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孩子是否养成良好习惯

时间:2022-05-01 04:27:37

父母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孩子是否养成良好习惯

摘要:父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父母教育不仅影响孩子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习惯,而且也影响其品格、思想的形成。父母教育失误,不仅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且对孩子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行等也会有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父母应在行为习惯上做好表率,摆正位置,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学会独立,懂得礼仪,明白“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

关键词:父母教育;良好习惯;沟通;品行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母教育。 父母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孩子是否养成良好习惯。正人先正己,父母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首先,父母要做好表率。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人们说的“潜移默化”。

老舍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习惯,好客的习性,软而硬的个性,对人与事和平的态度,等等,都是他母亲给的。老舍在他的《我的母亲》里写到:“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20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其次,要摆正位置。一个家庭,全家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错位很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交生活中的错位――唯我独尊、目中无人,不会换位思考,缺乏互助意识、缺乏合作精神,等等,这可能导致孩子变得孤僻、自私、少友、缺乏幸福感等。

有个男性,由于他小时候全家以他为中心,对他百依百顺。父母娇生惯养,在他已经养成了吃好东西不与人分享的习惯后,有一次父母叫他给点妹妹吃,他就大吵大闹,甚至离家出走。因此,父母不得不一直惯养着他。这个男人现在50有余,育有一女,他也把女儿当成最爱,而忽视妻子的存在。他女今年14岁多了,品性和他如出一辙:自私、懒惰,喜欢玩乐,不会沟通,不会与人分享,不懂帮助别人,只求得到,不愿奉献等等不良习惯通通有,唯独缺乏良好习惯。也没有朋友,连亲戚都不愿跟他家往来。试想一下,这对父女生活幸福吗?

由此可见,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父母只有在加强自身修养,做好表率的前提下,摆正孩子的位置,然后才能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让孩子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行。

纵观中国的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大凡有这样几种情形:

一、只要孩子身体好,其它无所谓。于是,孩子一天除了吃,还是吃,长得肥头大耳。幼小的年龄,身体跟成年人一样,大腹便便,行动迟缓。本应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结果变得呆头呆脑,笨手笨脚。长大后,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成了啃老族。

有这样一个男人,他是他们家的长子、独子,小时候家里把他奉为“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天除了吃喝玩乐,啥事不做,父母只希望他身体好,给家族传宗接代。现在已经50多了,还是只知道吃喝玩乐,什么都不会,经常不着家。身体比较差,生活也拮据,靠父母周济度日。目前至少是三婚,二婚时得一女儿,家里经常发生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个失败的父母教育,让我们看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要从娃娃抓起。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记得本人也是几岁就开始割草、喂猪,洗衣、做饭;十多岁开始挑水、挑粪;上初中时就可以独立生活了。我教育儿子也是几岁的时候就让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初中时他就可以独立了。现在他的独立生活能力相当强,尽管工作繁忙,但家里依然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论厨艺,现在我还得向他学习呢!

再说,父母想让孩子身体好,并不是啥事不让他干,只顾让他吃。健康是吃出来的,没错!但吃只是一个方面,注意营养搭配,让孩子不偏食即可。健康是锻炼出来的,也对!生命在于运动,父母让孩子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有时候也和孩子一起参加锻炼。这样,父母不仅自己身体好,孩子身体也健康。

所以,父母对孩子不能过度保护,――啥事不让他干,怕伤他的身体。结果恰恰相反,孩子长大后,身体并不好,啥事干不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二、只要孩子成绩好,其它无所谓。于是,孩子一天除了读书,就是作业,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闭门不出。即使家里有客人来,孩子也不出来迎接,更别说招待。学习自觉的孩子确实在看书,成绩不错;而贪玩的孩子可能在玩游戏,成绩平平。

这些孩子无论成绩好坏,他们的待客之道都是盲区。孩子未成年的时候,家里来客人了,有父母在,自己不迎接、招待,客人可以理解,因为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可是,长大了,成家了,就完全不一样了。即使有父母在旁边帮着招待客人,但主人对客人置之不理,不与客人交流沟通,客人往往来了第一次,就不会来第二次了。家门冷清了,室内主人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有一位先生,本科毕业,教学理科,还会书法。他平时除了上课,就在办公室改作业,练笔。饮食一直吃食堂。看他散乱的办公桌摆设和他不太干净的衣着,就知道他生活懒散。也不善言辞,很少说话。给人的感觉,就是性格孤僻。据了解,在他上学的时候,父母一天就叫他呆在屋里看书,啥都不让他干。即使家里来客人了,也叫他不用出来招呼,有父母在就行了。这位男士现年已经40出头了,还是单身。这个案例说明父母教育有多失败!父母教育孩子懂得日常生活礼仪,学会与人沟通,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孩子,日常生活礼仪主要指的是家庭礼仪。首先是接待礼仪:1、客人到来,要热情欢迎,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嘘寒问暖。2、与客人谈话时,要自始至终表现出热诚关注。交谈中,不仅要认真倾听客人的谈话,还要对其谈话内容作出反应,或点头微笑,或间以插话。3、应了解客人意图,具备与各种客人侃侃而谈的本领。语速、音量、遣词用句、说话语气等方面都应注意。4、客人离开时,要热情话别。

上一篇:浅谈全民网上创业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如何指导学生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