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5-06 08:52:36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主要从环境体系、行为体系和制度体系三方面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 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16-02

校园文化指在大学这一特定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指高职校园文化载体、文化方向、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队伍、文化活动、文化管理等的总体规划、设置和兴建。本文从环境体系、行为体系和制度体系三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环境体系建设

环境体系属于物质文化,包括学校外在物质环境的设计、建造以及赋予的人文思想。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具有外显性和感观性,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其表象往往给人们对学校的直觉判断。根据各功能分区的空间地位及所赋予的人文精神,可以从总体上将校园环境体系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着力体现人文精神,是以教化、激励功能为主的场所,可以在校园最重要的景观轴线、空间节点以及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环境特色的区域设置。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园应是一本说话的教科书,要使每扇墙都能说话。”这样,教育资源和教师就无形中增加了若干倍。如何让学院新校区的教学楼能“说话”呢?有以下几个方案供参考。方案一:用A、B、C、D等英文字母按顺时针顺序给教学楼命名,方便访者找寻。此法简单有效,并且能够增强整个校园整体感,给人简洁、一目了然的感觉,便于找寻方向,时代感也强。笔者在2012年4月曾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发现那里的校区里有几十栋的教学建筑,但是访问者不会在里面迷路。因为根据设计命名的理念,访问者面对目前自己所在教学楼的命名字母,按顺时针顺序稍加推断即可得出自己所要去到的目的地的位置。方案二:用富有国学经典风格的语言词汇给建筑物命名。如女生宿舍楼为“世坤楼”,男生宿舍楼为“行健楼”。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各教学楼以及宿舍楼的命名均含有丰富国学内容。如此可以在环境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国学教育,通过立体的、无声的环境时时处处、无所不在地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的作用。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在现有的建筑物统计基础上统一协调,征求全院老师对于各建筑物的命名方案,得到候选方案后,可在网上投票产生最后的命名。这样做的效果是整个校园古韵文化氛围浓厚,显示出深厚的人文底蕴。

此外,可以利用一些雕塑作品把整个校园装扮得错落有致,寓教于境、韵味十足,在抽象的艺术形式中注入具体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联想,赋予有限的形象以无限的意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在各种比赛上获奖的创作产品美化校园环境,具体做法是:在校区里的广场、教学楼前设立这些作品的雕塑模型。由于雕塑原型是学院老师或学生自行创作并获奖的,每天看到这些雕塑,可以增强师生们身为“城职人”的自豪感,让师生铭记学院的育人成绩和获得的荣誉。

二、行为体系建设

行为体系可细化为五大要素,即各类学术及文化讲座,各类社团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校园习俗活动,师生课外交往活动,以及图书馆利用行为。行为体系是五大体系中最外显的部分。本文将从各类社团活动及图书馆利用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打造品牌社团

对于学生社团已经过培育阶段,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展态势的高职院校,可考虑打造品牌社团,如考虑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打造品牌社团。例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拥有雄厚的音乐表演师资力量,也有该专业的学生,可挑选音乐专业学生及其他各系部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备战比赛或是参加各种表演;也可以组织学生管弦乐团,在一些大型场合演出或参加比赛,向社会展示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该校知名度,从而达到宣传学校的目的。笔者曾考察过的南洋理工学院在国际上不仅仅因为其突出的教学工厂理念闻名于世,还因其学生交响乐团而蜚声海外。南洋理工学院的交响乐团远到荷兰参加国际音乐节比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如2009年的荷兰交响乐比赛,南洋理工学院获得了第一名,而一些本科院校才获得第二名。又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化与旅游系的学生社团茶学社,有茶叶审评与营销专业的师生作为支撑,在推广国学文化及提高学院知名度上其实大有可为。2012年10月20日,茶学社应邀协助武宣县东乡镇10个茶企在金葵花旅游节上进行茶叶品牌展销。展销会上,学生表演了“幽兰操”、“清芳雅韵”两个茶艺,吸引了上百游客驻足观摩,为茶叶品牌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诸如此类的学生社团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对所在院校进行宣传。

除打造品牌社团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团活动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可以要求社团面对全院作汇报演出,一来可以作为社团期末考核的内容之一,二来亦是社团反哺学院的公益活动,同时发挥社团的影响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具体做法是:院团委在社团管理办法里规定每个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在要求的时段内完成一定量的社团活动,此活动目的一为展示社团风采,二为丰富学院学生文化生活。特别应注意,各社团的汇报演出不要集中在一个时段进行,避免活动扎堆,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事先协调好各社团,定下各自的活动时间,让汇报演出贯穿整个学期,以体现活动的长期性、连续性,并成为工作常态。

(二)加强图书馆建设

通过加强学院图书馆自身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阅读,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实现学生自身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全民阅读的目的,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要达到此目的,可以尝试以下举措:一是让学生从“阅读”转向“悦读”;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与效用。

1.让学生从“阅读”转向“悦读”。笔者在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时,发现其图书馆阅读室以书吧的形式出现,有热饮等提供,定期举行各种推介书籍的活动,如新书会或主题沙龙等。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很容易地拿到奖品,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南洋理工学院认为阅读不是很严肃的活动,时代在改变,要吸引学生来参加到阅读中,就要让阅读成为一件让学生感到愉悦的事情,而不是苦役,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与效用。图书馆可以利用学生读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即开展专题讲座、知识展览和馆藏资源推介、朗诵演讲、知识竞赛和学习成果及作品的展示等。如可邀请知名的作家到本校推广其作品,举办新书会,这样可以利用名人效应培养学院的书香氛围。还可以举办一系列的“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什么阶段读什么书”等讲座。可利用这些空间开展校园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激发灵感,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与效用,同时也弥补由于职教园区建设滞后给学院图书馆带来的场地不足的缺憾。

三、制度体系建设

制度体系是由学校的制度条文等法律形态和组织管理形态构成的显性文化与校训校歌等构成的隐性文化的结合,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二是充分体现办学思想的校训系列;三是学校的管理部门职责、具体的管理制度,如学生管理制度、奖学金制度等。

各高职院校可考虑大力推进素养工程。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素养工程是该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一个特色,做好该工程,对于该校来说意义重大。素养工程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虽然别的高职院校也有类似工程,但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素养工程却是结合该校实际情况而实施的,彰显了该校的办学特色,体现了城职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素养工程是通过课程化的方式,对该校专业教学主渠道之外的各种学生活动和工作项目进行梳理、整合与优化,尽量实现学生工作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对接贯通,使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一项系统性工作。该工程肩负课程改革、实体建设及夯筑保障等任务。

如表1所示,整个工程可用“447”来概括。第一个“4”代表4个教研室,即课程改革的基本架构,呈“教研室―对口的社团―对口的学生机构―对口的学生专项工作”的线状结构,分别是思想政治教研室、公共体育教研室、心理健康教研室及通用能力教研室。其创新点为:各教研室结合自身的授课特点,完成学院相关的学生社团指导、赛事承办以及日常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样从制度上要求授课老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参与到一定的学生工作当中去,改变了过去学生工作只是由辅导员、学干和系书记来做的单一局面。各教研室承担工作的具体情况见表1。

第二个“4”代表实体建设中的大学生事务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新闻中心、大学生督导中心,其任务是构建学生综合锻炼的素养平台,优化整合各种学生事务、活动、宣传和监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7”代表学院层面和系部层面的7个素养中心,分别是身心与思政素养中心、创业与就业素养中心、科技与创新素养中心、艺术与审美素养中心、语言与文化素养中心、经济与生活素养中心、科普与环境素养中心。这7个中心的任务是构建对应方向的学生素养平台,进行优质社团与品牌活动建设,抓好赛事与培训的长效机制,形成院级、系级和班级联动的养成机制。其创新点为:素养中心的设立,尤其是其在系部的设立,使得素养工程切实与系部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而其在行政职能部门的设立也使得更多的职能部门参与到素养工程中。

【参考文献】

[1]兰小云.高职教育职业本位课程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2)

[2]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3]高占祥.论校园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4]李金桂.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学校教育[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5]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6]王恒久,李正军.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与功能[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1)

【作者简介】刘 晔(1974-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化与旅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及高职文化。

(责编 王 一)

上一篇:祛毒洗菜机,成为百姓追捧“明星” 下一篇: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论的铁道运营半订单班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