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时间:2022-10-07 11:20:36

语文课: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文是美的艺术,语文课堂应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给学生以美感的浸润与滋养。然而随着教育的功利化,语文课堂变得庸俗匠气,语文应有的美感荡然无存,磨砺思维、涵养人格的目标遥不可及。无怪乎语文受到学生冷落,语文课被唤作“狼来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缺乏智慧、活力的课堂注定缺乏生命力,飞扬文采的课堂则能实现诗意的灵动和智慧的感悟相偕、感性的体验与思想的启迪共舞的境界,让学生“享受汩汩而来、欲罢不能的诗意和幸福”。

那么,如何还原语文课的本真面目,让语文魅力四射、激情洋溢呢?

一、修炼自身语言,让教学语言形象、感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不想你的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文变成一种重要的创造工具。”而今,充斥语文课堂的多是形式化、程序化的语言,生命力衰竭,这样的语文课又怎能洋溢文采、让学生激情投入?语文课堂语言应该富有语文味,是鲜活形象、生动感性、富于启发性的,是辞采丰美、充满诗情画意的。

一位教师公开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在课的高潮处,他情不自已,深情背诵。时而凄凉哀婉,时而激情四射;时而柔情万般,时而慷慨激昂……一曲未了,教室里已是唏嘘一片,师生热泪盈眶。当朗诵在舒缓哀婉的乐声中趋近尾声时,课堂鸦雀无声,听者动容的神情霎时定格。教师略带方言特点的口音并不影响诵读的感染力,反而增添了些许亲切感,将语文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令听者怅想联翩。

其实,教师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比学生广博,对于文本的感悟理解程度比学生更深刻,认真投入的诵读不仅仅是声音感染人,更主要的是传达教师对文本的悉心品味,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

二、精选教学技术,让课堂形式丰富、多样化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节成功的课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睿智理性的思想是“神”,形式多样的教学技术是“形”。多媒体可以增强视觉直观感,充分发挥语文审美特性;教师诗意的引导和点拨,可以催生学生的文采和诗意;课堂巧妙的过渡,有利于营造氛围。课堂一旦被文采笼罩,那么师生活动将和谐共融、相辅相成。

《声声慢》一词深沉凝重、哀婉凄苦,品味意境是教学重点,而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领悟国破家亡之恨不深刻,这也是教学难点。为此,我精心设计导语,先声夺人,将学生引领入凄苦的氛围中:“心情宁静时写了的诗\是一杯甜酒;心情激动时写出的诗\是一杯烈酒;心情悲痛时写出的诗\是一杯苦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声声慢》的世界,来品一品这杯酒的味道。”

这样的引导,既具有诱惑力,又较好地确立了此课的教学内容――品诗词,无疑可以为整堂课的激情涌动蓄势。可见,好的导入如乐曲中的“引子”, 能够渲染氛围、激活思维,让学生受到情感和理性的熏陶。

三、优化教学环节,让课堂节奏跌宕、曲折化

于漪老师说:“课一定要有鲜明的节奏。语文课最怕上成模糊一片。”教师上课有节奏,学生就感到和谐、愉悦,否则听课就成了痛苦。课堂是发展行进的,跌宕起伏、曲折有致的情节发展不可或缺。课堂的展开、推进、延伸,都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注重对美的体验与情感领悟的深入,张弛结合,处处体现逻辑之美。

《两小儿辩日》一课的“辩斗”一节,既是课文的精彩之处,也是课堂的高潮所在。教学这一节时,教者将学生分成两组,以辩论的形式对阵,并精心设计了引读的提示语:坚持、争辩、不服、反驳……学生的思维被一步步引向深入,课堂气氛亦在不知不觉中趋向高潮。随着辩斗的深入,两组学生俨然就是两小儿,见仁见智。当辩论戛然而止、学生兴致高涨地企盼老师评判时,精明的老师停顿片刻,故作深思,意外地抛出:“吾亦不能决也。下课!”

教师的结语看似无理,结论出乎意料,但又使热切期待的学生得到了满足,而课堂韵律更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节奏之美,言已尽而意无穷,尽显理性与智慧之美,只叫听者击节叹赏!

四、树立生本意识,让情感教育科学化、人性化

传统的“唯分数的应试教学法”,以“言语活动”为掩盖,缺乏人性关怀,这样的言语活动谈何文采,又怎能实现对学生的化育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将过去被掩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生本意识,科学设计目标,丰富文字情思,强化对学生心灵的感染力度。

《报任安书》是悲剧英雄饱含血泪的内心独白,浸透着崇高而绚丽的悲剧精神。在课的尾声,师生一起感悟“伟大的痛苦,悲情的人生”。图片依次展示霍金、曹雪芹等英雄人物艰辛而苦难的奋斗历程,伴随着教师“煽情”语言的点燃,学生的情绪渐趋高亢,最终畅谈感想,精彩迭出。

叶芝说:“许多人路过我的生活,只有你走进我的生命。”这堂课上,教师以自己的魅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走近学生心灵,启迪学生对人生加以感悟和思考,充满了灵气、大气,体现了教师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体验、理性的升华。语言不论是朴实无华还是飞扬诗意,教师不论是灵慧性的诗人还是睿智式的哲人,只要言之有物、文质兼美,那么语文课堂就拥有诗的节奏与张力,拥有魅力和生命力。

上一篇:一个关于标和本的命题:梯子是竖放还是横放 下一篇:例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