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标和本的命题:梯子是竖放还是横放

时间:2022-05-02 03:44:21

一架梯子横放在安徽省约五十万考生的笔尖下,“竖放还是横放的梯子”的高考作文题成为公众热议、媒体解析和专家点评的焦点,被网友评为“最坑爹”“最给力”和“最寓意深远”。我对此持不同意见,说安徽卷高考作文试题“最坑爹”和“最难写”,就有点围观式“吐槽”、指鹿为马了。

2012年安徽卷的作文试题,要求学生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这是一道好的作文试题。同样的温馨提示,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内涵和效果便迥然不同:前者在提醒,后者在解决;前者机械,后者灵动;更为关键的是,后者排除了梯子倒下砸人的隐患。其实,我们的生活不乏这样“做得细、做得精和做得妙”的小处:看到地上的纸屑,不如自己弯腰捡起来;看到自来水管坏了,不如先把水堵住;看到小树被风吹倒了,不如给树培点土等。

从口号式“注意安全”到行为式“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正告诉我们,只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再大的难题也会有更好的破解之法。

“梯子是竖放还是横放”昭示着高考作文正在告别“务虚”的诗意迷失,开始“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在语言张力和表达空间开放的同时,2012年的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用心观察生活、社会,测试“90后”的考生是否心智成熟,是否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道德之问”是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路人为何见死不救?”“走了‘郭美美’来了‘卢美美’,中国慈善能否恢复元气?”“‘汉代玉凳’闹笑话,假拍乱象何时休?”在愤怒与反思的交织中,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唤醒道德火种、照亮冷漠心灵,这是回答“道德之问”的“本”。从“江西庐山管理局‘招考舞弊门’”到“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招聘门’”,再到“山西长治环保系统‘体检门’”,层出不穷的“萝卜招聘”“世袭招聘”“体检拒聘”一次次地挑战着公平的底线。在一次又一次似是而非的辩解中,我们渴求透明的信息与严谨的体制,这是挽救招聘危局的“本”。“药你命”“黑心肠”“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这些无良词汇为何总与食品连在一起?在痛心疾首的“软监管”后,妥善解决监管不力、惩罚不够、法规不全的突出问题,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本”。

尽管考生有话说了,但大多说得肤浅,说得胆战心惊;教师无言以对,经典的素材、精巧的架构和拔高的立意没有太大的市场。因为,语文教师大多迷恋“麦当劳化”的作文教学:以素材样板、结构模板和主题母板排列或整合文章,评价就是看它是否符合上述“板块”,而非“写作素材的实有化、写作情感的真诚化、写作态度的负责化和写作思想的深刻化”。如此下去,高考作文异变成又一种专门考核知识的职业性、技术性的考试。

“竖放还是横放的梯子”这一高考作文试题需要考生整体观照、细心揣摩,更需语文教师的直面和深思:这种贴贴“注意安全”标语式的作文教学套路,怎能保证下一届走出考场的考生继续直言呢?

2012年安徽卷作文试题偏偏又在写作思维上做足了工夫。一是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从已有的因果关系中,变因为果、倒果为因地去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根据事物某一状态的对立面来认识事物;或从原有事物功能的相反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二是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避免仅仅局限于一种思路、一种规则,尽量多地增加思考问题的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以问题为圆心,向四面八方扩展,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组,寻找和更新更多的途径、答案或方法。

早在1984年,叶圣陶先生就在《中国教育报》上著文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在《集体习作实践记・序》一文中,叶老则更为明确、具体地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语言是出声的思想,思想和语言是合二而一的。因此,练习作实际上也就是练思想。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是写作教学的核心,这道作文试题再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了。应试技巧的训练源于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治本当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一方面要给学生一个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序”,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观察积累、体验感受、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提炼加工、语言表达等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知”,而且能“行”。

作文就是“写”,不提“说”,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但我们一直以来置若罔闻。语文“三老”早就提出“口头作文”的必要。吕叔湘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以作文教学为例,多做口头作文的练习就很有好处。”张志公先生指出:“全部以书面训练(读,写)为内容,完全忽视口头语言的训练,这是不全面的。”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中建议:“要考查学生对于生字生语的认识程度怎样,可以看他的笔记,也可以听他的口头回答。”现已陷入进退两难的作文教学不妨在此开拓,或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是写作教学的核心,不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新提法。教师应当回到做实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路径上来,正如“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或许能从根本上消弭学生的畏难之虞,破解作文教学之困。

上一篇:王羲之的“乐”“痛”“悲” 下一篇:语文课:言之无文,行而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