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的科学教学

时间:2022-05-05 10:51:33

浅谈文言文的科学教学

摘要: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来展开文言文教学,老师都要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际以及文言文文学性的实际。

关键词:激发 语感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文言文教学普遍地引起了重视。但实际上,学生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的兴趣并不高,理解能力也不强。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我觉得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文言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部分“新潮时尚”的高中生觉得文言文太古板、太遥远、太无趣了,与时代潮流相悖,与生活关系不大,学而无用。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文言文是古代思想、文化、艺术、科学、历史等的载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具有很大的现实借鉴和利用的意义。学好文言文,能更好地“知古”。“知古”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科学地预见未来。同时,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现代语文是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文言的言简意丰,遣词造句的考究,深刻的思想性,出色的论辩艺术,结构特色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给学生讲清楚文言文的学习重要性,让学生在心理上有足够的重视,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内容大都可以与历史故事、名人趣事、生活轶事和处世哲学联系起来,在备课中多方面多角度搜集文章涉及到的相关材料,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教《勾践灭吴》时,导入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讲述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卧薪尝胆”,从而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了解课文的欲望;还可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对联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得到鼓舞。经常把有趣的故事贯穿起来,或者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心情愉悦而又意犹未尽地将原本“望而生畏”的文言文进行到底。

2、积极指导诵读,培养语感

读,是开启文言大门的钥匙。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诵读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最基本而又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在培养语感、理解文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不是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而教师则必须对文言的诵读进行监督、指导。要明确停顿、重读、节奏、语气、语调、情感等。教师可作示范朗读,适当点拨。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意思大同小异,但语气却不同,差异中显示出不同的身份、地位以及与主人的关系。其妻子的回答是感叹在前,反问在后,语气十分强烈。妻子深爱自己的丈夫,她在说着真实的谎言,是由衷的赞美。妾的回答只是一个反问句,语气就弱多了。小妾不仅要顾及丈夫,而且要顾及丈夫的妻子,尽管她也许认为丈夫不如徐公美,但是也只能说一句勉强的赞美之词。客的回答为一般陈述句,是曲意逢迎、奉承巴结的语气,缺乏真心的赞美,因为客是“有求”徐公。在诵读时如果不对三人的身份、心理研究揣摩,是不可能读出三人的感情语气的。同时,诵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单读、齐读、分角色读、分组读、还可分男女读,总之,应不拘一格。而且诵读几遍后,再对照注释来看课文,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此循环反复,以诵读来增进理解,又以理解来促进诵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预习,自主合作,适当点拨

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强调“预习”这一环节。多给时间让学生预习课文,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结合资料的解说,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强调在自主的基础上的合作。由于课文离现代很远,今天的中学生对其中的部分字词、语法习惯、运用典故等都相当陌生,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老师加以点拨和指导。例如我在教《烛之武退秦师》时,先要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初步理解课文,对于文中自己能理解和翻译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做上记号,对不能理解的也要做上记号。这一步既可以使学生巩固过去学过的文言知识,又可以学习一些新的文言知识。对难理解的句子,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我要学生注意“东道主”、“行李”的古今异义,“共”的通假字,以及句中省略的成分,通过点拨与学生的讨论,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运用这种讨论加点拨的方法去翻译全文,由于很多地方是学生自己翻译的,比起教师全文翻译,学生记得更为深刻持久。

4、注重方法的讲解和规律的总结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方法的引导和规律的总结。方法的介绍不只由教师来归纳,要大胆地让学习有方法的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信、达、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通过讲解,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关于文言文翻译的理论知识,从而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同时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总结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如:名词的词类活用: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来展开文言文教学,老师都要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际以及文言文文学性的实际。我想,只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文言教学的课堂也会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2]《高中语文教师用书》.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认识阐述 下一篇:中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