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地理“互动”教学

时间:2022-05-03 06:09:57

新课改下的地理“互动”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师、学生、课程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改变原来课程约束、压抑教师和学生,教师约束、压抑学生,学生受课程和教师双重约束与压抑的状况。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和不平等的学习状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动、互通、互促的学习新关系、新氛围。针对这种新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在此对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建立这种新关系,发表几点见解:

一、创建和谐氛围,实施互动教学

地理新教材的特点是实用性、灵活性更强了。较多的案例及活动、探究素材为课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为更好地实现“师生间”和“生生间”合作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共同参与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或对学生的探讨作出及时的指导。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师生间及生生间的互动学习。利于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创设恰当问题情景,加强互动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讲解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咨询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巧妙的“问题”情景,层层设疑,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交流。

如:在学习“热力环流”一部分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判断出各地冷热不均的情况下,首先引起什么方向上的气流流动?流向是怎样的?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后,进一步提出结果会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发生怎样的变化?等压面形状如何变化?分析至此,学生自然能通过思考、讨论,一方面画出热力环流图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高高低低”的等压面分布规律来。而这一学习过程的顺利完成,其中问题的设计就很关键,通过恰当的问题设计,可引领着学生进行有效的空间思维和前景想象,从而最终轻松完成学习过程。

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可激发学生去思考、探讨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对学生的讨论分析做一定的指导,再者,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也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为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需注意的是:问题的恰当设置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情,增强问题设置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互动教学

地理与生活中各方面的知识联系密切。许多的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找到来源或可以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教师可广泛联系现实生活例子,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理解知识或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中培养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如:在学习“锋面系统”这一部分知识时,往往也是我国冷锋活动较频繁的时间,可让学生联系实际几天的天气变化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镜后的天气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掌握。

总之,通过联系实际,学生可根据对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的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对他们印象更深,并且对他们灵活运用知识也很有帮助。同时,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与辩析能力。

四、充分利用活动、思考题,加深互动教学

地理新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都涉及许多的活动题、思考题,往往可以通过对图表或文字材料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往往是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证或加深。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活动题、思考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图文材料的分析、讨论中,从各种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理解、归纳、整合得出相关结论。

如:在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一部分知识时,教材针对“山西输煤好还是输电好”这一问题,给出了三部分材料,学生通过对三部分材料的分析即可得出输电对山西有利也有弊,不能完全输电或输煤,也就可以理解山西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图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我们教师需要多渠道地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宽松的互动氛围与环境,让学生从教材和教师的约束和束缚下解放出来,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同时,在加强学生学习的规范性、灵活性及准确性的培养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上一篇:在物理实验中“悟理” 下一篇:在作文评语中应注重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