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教材变化 落实课标精神

时间:2022-05-02 08:18:44

了解教材变化 落实课标精神

摘 要:根据新版课程标准修订的九年级物理教材的呈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新教材的变化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教师应了解新教材变化,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教育内容,才能更好地贯彻课标要求,落实课程三维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15-04

今年秋季将使用根据新版课程标准编写的九年级物理教材。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结合对新版课程标准的理解,介绍新版教材的变化,并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精神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新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经历十年摸索实践的背景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义务教育“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精神修订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原课标虽对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的问题有所突破,但课程设置的重点仍放在学科知识体系上,这样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较为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久而久之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而2011年版课程标准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巩固并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二)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011年版课程标准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课程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在九年级增加了以下内容:“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实践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版课标更加强调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增加了一些强调探究过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条目。如“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等等。

(四)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

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知识的万能,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忽视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现实问题。新版课标注意对学生科学观的教育,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有利于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新版课标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性评价,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课标明确指出: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并通过“评价建议”把评价的实施进一步落实在操作层面上:强调了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思想,明确了评价的三维目标内容,对多种评价方法的使用作了说明,提出了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呈现形式上的具体变化:

调整了部分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细化和整合条目,增加可操作性。例如:删去一些与物理关联不强的条目,适当减少内容。如“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在化学学科已有类似条目,故删去。再如在“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中删去了“颜料混合”有关内容。删去一般性的“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删去比较宽泛的“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的要求。”删去光是电磁波的内容,只对电磁波要求“知道”。

整合部分条目。如将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有关条目合并为“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而原来相关的三个条目作为例子列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为教师教学留出了空间。

通过整合行为动词的种类和规范行为动词,有利于明确要求,增强课标的指导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如原课标“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中删除了“初步”;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中删除了“大致”。再比如原课标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规范为“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已有计算之意;原课标“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规范为“通过实验,理解压强”;原课标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了解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

新版课标对许多条目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删除、整合,这便于教学,增加了可操作性。如原条目“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细化为“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这不仅增加可评价性,而且明确对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不同教学要求,避免盲目地人为拔高。

适当增加条目,弥补个别遗漏或者更加明确要求。如增加了“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知道物质的磁性。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这些内容是初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对后续学习高中物理非常必要,同时也不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再比如增加了“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串、并联电路中仅要求了电流、电压间的关系,未要求电阻间的关系,避免老师盲目拔高。还有关于电流的磁场,明确为“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这样就既有过程目标的要求,也有结果目标的要求。

二、新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变化

根据新版课程标准修订的九年级物理教材,呈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一)教材从编排顺序和体例上调整

教材编排数序和体例的调整,使知识的逻辑体系更趋合理,知识呈现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除将原八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九年级学习这一大的次序调整外,还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局部微调或改写。比如:

1.通过“解压缩”的方式,对个别内容进行了适当扩展:对两种电荷、做功改变内能、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等内容增加了文字量,弥补了原教材跨度大、跳跃性强的缺点;将原来“热机”一节扩展为“热机”和“热机的效率”两节,并且增加了柴油机的内容;鉴于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材补充了城市住宅配电系统。

2.改变部分概念的表述:对比热容、安全电压、电功率等规范了表述方式,第十三章“分子热运动”中“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改为“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去掉了关于分子力的弹簧小球模型,增强了严谨性。

3.重新整合“生活用电”独立成章:原教材将安全用电的内容分散在“电路和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及“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几节中,根据教学一线老师的意见,新教材将原教材几节中有关“安全用电”的内容重新整合,组成新的第十九章“生活用电”。将原来粒子部分的“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内容放在第十三章“分子热运动”一节,将原子的结构内容放在第二十二章“核能”一节。

4.一些内容做了删减或降低教学要求:删去了元电荷概念、删去了电磁波公式c=λf。新教材第二十章“电与磁”中将原“磁现象”与“磁场”两节内容精减、整合为一节“磁现象 磁场”。原教材作为电生磁知识的应用安排了“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扬声器”两节内容,为了减轻负担,新教材将这些内容精减整合为“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一节,将“研究电磁铁”改为“想想做做”。

(二)强调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新教材加强了科学探究的设计。同时考虑到实际与可能,对于大部分的探究活动,教材都给出了结论。但是,在文字处理上一般都淡化结论和探究过程的直接联系,例如不出现“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得出……规律”的字样,而是在教材中用类似“精确的研究表明”的语言过渡后给出结论。这样处理的目的同样是缩小学习中的探究与真正的科学探究的差距。

(三)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兴趣都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兴趣变低,甚至厌恶物理。究其原因,多是因为教学中忽视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特点,一味地灌输知识,求解难题、偏题,学生活动越来越少。

(四)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注意开放性和实践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物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在学习中注意和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才能很好地建立概念、掌握规律、应用知识。因此,新教材实验及活动的设计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联系实际方面,教材在重要的物理规律后,注意联系实际讲一些应用问题,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前,更多地从生活、从实际来引出问题,使学生习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体现STS的思想和人文精神渗透

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教材特意安排了STS栏目,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观点既可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同时也可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六)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可读性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编者力求生动活泼,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为此使用了很多彩色照片和图片。书中能够用图表达的意思就用图片表达,不追求图文必须一一对应,以适应当代少年的阅读习惯。

插图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注重人文性。例如,第十三章“内能”章首图是皑皑白雪和火山爆发同时展现,令人感到震撼的同时可以联想到冰冷和火热都具有能量。本书的插图中的漫画人物以女孩、男孩和老爷爷三个固定人物形象出现,有时以滑稽的卡通方法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适应初中学生的特点,也希望他们通过物理课的学习,逐渐形成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人格。

三、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

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注重新型教育理念的建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物理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精心设计科学探究,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验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强调物理的社会价值与功能,科学实施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要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

首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要逐一解读,正确理解。比如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与旧版课标相比,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这是否不要求计算?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是否不要求计算?理解的内容,当然要求会计算;了解的,也可以计算。理解和了解,是解决问题时的心智技能水平;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形式。这两者之间没有刻板的必然联系。理解和了解的区别在于:理解需达到转化的水平;而了解只要通过回忆就能解决问题,其情景是常见的、书上的。

第二,在深刻领会新版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物理教学。要通读教材,从总体上了解主体教学的内容,把握单元、课、框内容之间的关系;要精读教材,重在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熟读教材,对所要分析的内容准确而熟练的把握。

第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落实三维目标。在准确理解课标精神和把握教材编辑思想基础上,要摸准学生的疑惑点、兴奋点、生长点 ,确定教学起点。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找准新版课标、新版教材和本地学生三者的契合点,将“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教学的基础目标,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目标,设计出引人入胜、轻松和谐,既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又具有科学文化气氛的教学情境,要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展开的过程中反映过程、方法、情感和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体验,将方法和态度自然地融入其中,做到水到渠成。

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结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调控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教学。充分地利用知识技能这一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过程和方法,并从中体验情感,培养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目标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和支撑,也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和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过程和方法”实施的动力,确保从更高层次实施其他两个目标,这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低。因此,物理教学可尝试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有趣(出乎意料)的问题让学生研究;增添联系自然、联系生活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的研究情境和学习氛围;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控制例题难度,让学生能理解;控制习题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摒弃死记硬背,让学生感受融会贯通;控制习题数量,让学生做作业不觉得是负担;多鼓励,少指责,杜绝变相体罚。

上一篇: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业成就的路径 下一篇:十八岁的爱情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