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教学

时间:2022-05-05 08:52:51

浅析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教学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将小组协作引入到任务驱动教学中,主要分析其分组依据,形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协作小组,从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先决条件。

关键词:小组协作;任务驱动;学习者特征;脚手架

0.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的显著特征是,以任务为教学单元,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的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完成一个任务就能理解很多知识点,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开发、不断学习巩固、不断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过程。[1]任务驱动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这里把小组引入到任务驱动教学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基于小组协作任务驱动教学的内涵

“任务驱动”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它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完成学习迁移的过程,他们的学习受到文化、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及自己原有的知识内容的影响。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教学是学生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按照一定的分组规则形成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友好协商、协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要创设情境,设计出合理的学习任务,强调各个小组内部成员在思想上目标一致、态度上积极主动、行动上要通力合作,在任务的驱动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习者沟通交流、相互协作的能力,提高学习者的探索创新精神。

2.任务驱动教学中分组的必要性

通过调查分析以及本人的教学经历来看,一般突出技能性和实践性的知识宜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这类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很快会让学习者丧失兴趣,无法达到提高技能的教学目的。而将这类知识精心设计成小的学习任务,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交流、沟通、协作,灵活机动,利于教师的辅导,知识的构建,任务的解决,不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3.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分组策略

3.1 学习特征分析

学习特征是指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也是学习者的个性因素。由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风格组成。知识状态说明了学习者对正在或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学习者初始技能、当前技能和目标技能;学习风格包括学习者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三个方面。[2]在进行教学之前,对学生学习特征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特点,才能进行匀质分组,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以及小组成员的顺利配合,确保项目精确快速的完成。

3.2 学习小组的构建

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是项目驱动教学能够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组建学习小组要求指导教师要在对学习者特征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使各学习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保证教学的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3]分组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和知识结构,同时还要顾及到小组成员的个性特征、特长、学习风格、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教学时发挥各自的优势。

3.3 小组核心人物的选取

所谓小组核心人物,简而言之就是每一个小组的领导者,他既是小组成员,也是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的桥梁。小组核心人物能够快速深入理解每一个任务的实质,并能很好的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小组核心人物的选取是必要的,是协作学习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条件。

4.基于小组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析

4.1 脚手架的搭建

“脚手架”是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中提出来的,其涵义是学习者从实际认知水平出发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潜在认知水平时需要获得的外界的帮助,这种帮助能帮助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其认知水平。经调查,对于我们刚进入大学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多同学在以前很少接触过信息技术,缺乏信息常识。所以教师在每一次布置任务之前,应给学生搭建好脚手架,才能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消化、迁移。比如,在讲到word操作时,应由教师先演示操作过程,或者将操作过程录制成视频教程,并进行细致的解说,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迁移、提升。

4.2 分工明确,建立明确的实训方案

实训方案是将项目具体化、明细化、可操作化。是各小组将要完成任务的依据和指南,对后续的研究过程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4]实训方案主要包括实训名称、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实训时间、设计思想、小组分工、项目实施步骤。其中设计思想应该能明确表达出该实训项目的构思、创意和目标。小组分工主要包括组员数、成员、组长,明确每一个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并允许在项目的实训过程中进行微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实训方案是整个项目实施的灵魂和主线,它的制定不能草率,制定者应从可行性、技术性、有效性、专业性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亲自指导项目的实施,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和欠缺应及时进行修正。

4.3 及时反馈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在项目教学中,及时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反馈的形式和内容都会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反馈主要包括作品展示、经验交流、评价。各小组的同学经过协作和努力,最终生成项目成果。通过展示每一个小组的成果,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明确学习期望,并能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站在教师的位置上讲解项目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重点讲解项目的创意、突破及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能够使学生把自主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模糊的认知和技能迁移到自己的认知场中,上升为有意义的知识构建和心智技能。

4.4 客观评价

评价会贯穿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它是多元的。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不是为了奖惩、划分等级、褒贬,旨在“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价促发展”。评价的内容主要有:项目是否按时完成;是否符合实训要求;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熟练程度;独立、合作的探究能力;作品的亮点、不足以及创新等。评价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教师总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对高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能力、人际关系等作出立体式、综合性的评价。

4.5 任务延伸

任务延伸是指将信息技术加工、提炼和浓缩为认知结构中的“程序性知识”,这是一个由博返约、变厚为薄的心理内化过程.程序性知识是用于解释技能形成的相关知识,它主要包括:对外办事的智慧技能和对内调控的认知策略。[5]通过任务的延伸,能够促进知识的升华,提高其实践性的意义,这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一个任务完成之后要设计更深入的问题,促进知识的消化。

5.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是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将小组协作应用到任务驱动教学中,旨在提高其教学效果。但是本文只是浅显的进行了探讨,如何应用得当,才能改进教学,优化教育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1] 谷秀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单片机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6)

[2] 邓晖.网络个性化学习学生特征分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07,(3)

[3] 胡春春,李 明.基于班级授课制的小组协作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2010,(4)

[4] 贺斌,夏燕.基于问题的小课题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07,23(2):38-39

[5]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3.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思考与策略 下一篇:用马克思主义批评观探究祥子的悲剧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