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产权治理问题。政府应当从制度创新着手,重点在项目申请、融资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建立各项有利于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政策与措施。政府的功能在积极的引导和服务民营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最终目标是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推进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4.建立资金与人才的双向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家队伍建设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是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建立资金与人才双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求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必须和金融体制改革配套进行。既地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问题必须和当地企业家队伍、职业经理人队伍的素质挂钩,同时积极鼓励和创造有利条件促进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和境外上市融资,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迎秋.中国经济“民营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4(6):48-55.

[2]程路.充分重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4-04-25(7).

[3]秦淑娟.论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商业时代,2005(26):11-12.

[4]科技部.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报告(1998-2005)[R].北京:科技统计信息中心,1998-2005.

[5]李银生,支建民,潘艳蕾.河北省R&D经费概况及“十一五”投入预测[EB/OL].[2007-12-26]./fxyj/dqyjbg/documents/2007122603.htm.

[6]牛淑珍.河北省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6(6):141-143.

上一篇: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策略分析 下一篇:人力资源会计民营企业运用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