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时间:2022-05-06 02:02:51

韩国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摘 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国,创造了世人瞩目的汉江奇迹。虽然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但经过调整与改革又迅速走上了经济复兴之路。可以说,韩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国产业发展路径的改善提供建议。

【关键词】 韩国 政府作用 产业政策

1. 传统产业的扶持政策分析——以造船业为例

韩国造船业的发展始于60年代,政府把造船业作为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发展,1972年的重化工业发展计划,更是将造船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韩国造船业真正的快速发展期也正是从1972年起步,凭借政府的政策和雄厚的资金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造船业三个中心之一。

1.1加快立法步伐,依法规范和促进造船工业的健康发展

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的经济政策转向发展重化工业,1973年韩国发表《重化学工业化宣言》,确定包括造船在内的十大“战略产业”,同年5月发表了发展重化工业的十项原则:其中与造船产业有关的包括建设成国际规模、采用最新工序、签订长期进口合同或者具体的原材料确保措施、产品大部分出口、合资比例为50%厂址选择由政府确定等,同时,还制定了《造船工业长期发展计划》,为造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韩国造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2作为特定产业培育,强化政府管制

在韩国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政府把包括造船、钢铁、有色金属等在内的产业作为特定产业进行培育,重点扶持。一是提供金融、税收优惠。其中包括金融倾斜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进口保护政策、工业园区政策等。二是对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开业、生产、扩大等活动进行规制,使国家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在这些产业上,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韩国开始进入产业“自主”、“竞争”与“开放”阶段,将以特定产业为中心的支援体制改为以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与节能为中心的支援体制,大幅度减少了限制性竞争的因素。尽管这期间韩国政府已不再把造船业列为战略产业,但是韩国造船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较高的创汇能力,继续受到政府的扶持,给予造船业的补贴和金融优惠政策对比其他主要造船国依然有很大优势。

1.3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引进与创新

随着韩国政府产业政策逐渐向重视竞争的转变,在政府的支持下,各种规制逐步取消,使韩国的造船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竞争力不断提高。

他们首先从国外引进设计图纸,在外国船级社和船东技术代表的监督下进行生产,本国企业在生产中探索学习,逐渐形成自主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和管理技术的创新方面,韩国紧跟现代造船技术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计算机化的发展方向,还不断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生产技术,学习日本等国的分段造船法等先进经验,不断改进其生产工艺和管理,缩短时间,提高造船效率。对造船企业在包括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售后服务在内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数据管理。这些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造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4强大的科研、教育支持

在造船的科技研究方面,韩国政府实施了发展科研的诸多重大举措:其一,在忠清南道大德郡建立科学城,集中了船舶、海洋开发、机械技术、电子机械等许多重要的科技研究所,成为韩国最大的科研中心。建立玉浦造船工业园,在生产实践中发展造船技术。其二,设立技术开发准备金、技术开发资金、共同研究资金等。进口研究用品减免关税,对技术引进费用减免税收。其三,采取多种方法引进技术,注意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如招聘国外技术人员,收集科技文献资料,购买技术专利,与国外合资开发等。其四,为了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储备,韩国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理工科教育。对大学院系进行调整,扩大理工科招生人数,建立科技高中-科技大学-科技院(研究所)的连贯教育体系,并向国外大量派遣留学生。

2. 高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分析——以半导体产业为例

韩国的半导体产业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作为美日半导体厂商的组装基地开始起步的。80年代以后,政府的发展重点一直集中在面向未来长期和大规模的研究上,同时伴随着韩国财团的不断成熟,迅速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上占有了重要地位。与美日相比,韩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参与力度更大,主要包括:

2.1制订产业技术开发计划和产业发展法律

1969年颁布了《电子工业扶持法》,批准了“电子工业长期扶持计划”,将电子工业确定为战略性出口产业,建立电子工业扶持基金;1982年,“长期半导体产业促进计划”宣告启动,政府为四大主要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财政、税收优惠。1986年,制订了半导体信息技术开发方向的投资计划,每年向半导体产业投资近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初期,制定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共同开发计划”, 1993年又制定了《21世纪电子发展规划》,确立电子工业自力更生的方针,规定不再增加从国外购买电子设备和工厂工程的合同,在非引进不可的情况下,韩国电子企业必须参与联合、共同承包。同时强调发展尖端电子技术,优先发展半导体、计算机、通讯和机电产品,加强与现今电子工业国家的国际间合作。为改进电子生产技术,推行“反求工程”系统。

2.2鼓励技术引进、模仿与赶超

韩国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开始时大多是以学习为基础的模仿性创新,到发达国家建立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基地,同外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开发新技术,并赴海外培训及雇用回归者。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技术学习,逐渐扭转了技术劣势,掌握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渠道和方法,在提高生产率并改进不同产品工艺的过程中,导致创造性的创新活动,最终实现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走出了依赖外商的阶段。随着其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新发明、新创造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某些新技术的出口,成为技术出口国。

2.3加强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间接干预

间接干预是指政府通过对产业技术的指导手段、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以及其他鼓励手段,对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以及对新技术研究开发起指导作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通过国家技术发展计划、科学技术年鉴等一系列指导文件,指导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进步活动,政府则集中力量进行有关科技信息的收集、应用和传播,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的数据库;同时鼓励各种金融机构向民间部门提供长期开发和低息研究开发贷款、政府提供特定研究开发补贴及建立各种基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对于各企业的技术开发及人员培养支出给予15%的税收减免,对研发设备投资给予10%的税收减免,降低科研进口设备的关税。

2.4充分利用和发挥人才的作用

韩国在半导体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了与旅美科学家、工程师的联系,人才的回流为其后期半导体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国内人才培养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如韩国政府的电子技术研究所很早就开始了计算机与半导体的研究,用获得研究开发新技术的经验培训人员,这批人员对实现电子工业技术的跨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吸引人才方面,实行切合实际、灵活的方针,采取双向选择、来去自由、回国定居与短期回国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储备大量有专长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 马常娥.韩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启迪[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年第2期.

[2] 魏蔚.韩国产业政策分析[J],亚非纵横,2007年第6期.

[3] 张小兰,木艳容.战后韩国产业结构演变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启示[J],商业研究,2002年第7期.

[4] 黄范章.东亚经济蓝皮书(2000-2005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44-245.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上一篇:关于跨国公司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 下一篇:企业并购成本影响因素及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