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挂牌督办、类推排查”机制 以点带面清除同类隐患

时间:2022-05-05 02:40:51

创建“挂牌督办、类推排查”机制 以点带面清除同类隐患

摘 要:文章介绍了“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的创建背景、主要做法、实施意义与具体成效。提出了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工作中,追求“发现一个问题,消灭一类问题”理念,采取“举一反三、以点及面、挂牌督办、同步排查整改”的简明方法,切实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安全隐患;类推排查;挂牌督办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86-03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福建省电力公司南平电业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自2010年开始,针对隐患排查整改重复低效的问题,总结摸索,开创性的建立了“挂牌督办、类推排查”这一安全隐患管理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的创建

很多供电企业组织的隐患排查、安全检查工作中,均存在着一个普遍而又似乎无法解决的通病,就是相类似安全问题重复的被指出。经常参加安全检查的人员常有同感:为什么同样的问题甲单位都通报过了,乙单位一样还会存在?这说明我们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尚未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大量的安全检查、督查处于重复低效状态。安监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单位都检查到位,很多共性的问题是大量共存的,没有一种强有力的机制,这样的重复将会不断上演。

2007年12月,国内某单位110 kV变电站发生一起人身触电事件。当事人不熟悉开关柜内部结构,当打开35 kVⅠ段母线PT开关柜(KYN61-40.5型)后柜门、接近与35 kV母线直接连接且带电的母线避雷器时,发生高压触电。此柜与多数同型开关柜不同之处在于母线避雷器是直接与母线连接,既使是前柜门的PT小车拉出柜外,后柜门内的设备仍然带电,容易对工作人员产生误导。

无独有偶,2008年10月国内另一单位在110 kV变电站10kV I段母线PT、BL小修、预试及带电显示器安装工作中发生电弧灼伤事件(kYN28-12型开关柜),原因是当事人同样不了解开关柜内母线避雷器的上引铝排是直接与母线相连。

南平电业局安监人员在2010年5月份对建瓯供电公司110 kV北门变的例行安全督查中,发现该站KYN28型手车式10 kVⅡ段母线PT及避雷器柜的柜型较为特殊,中柜为PT手车、下柜为避雷器手车。母线从后柜下引铝排至避雷器手车室,从后柜观察窗可见带电母线铝排,打开后柜门前必须先将母线转为检修状态。当PT及避雷器转检修时,柜后铝排由于是引自于母线,仍然带电(见图1)。此柜型与上述2008年10月灼伤事件所在PT柜完全相同。而检查当时,该站尚未辨识出此柜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随即现场采取了相应的整治、防范措施。

由此联想到,在系统内,同类问题导致同类事故时有发生。根源是在事后剖析更深层次原因时做得不够,缺少举一反三、同类隐患同步整改的管理思想与措施。

2010年8月,国内又一单位在更换变电站10 kV I段母线PT过程中,工作班成员触碰到开关柜内带电的避雷器上部接线桩头,造成人身触电事件(见图2)。事件PT柜柜型与前述两起事件所在变电站及建瓯北门变电站的PT柜如出一辙,发生原因就是工作票许可双方当事人不清楚后柜有从母线直接下引至避雷器的铝排。

像这样PT手车柜后的母线避雷器直接连接在母线上的特殊柜内结构,系统内数量并不多,但由于被忽视而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若能系统内挂牌预警,及时组织大范围排查整改,予以重点防范,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又如在日本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只要发现生产线上存在导致质量事故的重大问题,即可报告有关管理人员,由其确认后拉动生产线上的系有铃铛的安东绳索。听到安东铃声后,生产线立即会停顿下来,相关人员集中研究并整改。解决后,将此问题及消除方法反映至总部,由总部立即通知全球相同生产线进行同步整改。

“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丰田公司的管理思想,推行我们电力安全生产的“安东机制”——即“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其核心思想是“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其中“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是方法,“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是保障。对待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重大问题,要树立“发现一个问题即消灭一类问题”、“发现即消灭”的思想理念,把上级督查与基层自查相结合,从而使基层单位的隐患排查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2 “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的阐述

2.1 应用范围

只要可能发生人身伤亡、可能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的单位、工作场所、管理措施、人员行为,都应纳入事故隐患管理机制作用的范围。

2.2 管理目标

通过“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创新实施安全隐患管理机制,实现“发现一个问题即消灭一类问题”、“发现即消灭”的工作目标。通过对检查中已暴露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求管辖范围内同步类推,排查整治,以务实、高效为原则,及时、全面的彻底消除了一些严重威胁人身与电网安全且具有重复性、相似性的安全隐患,确保不再重复发生同类安全隐患所造成的事故。

2.3 管理创新点

①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在当前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求基层单位针对其他单位暴露出的问题,完成“举一反三”,难以实现。原因就是目前“举一反三”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工作要求上,真正做到往往需要人强烈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并自觉去主动完成。而采取“挂牌督办、类推排查”安全隐患管理机制,可以从管理制度上,将“举一反三”的工作从自觉行动变成强制要求,真正使一起事故所暴露出的重大隐患,在管理机制覆盖的地域范围、统一限期内全部得以消灭。将“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用制度予以固化,变成一种常态的工作,从而百倍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

②强化“类推排查”安全责任。“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对单一某个隐患点的挂牌督办,而是要对“以点带面”进行挂牌督办。即在这个面上,要求不能再出现有同类的问题。从制度上,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所负责的区域隐患排查到位、确保已无同类隐患或所有同类隐患均已全部排查出来进行承诺。从而明确并强化这个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促使必须尽快督促落实隐患类推排查治理工作。

2.4 主要做法

2.4.1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持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成功实施需要坚强的组织保障、公正客观的评价、严格的监督考核与持续的改进修正。我局制订了安全隐患“挂牌督办、类推排查”管理制度,从隐患的发现收集、评估分析、挂牌行文、责任划分、组织排查、督促整改、复查验收、考核奖惩、隐患销号等各环节予以明确具体规定,把事故隐患类推排查整治工作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2.4.2 “发现收集、评估分析”阶段

列入“挂牌督办、类推排查”管理机制的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途径:

①事故、不安全事件通报。通过对事故通报的深入挖掘与剖析,除已列暴露问题外,还可通过多角度的设想分析,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找出本单位可能存在的同类问题。别人生病我预防,通过剖析分析事故根源,将事故中暴露出的隐患,迅速列入类推排查整改机制,真正做到引以为鉴。

②职工报告的重大安全隐患。企业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凡自认为发现了危及人身、电网的重大隐患,均可随时向安监部门反映。安监部门在接到报告后认真研究、核实,若经确认,一是向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委员会推荐予以重奖;二是若认为具有普遍存在的可能性,就列入类推排查机制,进行挂牌督办。这样可激励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成就感,充分发挥职工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③安全督查活动中发现的隐患。在上级或本企业组织的各类安全督查活动中,会发现大量的安全问题。由安监部门直接从中筛选、挖掘出严重威胁人身与电网的重大、共性的隐患。经核实后,列入类推排查机制,进行挂牌督办。

④基层单位自查中发现的隐患。基层部门、班组在日常开展隐患排查、安全自查中发现了危及人身、电网的重大隐患,可以由部门安全员、基层单位安监部门通过自查总结材料、专项报告等向局安监部汇报。安监部门在认真核实、筛选后,符合条件的同样列入类推排查机制,进行挂牌督办。

2.4.3 “类推排查、限期整改”阶段

①安监部门根据已筛选出并经核实确认的,严重威胁人身与电网安全的重大、共患,列入挂牌督办隐患库。给每条隐患进行编号、同时附上隐患名称、隐患说明、整改要求、整改期限。“隐患编号”使每条隐患有了唯一编号,方便于检索查询;“隐患名称”是用精简的语言概述给隐患命名,便于记忆。“隐患说明”是为了对隐患进行详细的描述,指出存在的具体风险,帮助基层人员更好的理解领会;“整改要求”是把能够真正彻底控制或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予以详细指出,避免基层单位在落实整改措施上五花八门、没有针对性与有效性、消而未除、整而未改;而“整改期限”是从考虑隐患整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及隐患危急程度,定出合理的最后整改期限。

②安监部门分批次下达列入“挂牌督办、类推排查”管理机制的隐患督办通知文件。根据“整改要求”严格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期限后,本单位同类隐患已全部辨识出来,风险得以消除、隐患有效控制。已全面完成排查整改的单位(若有部分暂无法整改的,要求列出具体情况、原因及防范措施),由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发后以正式便函形式报局安监部门。

③安监部门将已下达的挂牌隐患,长期挂在安监信息网专栏上,让全体员工随时可以看到这些已是明令消灭、期限过后不能再继续存在的隐患。无形中给员工增加了消除这些重大安全隐患的紧迫感,也教育职工平时要注意类似的隐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④基层单位根据下达的挂牌督办、类推排查要求,将每条挂牌隐患下达到所有相关部门、班组,要求必须在整改期限内排查到位,并按整改要求采取有效控制或消除措施。基层单位的安监、生技部门再组织复查,确保不留死角。排查结束,班组向部门承诺、部门向单位领导承诺,强化责任,落实到人。最后单位负责人签发向局安监部门提交的承诺函,以确认排查到位,并均已整改或采取控制措施,再无同类问题存在。

2.4.4 “办结归档、验收销号”阶段

①由安监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隐患排查结果进行汇总、审核。评估排查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②排查整改汇总情况。

③组织复查或抽查,了解基层单位落实、执行情况。

④整改期限过后,根据排查、整改完成情况考虑对隐患挂牌督办流程进行办结,对排查整治的结果进行归档、备查。销除隐患编号,排查结果导入安监管理信息网长期保存。

2.4.5 绩效考核与控制

在制度中明确整改期限过后,若安全复查中再发现有未排查到位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或安全约谈;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予以考核。若因同类问题导致不安全事件,将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

3 评估与改进

3.1 机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2010年5月份南平电业局挂牌督办排查整治“第一批重大安全隐患(第201001号、第201002号)”的通知发出后,短短两周时间内,全区共发现了37条同类重大问题,大大出乎事前预料;此后根据现场发现的重大共性问题,多批次下达挂牌督办隐患排查整改通知,均取得良好的整改成效。反思,如果没有采取这种形式,这些安全隐患分布在下属多个单位,数量众多、地理分散的变(配)电站,由安监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全部走到位并将同类重大隐患全部排查出来,是无法想象的。

在已实施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中,如“PT柜后有T接于母线的铝排”,“与停电PT同构架或安全距离不足的带电设备”等,都是非常危急、严重威胁到检修人员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由于实施了“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这些严重的事故隐患、安全风险能够很快的被辨识出来,举一反三、快速的全面同步整治,确保不留死角,可显著降低企业潜在的安全风险,提高现场风险管控水平与员工安全意识。前述2010年8月事件中所暴露出的隐患,在南平电业局安排的第一批隐患排查整改时,已提前得到统一的根本消除,验证了“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3.2 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①加强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识能力的培训工作。虽然在隐患说明中已对隐患进行详细的阐述,指出存在的具体风险,但仍然需要基层一线人员在充分理解后,将本单位存在的同类问题全部辨识出来。这就要求基层人员具备对同类风险举一反三辨识能力。在基层班组辨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管理人员需要更多的深入现场开展排查工作,防止死角产生。

②加强绩效考核、加强闭环管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闭环管理,仅靠基层单位的自觉性,是肯定无法达到“发现一个、消灭一类”的目标。这就需要,对在发现整改期限后仍然存在未排查到位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与个人,进行严肃考核,以保证挂牌督办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与落实。

4 结 语

“挂牌督办、类推排查”机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类推”,要求把同类的问题举一反三全部排查出来,再通过督办制度来强制开展“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对于一些重大、典型的事故隐患整治工作,其工作效率可以呈几何级数倍增,是一种省力高效的有效管理模式,在各行业隐患排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这种管理理念还可以应用在技术监督、经营管理方面,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优化高效。

参考文献:

[1] 梁玉华,文海波,颜杨平.浅析供电企业安全管理[J].科教导刊,2011,(12).

上一篇:浅析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实效性 下一篇:全过程视角下输变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问题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