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05 22:04:24

父母之爱的作文

父母之爱的作文篇1

父亲节的演讲稿:感恩父亲节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同学们,从哪里来?听到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的到来。

父亲节演讲稿精选:感恩父亲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

父亲节学校校园广播稿父亲节学校校园广播稿:给你的天空划一道绚丽的亮色,给你的世界奏一曲动听的欢歌。传播校内外新闻,抒发学子心声,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这里是校园之声广播站。

父亲节初中生国旗下演讲稿父亲节初中生国旗下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父爱如山》。文学作品中有关母爱的比父爱多得多,日常生活中妈妈也比爸爸更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言谈之中,就连昨天的父亲节也是在母亲节之后才有的

父亲节国旗下讲话稿《感恩父亲》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感恩父亲》。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这个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节日,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对父亲的尊敬和对长辈的爱戴,他同样符合我们中国人。

最新父亲节演讲稿最新父亲节演讲稿:父亲1946年入党时,还在山东革命老区,全国还未完全解放,党的工作时刻受到来自敌人的威胁。20岁的他担任了乡党委书记。

关于父亲节的演讲稿:献给父亲节的爱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献给父亲节的爱》。亲爱的同学们今年的6月17日市父亲节,也就是每年的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这个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节日,他同样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国情。

小学六年级演讲稿:献给父亲节有一个人叫父亲他的肩膀永远是不到的高山永远是儿女们的依靠有一个人叫父亲他的背影是那样坚定他用肩膀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他用身躯为我们遮风挡雨他的爱是深沉的他的爱是无私的他的爱是伟大的他的心系着我们他的情牵着我们他就是父亲父亲

关于父亲节的演讲稿关于父亲节的演讲稿:那无声的父爱尊敬的评委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那无声的父爱》今天,是西方国家的父亲节,后来传入了我们中国,但我们中国是一个善于博采众长的国家,对于这样一个满怀感恩的节日,是应该收到我们的关注与

关于父亲节的演讲稿范文:感恩父亲节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同学们,从哪里来?听到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的到来。

父亲节的演讲稿范文:感恩父亲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感恩父亲》。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这个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节日,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对父亲的尊敬和对长辈的爱戴,他同样符合我们中国人。

有关父亲节的演讲稿范文:献给父亲节的爱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献给父亲节的爱》。亲爱的同学们今年的6月17日市父亲节,也就是每年的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这个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节日,他同样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国情。

父亲节演讲稿:那无声的父爱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那无声的父爱》!今天,是西方国家的父亲节,后来传入了我们中国,但我们中国是一个善于博采众长的国家,对于这样一个满怀感恩的节日,是应该收到我们的关注与欢迎的。

感恩父亲节演讲稿范文感恩父亲节演讲稿范文:当岁月即将跨进第三十个年头的时候,再谈感恩,于是乎回眸往昔,许多感动,许多愧疚,许多欣慰常携一颗感恩之心,那么即使是最平常的事物也会散发出别样的光彩。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

有关父亲节的演讲稿有关父亲节的演讲稿: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就要到来了,大家知道那一天是什么节日呢?没错!那一天就是父亲节啊!还记得我以前曾读过余光中先生的《我的四个假想敌》,读的时候,我只觉得这篇文章风趣、幽默,读完以后,回味时才想到文中的父亲

关于父亲节的演讲稿范文:父爱如山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就要到来了,大家知道那一天是什么节日呢?没错!那一天就是父亲节啊!还记得我以前曾读过余光中先生的《我的四个假想敌》,读的时候,我只觉得这篇文章风趣、幽默,读完以后,回味时才想到文中的父亲之所以会将女儿们的男

小学生父亲节演讲稿范文小学生父亲节演讲稿范文: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

关于父亲节演讲稿:爸爸,请理解我敬爱的爸爸:您好!爸爸,您知道吗?有时你那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像一根根针一样,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常常说我丑的人是谁?常说我只有一身的缺点而没有任何优点的人是谁?常常看不起我的人又是谁?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做

父亲演讲稿范文精选:感恩父亲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

精选父亲节演讲稿范文:父爱如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xx年8月的一天早上,我的表哥秦海林早早的就来到儿子干活的工地,教儿子怎么样放线,父子俩六点多就开始干了起来。

高中生父亲节国旗下演讲稿高中生父亲节国旗下演讲稿:同学们,这周日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就是父亲节。谈到父亲节,我们应当知道它的由来。19xx年,居住在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在庆贺母亲节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个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多德夫人

最新父亲节演讲稿:献给父亲的诗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就要到来了,同学们那一天是什么节日呢?对!那一天就是父亲节啊!同学们你们知道父亲节的由来吗?原来它源于美国,在州士波肯市有一个杜德夫人,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杜德夫人的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触,

感恩父亲演讲稿范文感恩父亲演讲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同学们,从哪里来?听到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的到来。

有关感恩父亲的演讲稿有关感恩父亲的演讲稿:大家好!今天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母爱深似海,父爱重如山。人们在庆祝母亲节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功绩。年就开始有人建议确定父亲节。年月,人们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

父亲节国旗下精选讲话稿父亲节国旗下精选讲话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130班的肖霜。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由我来为大家演讲。再过几天,也就6月19日,同学们期待已久的父亲节就要到了!父亲是无私的,父爱是也是伟大的。

最新关于父亲节的演讲稿最新关于父亲节的演讲稿:父亲1946年入党时,还在山东革命老区,全国还未完全解放,党的工作时刻受到来自敌人的威胁。20岁的他担任了乡党委书记。

最新父亲节演讲稿精选最新父亲节演讲稿精选: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就要到来了,同学们那一天是什么节日呢?对!那一天就是父亲节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父亲节的由来吗?原来它源于美国,在 州士波肯市有一个杜德夫人,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杜德夫

高中生父亲节国旗下讲话:给我们的父亲一声亲切的问候同学们,这周日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就是父亲节。谈到父亲节,我们应当知道它的由来。19xx年,居住在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在庆贺母亲节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个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是

在国旗下的父亲节讲话稿在国旗下的父亲节讲话稿: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快乐、充满幸福的儿童节,有的同学还沉浸在和家人一起的幸福情景里,有的同学还回味在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的欢乐场景中。

父亲节演讲稿范文:那无声的父爱尊敬的评委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那无声的父爱》今天,是西方国家的父亲节,后来传入了我们中国,但我们中国是一个善于博采众长的国家,对于这样一个满怀感恩的节日,是应该收到我们的关注与欢迎的。

最新的父亲节演讲稿范文:感恩父亲一提到父母,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父爱如山,博大深沉;母爱似水,细腻温柔。是啊,自从父母用幸福的笑容迎接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父母就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养育我们。扶我们学走路,教我们学说话,送我们去学堂,伴我们一天一天渐渐长大。

关于父亲节的演讲稿范文:感恩父母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一提到父母,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父爱如山,博大深沉;母爱似水,细腻温柔。是啊,自从父母用幸福的笑容迎接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父母就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养育我们。

父亲节演讲:爸爸,请理解我敬爱的爸爸:您好!爸爸,您知道吗?有时你那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像一根根针一样,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常常说我丑的人是谁?常说我只有一身的缺点而没有任何优点的人是谁?常常看不起我的人又是谁?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做

16年父亲节演讲稿:献给父亲的诗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就要到来了,同学们那一天是什么节日呢?对!那一天就是父亲节啊!同学们你们知道父亲节的由来吗?原来它源于美国,在州士波肯市有一个杜德夫人,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杜德夫人的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触,

感恩父亲节演讲稿范文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同学们,从哪里来?听到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的到来。

父亲节国旗下演讲稿:感恩父亲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感恩父亲》。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这个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节日,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对父亲的尊敬和对长辈的爱戴,他同样符合我们中国人。

父亲节国旗下演讲稿:爱在父亲节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在父亲节。同学们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今年是6月17日。生活中、我们更多的在赞美母亲,赞扬母爱,很少谈及父爱。

父亲节演讲稿:父爱如山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就要到来了,大家知道那一天是什么节日呢?没错!那一天就是父亲节啊!还记得我以前曾读过余光中先生的《我的四个假想敌》,读的时候,我只觉得这篇文章风趣、幽默,读完以后,回味时才想到文中的父亲之所以会将女儿们的男

中学生父亲节国旗下讲话稿范文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在中国,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而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在父亲节。

父亲节国旗下演讲稿:献给父亲节的爱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献给父亲节的爱》。亲爱的同学们今年的6月17日市父亲节,也就是每年的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这个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节日,他同样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国情。

关于父亲的演讲稿:爸爸,请理解我敬爱的爸爸:您好!爸爸,您知道吗?有时你那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像一根根针一样,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常常说我丑的人是谁?常说我只有一身的缺点而没有任何优点的人是谁?常常看不起我的人又是谁?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做

父亲节演讲稿范例:那无声的父爱尊敬的评委们: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那无声的父爱》!今天,是西方国家的父亲节,后来传入了我们中国,但我们中国是一个善于博采众长的国家,对于这样一个满怀感恩的节日,是应该收到我们的关注与欢迎的。

最新父亲节演讲稿:感恩父母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一提到父母,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父爱如山,博大深沉;母爱似水,细腻温柔。是啊,自从父母用幸福的笑容迎接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父母就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养育我们。

高中生父亲节国旗下演讲稿高中生父亲节国旗下演讲稿:同学们,这周日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就是父亲节。谈到父亲节,我们应当知道它的由来。19xx年,居住在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在庆贺母亲节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个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多德夫人

经典的父亲节演讲稿范文经典的父亲节演讲稿范文: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一提到父母,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父爱如山,博大深沉;母爱似水,细腻温柔。

父亲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范文父亲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范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130班的肖霜。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由我来为大家演讲。再过几天,也就6月19日,同学们期待已久的父亲节就要到了!父亲是无私的,父爱是也是伟大的。

赞美父亲的演讲稿:《爸爸为我们而活》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你们好!很高兴能够有这次机会站在上面为全校的师生演讲我想对我爸爸说的话,但是我一直没有和他说,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爸爸为我们而活》有人说:爸爸是最辛苦的,也有人说妈妈是最辛苦的,可是我觉得我的爸爸比起我

关于父亲演讲稿范文关于父亲演讲稿范文: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

父母之爱的作文篇2

论文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而孝却是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核心和根源,若中华文明没有孝,那称不上文明。中国孝文化之根本就是子女那自然流露出的由衷的对父母的“爱敬之心”,是所有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保证,是为人德之根本,“百善孝为先”这是一句流传了千年的做人标语。但是,在当今这个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里,孝道早已被人忘之脑后,人们为了金钱利益和权欲而麻木不仁,我们大学生是民族之希望,国家之栋梁,我们应该将这种绵延了几千年的精神文化传承下去,推己及人,让人人行孝之道,让每个人学会感动,学会例行孝道,学会孝道重生。

泱泱华夏,历史悠久,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精神根源。中国传统文化若是缺少了孝,那么就称不得中国文化,更称不得中国文明。所以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梁漱溟先生也说,如果不认识中国人的孝文化,那么便永远也不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孝道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根源,更是整个世界,乃至全人类的精神支柱,是他们进步的原动力,为了让绵延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中国人的孝文化走进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美好,我们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百善孝为先”的教育活动,对中国孝道进行探究和思考。

一、何为孝,中国“孝”的真正涵义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人类由此在地球上繁衍开来,于是孝道便产生了。【中国的孝道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最初的意义是指尊敬祖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延续生命。最早的汉字“孝”则出现在距今约3千余年前的殷商时代,不过当时“孝”字仅见于卜辞一处,用于地名。商代金文中有一例用于人名,在博物馆的青铜器上刻着“孝”的象形图形,古文字学家解释为“孝”的篆体,因为人老了,弯腰弓背,手柱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根据现有资料,较早的见于《尚书·酒诰》篇,其中有言日:“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意思是说,人们于农事完毕之后,赶着车出外做些生意,用以孝敬奉养自己的父母。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孝的。孝①古代的道德规范。儒家指养亲、尊;②指居丧;如:守孝;戴孝;孝服。 在《现代汉语字典》中孝的涵义:①祭,祭祀;②孝顺,善事父母;③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④居丧;⑤指孝服、丧服。《孝经》中载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用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在《围炉夜话》中:“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也为之呵护。孝乃是天地之正气的凝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引用)

二、为什么要行孝道,为什么在大学生中开展孝文化教育

孝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神根源,中华民族绵延的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两千多年前的万圣之师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对于所有人民的教化都应从孝道开始。“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意思是说,仁是众德之根源,而孝又是众德之根本。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强调天地间万事万物人是最宝贵的,而人的行为中没有比行孝更重要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行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人之子女所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精神品质,不孝之人罪大恶极,人人得而唾之,无论是天子将相还是布衣百姓,都要行孝道,孝无国界,无种族,无等级之分,人人得而行之。

《诗经 ·蓼莪》中说“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父母生我养我育我,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育成人,在把我们送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他们那是用自己的青春来换取子女的成长成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无微不至的疼爱自己的子女,为了我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欲报之德,吴天罔极”,为人之子女,我们必须懂得孝道,必须学会感恩,回报我们的父母。

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行孝

《大学》中说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习孝道是我们每一个人修身的第一步,我们只有学会了如何行孝,才能齐家,只有拥有孝心才能治国,接而才能平定天下。

1、行孝于父母

(1)珍爱自己。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为人子女,我们没有权利去糟蹋自己的身体,没有权利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们唯有珍惜生命,修养身心,建功立业,把有限的生命作出无限的贡献,取得无限的成功,赢得生前身后名,让我们的父母收获慰藉和荣耀,这才是孝的最终归宿。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虽身在他乡,不能侍奉父母于左右,但是我们照顾好自己也是在行孝道,珍爱自己,在学校好好的学习知识,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善待关心父母。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告诉我们,如果为人子女仅仅在于养活父母,那么与养活狗马无区别,所以孔子说:“意者身不敬!辞不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日:农与缪与,不女聊。”孝敬父母不仅要态度恭敬,还要和颜悦色,并不仅仅供其吃穿,父母需要的不单单是物质,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作为真的孝子,我们必须做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我们怀着梦想与父母的希望外出求学,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不要因为学习忙就忘记孝,要经常发发短信慰问关心一下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真正所需要的是他们那远方的子女最切实的精神上的关爱。

(3)为父母解忧。 《诗经 ·蓼莪》中说“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又该那什么回报我们的父母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苦儿未见,儿苦母不安,我们已经是大学生,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帮父母解忧。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我们的父母的那颗心永远为我们牵挂,所以我们要谨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要让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牵挂操劳。爱子心无价,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无论我们在学校或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我们带给父母的只能是快乐和幸福,因为那些苦和委屈只会让父母更加痛苦,更加难过。

(4)跨越代沟,了解帮助父母。 近些年来,“代沟”一词常用来形容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为人子女应该越过这些所谓的“代沟”,走进父母的内心深处,去感知父母,去想父母之所想。“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为人子女,知道自己父母生辰是最起码的,而我们的大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的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的呢?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因为父母长寿而高兴,但是更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们不但要了解父母,我们更要帮助我们的父母,我们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行孝于天下

《大学》中说:“爱人者,人必爱之;敬人者,人必敬之”。孔子也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爱者,不敢慢于人。一个人倘若真的爱自己的父母,那么他也会爱天下人的父母。“故不亲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享,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反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话,他还能爱谁?何以平天下?我们唯有怀抱一颗博爱之心,去爱天下人,行孝道于天下,才能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我们要不独人之亲为亲,博爱天下,然后用我们的博爱和孝道去感召身边的所有人,让每个人心中充满爱和孝,让我们的大学充满爱和孝。一家仁,一国兴仁,我们相信,一人行孝,满国行孝,世界行孝。

四、“百善孝为先”思想给我们的反思和启示

1.端正心态,调整思想,重拾孝道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孝文化已经在我们中国绵延了几千年,它集天地之正气和精华于一身,让我们所有的生灵感到幸福快乐。当今社会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在金钱和权欲的种种诱惑下,人们利欲熏心,人们之间的关系逐渐金钱化利益化,人们的那颗心已经麻木,已经不懂得感恩和行孝。我们中国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都在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威胁,明天的老人可能拥有万千财富,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却是寂寞的,因为他们缺少了子女的爱。未来的世界是我们的,我们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端正心态,调整思想,重拾孝道,推己及人,感召身边所有人。

2.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刚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就是染料。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古时候,家长在孩子幼年就让他们学习《孝经》,学会例行孝道,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也是最重要的学校,我们想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就染什么颜色。我们必须想到这些,因为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也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孝敬自己,所以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3.倡导教育革新,将孝道贯穿于每一个学习阶段

在封建社会中,《孝经》是每位读书人所必读的书,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必需的第一步。然而再看看我们现在的读书人,我们的读书人有多少人知道《孝经》,有多少人看过《孝经》,又有多少人能够背诵《孝经》。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我们不能遗忘,我们必须例行教育革新,将中华孝文化贯穿于每个学习阶段,不但启蒙学要学,我们大学生也要学,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科技知识,还要学中国孝文化。

4.呼吁社会践行孝道,宣传孝文化

如果我们众人例行孝道,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都将会行孝道,那么我们的世界就真的和谐了。所以我们应该呼吁社会践行孝道,宣传孝文化知识,对那些不孝之人进行曝光、谴责和鞭挞,让孝文化走进千万寻常百姓家,让全世界都流淌着孝的气息,让所有有生命的生灵都学会例行孝到,让他们收获慰藉,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幸福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父母,所以不必羡慕别人怎样,我们要的是倾毕生精力回报我们的父母,因为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作为大学生,我们更要率先垂范,例行孝道,学习中国孝文化,做一个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托起孝道的文化天空,践行孝道,将孝道发扬光大。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去孝敬我们的父母,我们要时时刻刻谨记自己的责任,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我们的父母,饮水思源,我们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尽一个为人子女应做的事情,让我们的父母收获慰藉。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辞海编辑为运会编纂.辞海(1999年普及本中册)[ K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字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字典(第5版)[ K ].陕西: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

[4]禾火.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经(注音版)[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9.

[5]王永彬.围炉夜话[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9.

[6]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

[7]孔子.论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9.

[8]李一冉.大学[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1.

[9]任义.关于孔子孝道思想初探[J] .易起,2010.25.

[10]杨丽珍,杜学元,于秀玲.关于孔子孝道思想探析及其启示[J] .论文天下,2009.1227

父母之爱的作文篇3

2.要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

三、教材分析《母亲培育我成长》一课是属于六年制小学思品第五册教材第二单元中"热爱人民"这一教育范畴里的内容。是贯彻《教学大纲》中年级教学要点第八条关于"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育",要"接受他们的正确教导"的要求。可结合《小学生守则》第八条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条进行教学。本课的教育内容是在低年级的要爱爸爸、妈妈,心里想着他们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求使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点滴的进步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从而激发孩子们要热爱父母,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的道德情感。

本课教材选取美国发明家爱迪生(1847-1931年)少年时期在母亲培育下成长的故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不只是给课文开个头,而是对全课文的高度概括。最后一个自然段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有说服力地做出:"是母亲培育我成长起来"的结论。第二自然段叙述母亲特别重视引导爱迪生思考,对爱迪生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促进思维的发展,使他的求知欲望更强。第三、四自然段叙述了爱迪生的母亲无论春夏秋冬总是耐心地给爱迪生上课;讲历史故事;指导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共同讨论化学和物理方面的问题;引导他做实验以及在爱迪生做实验遇到危险时,曾引起母亲的忧虑,但她并没有因此禁止爱迪生做实验,而是热心帮助支持着自己的儿子继续做实验。

教学这篇课文要紧紧抓住爱迪生的母亲是如何对待爱迪生提出的问题,如何让他拓宽知识面,让他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的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爱迪生的母亲不仅仅教给他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伟大的母爱培养出了爱迪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兴趣和钻研精神,爱迪生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要实现本课的教学目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必须把这种兴趣和钻研精神的意思,渗透到本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尤其是二、三、四自然段。

本课的教材内容分插图、故事、练习三部分。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

1.母亲在耐心地解答爱迪生提出的问题。表现出爱迪生善于思考,母亲善于启发爱迪生的积极思维。

2.春天,母子俩坐在屋门前,边晒太阳,母亲边给爱迪生讲课,指导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爱迪生的母亲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给孩子知识,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3.母亲帮助指导爱迪生做物理化学实验。爱迪生之所以成为发明家是与母亲的亲手指导分不开的。本课的三幅插图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课文的基本内容:爱迪生的成才离不开母亲的辛勤培育。为学生的明理,提高认识作了生动形象的补充、说明。增加了学生的信任感和可行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认识到母亲的慈爱,母亲的良苦用心及母爱的伟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本篇课文着重叙述了爱迪生的母亲特别重视引导爱迪生思考,使他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母亲采取灵活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给孩子知识,引导孩子做实验,使之对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几件事。意在使学生懂得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位老师,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培育。从中教育学生热爱父母,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点,可设计如下思考题:

1.爱迪生的母亲是如何关心他成长的?(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爱迪生是在母亲的关心帮助下成长起来的。)

2.爱迪生小的时候,总是缠着母亲问个不停,母亲是怎样对待他的?

3.试想:如果母亲对爱迪生提出的问题不耐心解答,结果会怎样?(2、3这两道对比题的设计,目的是强化爱迪生的成长离不开母亲耐心而且正确的引导。)

4.爱迪生在实验中遇到哪些危险,他的母亲又是怎样做的?(进一步明确:爱迪生的母亲不仅仅是在教爱迪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具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

5.爱迪生深知他能够成长起来,离不开母亲的辛勤培育,那么爱迪生又是怎样对待自己母亲的?(指导行为,突出重点。)

课后练习题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教学目的,掌握教学要点,激发学生的行为愿望,深化教育效果。

练习题1:爱迪生为什么说一辈子忘不了母亲的恩情?(这一问主要是突出教学要点,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爱迪生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

练习题2:回忆一下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培育你成长的?(这是属于联系实际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深化明理,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懂得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培育。)

练习题3:说一说你学了这课受到哪些教育?(这一问题是总结性的提问,教师可引导学生回答: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育,要听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教导,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这是对本课教育主题的升华。至于关心父母、孝顺父母、尊敬父母则不是本课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1.可采用出示爱迪生的肖像图,由教师简介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的事迹,进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你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你们的第一位老师就是你们的父母亲。从而揭示出课题。2.解题:课题中的"母亲"是指爱迪生的母亲南希,她对少年时的爱迪生培育作用巨大,甚至影响到爱迪生的一生。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情感教学,是提高思品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配上适当的音乐,在协调的气氛中以真挚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做到以情激情,并适时出示幻灯图片。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母亲的辛勤,母爱的伟大,从中唤起孩子们对父母的热爱之情,为导行做铺垫。

2.提出问题,启发明理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点提出如下问题:a.爱迪生小时候,总是缠着母亲问个不停,母亲是怎样对待他的提问的?如果母亲对爱迪生提出的问题不作耐心的解释,结果会怎样?(会挫伤爱迪生的学习兴趣,后来很可能成不了发明家。)b.爱迪生在实验室中遇到了哪些危险,妈妈又是怎样做的?这样做对他的成长起了什么作用?(学生说得不够具体教师可及时小结:爱迪生在做实验时出现了许多危险,曾引起母亲的忧虑,但她并没有因此禁止爱迪生做实验,而且还把小阁楼让给儿子做实验,这使爱迪生产生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为他以后的成才奠定了基矗)c.为什么说爱迪生一辈子也忘不了母亲的恩情?教学时将设计的思考题可用幻灯或其它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可围绕问题分组讨论。(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师生共议,统一认识,明白道理。同时教师可抓住课文中"母亲耐心的解答","和爱迪生一起做实验","给爱迪生买书","指导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爱迪生的成长确实离不开母亲的辛勤培育。明理后,教师及时小结:通过以上分析看出,爱迪生的母亲不愧是一位好母亲。她不只是教给爱迪生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爱迪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兴趣和钻研精神,爱迪生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如果没有母亲的培育,爱迪生就不能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所以说,爱迪生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正如爱迪生所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母亲的恩情。"

1.可先由教师点拨谈话。师:其实不仅爱迪生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培育,同时也离不开父亲的培育。

2.有条件的地方可录一些父母教育、关心培育子女的片断给学生看。

3.列举一些现代和古代名人由父母培育起来的故事。(如《周恩来的两位母亲》、《茅盾和他的母亲》等。)拓宽教育面。

4.回忆一下你的父母或养父母是怎样关心、培养你成长的。请同学们把父母关心你,使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意在使同学们知道父母不仅培育我们学习,给我们创造了好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而且在衣、食、注行等方面也给了我们更好的照顾。同时父母的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我们。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可以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培育。)

1.通过学习课文及同学们生动讲述的父母培育我们成长的小故事,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父母说点什么?

2.当你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办?

a.当你做错事,父母批评你时,你该怎么办?

b.你没有做错事,但却受到了父母的严厉批评,这时你该怎么办?

c.父母在指导你学习时,你该怎么办?

d.对于你父母不让你做的事,你是怎样对待的?以上的一组练习题,意在指导学生行为,使他们懂得怎样做才是热爱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可结合《规范》第四条进行教学。

3.辨析

(1)李红是一名大学生,他父母都是没文化的个体劳动者。有人说"李红成为一名大学生,与他父母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小丽洗酒杯时,不小心把酒杯打坏了,妈妈埋怨她说:"都这么大了,干什么也不中用。"小丽听了,委屈极了,顶嘴说:"不就是打坏一个酒杯吗?以后我再也不干这种活了。"小丽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意在让学生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为了巩固教学效果,使学生热爱父母,听从父母的话,接受父母的正确教导,体会父母的辛劳。教师可让学生留心观察、感受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培育自己的,然后召开一次《我向父母说点什么》的主题班队会。

父母之爱的作文篇4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乳,而我们,新时代的学生,难道真的不如乌鸦,不如羔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关于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请您阅读!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1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孝敬长辈做孝顺儿女》。

昨天是九九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我认为,孝就是爱,就是要像父母爱自己那样去爱他们。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所以,我们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一个人起码的道德。没有父母的生养,小辈就不能成人,父母为小辈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晚辈应该关心他们,尊敬他们。尽管我们还小,在我们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说不完,道不尽的。孝敬用毕生的心血养育你的父母,这才是我们当代学生应有的美德。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好成绩时,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一杯热茶,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我们也许会记得感谢在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感谢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是的,他们当然是我们要感谢的,可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们,让我们一起,用心铭记父母所有的恩情,用心理解父母所有的厚爱,用心感恩父母所有的关怀。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2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孝心孝道》。

是谁教会了我们吖吖学语?是谁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们?又是谁将自己的年华飞逝换来了我们成长着的生命?是父母!人们说:母爱如水,滋润生长;父爱如山,遮风挡雨。我觉得,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一杯咖啡,静静地向周围弥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带苦涩,而它的糖份却积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后,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仔细回想,夏天那一盘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温热的牛奶,学习时那一句关心的问候,玩耍时那一声小心的叮咛……父母总是在暗处默默地做我们成长的基石,多少苦累,却从未说过一次。对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们怎能不给予回报呢?苏辙曾说: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还记得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吗?田世国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爱已经坚如磐石。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只不过,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飞尘所掩盖了。可是在我们同学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时常发生,有些同学厌烦父母的唠叨,常常与父母顶嘴,殊不知,那些唠叨满载着父母的爱;有些同学从未关怀过父母,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金库,殊不知,爱不是无底洞;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爱……这样的事时常发生,不由得令人心忧。

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乳,而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难道真的不如乌鸦,不如羔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却能引发我们的深思。孝心,并非是长大后才有的责任,也并非是用金钱就能弥补。孝心的终极奥义,就是爱。孝心其实很简单,比如,为家里清扫一次房间;为母亲倒一杯水;为父亲捶一次背……这是多么简单,可是同样是这些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动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样也不需要千万豪宅,也许你的孝心不豪华,只是一次优秀的作业,一张100分的试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会接受它,因为,这里满载着真诚的爱!这才是给予父母的礼物!当然,我们要孝敬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关心、疼爱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对于他们我们同样也要敬孝心,讲孝道。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爱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孝心带回家,让父母,长辈们沐浴最温暖的爱的阳光!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中华美德——从孝敬父母开始》。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在父母的扶持下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了父母多少心血、将来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各样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这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如果一个人孝敬父母,可想而知,他也一定很尊敬他人,也一定有许多人尊敬他。那么,他一定可以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谢谢大家!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4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孝是一首动听的歌传诵至今,孝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长江黄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动天的古老传说。从西汉的董永卖身葬父,东汉的黄香扇枕温衾,三国的孟宗哭笋,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银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残疾母亲。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他们给予我们心灵太多的震撼和感动,他们是我们心灵的浸润剂。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故事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但是孝不仅死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行动。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艰难险阻,排除万难一定要救出母亲的赤子之心,孝是许士林为了救母亲磕红的额头,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的远见。

从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无论什么时候,孝都不会过时,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孝顺主题演讲稿600字范文5“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我们常年在外奔波的时候,也该停一停、歇一歇脚步,去看看父母。几句交谈,父母就能得到莫大的喜悦;不需要礼物,不需要金钱,父母能看到我们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就是一辈子的心愿。不管我们是穷是富,不管我们有无成就,要知道父母不嫌儿丑,儿女永远都是老人心目中的孩子。,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说明孝亲敬老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最美好的道德。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鸦有反哺之行。孟母三迁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人们记住了一代慈母的形象。人类繁衍生息,与之对应相系的孝心是人类最朴素的感情。孝,百行之首,是德之本也;孝,意味着责任,责任如山;孝,体现着做人的道理,对父母要知恩图报,对朋友、同学要仁义爱人,孝心所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呢?那么,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谁又相信他能够无私奉献,成为一个于社会、于人类有用的人呢?

父母之爱的作文篇5

理解 。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has influenced the Chinese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And the fore-thinkers wh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building this splendid culture are always the ever-shinning stars in history. Confucius is an important thinker in Chinese history ,whose ideas are still prevailing and of great influence in modern times .The analects is a classic book recording Confucius’s and his students’ words and deeds. The book detailedly records the traditional moral view advocated by the confucianist ,"filial piety" ideas of which influence the whole Chinese. This book is a a brief analysis about"family filial piety"ethical thoughts in The Anale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n how to learn to build a wonderful family life from these thoughts.

关键字孝家庭伦理现代意义

Key Words: filial piety, family ethicals, modern meaning

“孝”的观念在西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和流行,到春秋时期才有儒家将“孝”这一观念从上层社会推广到寻常百姓,并对“孝”的内容解释分成两种形态:一是作为儿女如何对父母行孝;一是对父母的、先祖的,怎么表达我们的思念。这是孔子吸取了有关思想并结合当时实际,第一次对孝道做了比较全面深入的阐发。

一“孝”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孝在孔子建立的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在论语中孔子提到孝的次数远少于仁,但是孝却是孔子认为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当“孝”与其他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孝”有其他道德规范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其他的道德规范均和“孝”有着至深的关系。

1孝为仁之本

在孔子建设的以“仁”为核心儒家道德体系中,“孝”被看作是实现“仁”的基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①。 “仁”是孔子学说中的核心和最为重要的道德规范,爱人是仁的本质含义,而爱人首先是从爱亲开始的。不爱亲就不能被称为仁,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肯定不仁。由此来看,孝与仁有一个共同的点是血亲之爱,孝是对亲人而言,仁是由亲人向外的逐渐放大。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而升华衍射出人类社会的普遍道德内涵。孔子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和元点,“仁”则是在“孝”的基础上内涵的扩大和深化。

2礼是孝的情感表露

孔子在讲到“孝”的行为规范时,就曾经以“礼”作为最基本的准则来告诫弟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提倡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三年之丧”等礼节是“礼”把人的内在感情制度化。是礼把孝的精神内涵转化为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被人肯定和尊崇。 “礼生于情,情为礼之本”。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③所谓“绘事后素”、“礼后”,正是说明了“礼”乃源于人情。故孔子提倡“复礼”,实际上也是在向人的本性回归。“孝”与“礼”,从其本质上来说是统一的,“礼”与“孝”一样,都是人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

3义以孝为先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④ “孝”与“义”发生冲突时,当以“孝”为重。一般的来讲,如果别人有做违背道义的事情,自己应该揭发制止。而其父盗羊,则 “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这在孔子认为当“孝”与“义”发生冲突的时候,应以“孝”为先。孝是天下根本,不知道孝敬父母,爱护亲人的人更不会有仁义可言,有仁才能有义。

4孝是忠的前提

如果说“仁”是“孝”内涵的扩大,由血缘关系的爱亲推广到非血缘关系的爱人,那么“忠”则是“孝”在政治上的运用。“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⑤,“事”是孝与忠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下级对上级服从。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⑥,同样体现的是对父母之“孝”与对君之“忠”所以在孔子的伦理范畴中,孝与忠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历代统治者选拔人才都有对贤士是否孝道作为很重要的一个标准,不孝敬父母的肯定得不到重要,孝敬父母而名冠一方的才华平庸仍可得以提拔。

二“孝”家庭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

1、生事之以礼

这里的“礼”就是孝敬父母,就是社会普遍的道德礼法。是礼把孝规范化,表象化,而“礼”作为一种规范,实际上也是“礼生于情,情为礼之本”,在此处就要做到能养和敬。子夏言“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⑦ 在这里我们看到,要做到“孝”就要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即竭尽自己所能的孝敬父母。这里既包含了养,也包含了敬的成分。论语中子游问孝,孔子云:“今之孝道,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⑧从最基本的意思上来看,对于子女而言,父母要养,但这并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要敬,这样就将养人和养动物区分了开来。所以在孔子看来,如果只能养父母,而不能敬父母的话,那么养人就跟养动物一样,这样是不能叫做“孝”的。将养人与养动物区分开来的是“敬”,“敬”是一个关乎精神层面的词语。如果只给父母物质上的供养,没有精神上的真心诚意地供养的话,也不能称其为“孝”。

2、死事之以礼

宰我问“孝”与孔子,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孔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知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⑩

在孔子看来,君子三年之“丧”的礼是出于其“情”的一种真实流露,孝子初生在父母怀中被抱养三年,而父母过世后,孝子也要守丧三年,这样才是孝,才是子女对于父母的爱的回报,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守孝三年,是一种返本报初的行为,是子女对父母的生养之恩的感谢,也是“子”能为“老”最后做的事情,同时也是对于父母生养之恩的报答。父母的怀念则守孝三年,这是通过外在礼表达内心的思念。

二、“孝”家庭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文明相互交错与激荡。我们接受着各种新事物的洗礼,承受历史前进步伐的带来的挑战。中国悠久历史文明抗击各种冲击,传至今日体现了他的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要继续学习先辈优秀文化遗产为今日所用。

1学会感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人的感恩包括对父母、对老师、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万事万物的感恩。古人云:“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古代的中国人把人所能够获得的一切归功于神祗的佑护,于是对上苍、对大地,对祖先,对一切生灵都充满感激。然而,时至今日,伴随着孝德的扭曲,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感恩了,将父母、他人的无私付出视为理所应当,把取得的一切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把不能得到的一切化作对他人的仇恨与嫉妒,有的稍不如意,就报复他人甚至父母。以独生子女为例。大多数独生子女成长在一个被赞誉和保护包围的环境中,自我中心、冷漠、自私、狭隘与他们相伴成长。然而,他们经常会对父母、对生活不满,对父母生活的难处与艰辛毫无怜悯与同情之心。之所以如此,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感恩。孔子论孝,无疑是告诫我们对父母要知恩图报,并真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孔子“孝”的思想通过礼仪让人们对生命和父母养育之恩有所体察,对他人的种种善意爱心细心品味,对自然充满热爱,对生活有所感悟。如此,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幸福与许多因素有关,与许多人有关;我们还会发现,离开了这些与我们有关的恩情,我们什么都做不成,什么都不是。于是我们会心存感激,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以十倍百倍的爱来报人。人为什么要有爱、要行善?因为种种的善行和爱意与我们相伴成长,让我们感到幸福与快乐。如果人类还要追求生存的快乐,还要追求生命的幸福,那就应该增加爱父母的心怀开始。为此就应当培养人类善良的品质,培养感恩知报的道德感。

2赡养父母,敬爱父母,增加情感交流。

在现代社会中,孔子“孝”思想所要求的赡养父母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其实,就赡养父母来说,孔子“孝”思想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止于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其所包含的“敬”的感情。敬养父母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孝道更具人文精神的是敬。敬是一种感情态度,是子女对父母爱戴的真情流露,是让父母衣食无忧且心情愉悦地生活。孔子孝道更注重的是敬养,而非单纯的无情义的养。正是这种“敬”而引申出“爱人”的思想。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其实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孝主要是看心,看心中有没有对父母的爱。就算是家贫无法让父母衣食无忧,但只要真心地爱父母,即使是粗茶淡饭他们一样会感到幸福。穷有穷的幸福,那是因为心中有爱。现在物质生活富裕了,但很多子女由于工作的关系,常年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给父母钱,其实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父母精神上的需求。经常给他们打个电话,陪他们聊聊天,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会让他们更开心。另外,对父母我们应持平等的心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重视他们的感情。父母子女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会使家庭更和睦,家庭每个成员的幸福值最大化。

家庭伦理建设的水平,决定着家庭文明的水平,体现着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文化水准、道德涵养和家风家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肌体的健康、活力和稳定、发展,一般都决定于家庭的优化程度。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家庭作为最为动荡不安的一个园地,经受着阵阵裂变的冲击,与往昔相比,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但作为家庭伦理核心规范,同时又居于传统社会伦理核心地位的孝,在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中,仍然具有其积极意义。我们深入研究、认真分析传统孝道的精华,对消解人类当前所遇到的家庭冲突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环境的安定祥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

注释:

①《论语•学而》1.2

②《论语•泰伯》8.2

③《论语•八佾》3.8

④《论语•子路》13.18

⑤《论语•子罕》)9.16

⑥《论语•学而》1.7

⑦《论语•学而》1.7

⑧《论语•为政》2.7

⑨《论语•为政》2.8

⑩《论语•阳货》17.21

父母之爱的作文篇6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 张爱玲 《雷峰塔》 《易经》

一、引言

《雷峰塔》(The Fall of the Pagoda)与《易经》(The Book of Change),系张爱玲1957年至1964年间创作的两卷本长篇英文小说,主要内容据张爱玲本人的说法就是“我自己的故事”①,讲述其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然而作品完成后,却在美国出版商处屡屡碰壁。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逝世,其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在遗物中找到了《雷峰塔》与《易经》的英文手稿,按其遗嘱将他们寄至张生前好友宋淇夫妇处。直到2010年,宋淇夫妇之子宋以朗将其出版,这两部压箱底的遗作才得以重见天日。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的一生堪称传奇:出身显赫,成长经历曲折离奇,性情冷漠乖僻,四十年代在旧上海风头出尽,晚年却独居美国,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诚如余斌所言:“(张爱玲)在文章里同读者套近乎、拉家常,但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②如今,从故纸堆里被挖掘出来的《小团圆》、《雷峰塔》与《易经》,无疑为读者打开了通往张爱玲内心的一扇门——《小团圆》反映了她两段无果的婚恋,《雷峰塔》与《易经》则是她坎坷的早年生活的缩影。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也纳犹太籍的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人类的深层次心理进行了透彻而精辟的研究,不仅在心理学、医学、人类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更被引入到文学领域,产生了精神分析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流派,它从俄狄浦斯情结、释梦与无意识动机等心理学角度来研读文本,深入探测作家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其创作心理与创作过程。本文正是采用这一批评方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解读《雷峰塔》与《易经》,探求这两部作品中自传性主人公沈琵琶的心理状态及其人际关系,并力求从中揭示张爱玲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

二、从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主人公沈琵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生命的最初阶段,父母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言行举止总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走向。《雷峰塔》与《易经》既是书写主人公沈琵琶童年与少年成长历程的故事,便不可避免地要写到琵琶与父亲沈榆溪和母亲杨露的关系。

与父亲榆溪:恋父情结的产生与退潮

露在琵琶四岁时不顾榆溪与众亲友的反对出国游学,后虽回国,但不久之后又与榆溪离婚,搬出了沈家。琵琶与弟弟陵自幼跟随父亲生活,故而《雷峰塔》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写榆溪与琵琶父女之间相处的片段,以及琵琶对父亲的心态的变化。

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性本能冲动(即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弗洛伊德将人类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口腔期、期、性蕾欲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在前两个阶段,儿童的力比多都是指向自身,向自己的身体内部寻求的满足,而到了性蕾欲期即三岁之后,儿童开始明白了两性的区别,并将力比多指向外界:男孩的性追求对象是母亲,体验到恋母情结,女孩的性追求对象则是父亲,体验到恋父情结,两种情结被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雷峰塔》里,琵琶对榆溪所产生的俄狄浦斯情结显而易见。故事的开头就向读者呈现了琵琶与父亲之间的第一次冲突:父亲要带琵琶去姨太太的小公馆,琵琶拼命不从。虽然琵琶为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跟父亲去见姨太太是对母亲的不忠。但值得注意的是,恋父情结一般表现为女儿对父亲的依恋以及对母亲的敌视,琵琶父母之间的关系向来淡漠,因此,母亲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到琵琶对于父亲的独占欲,所以琵琶对母亲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反而是这个半路杀出的姨太太成了潜在的威胁,琵琶对姨太太乃至姨太太的小公馆的拒斥,多少也是因恋父情结作祟的缘故。

然而,相对于进门不久就被父亲撵出去的姨太太,父亲与母亲离婚后又娶进门的继母更让琵琶产生排斥心理。姨太太虽和榆溪关系亲密,但终究不是明媒正娶,就连榆溪自己也只当她是罢了,玩厌了,就撵出门去。而继母不然,她被榆溪三书六礼正正式式地娶进门,有身份,有地位,有名分,完完全全替代了母亲的位置。在继母进门之前,琵琶与父亲有过一段平静甚至可称得上快乐的独处生活。为了开解整天如困兽般在房间里踱步、背书、吹口哨的消沉而孤独的父亲,琵琶挖空心思逗榆溪开心,不止是在尽为人女儿的孝道,更是有意无意地填补了露的位置来宽解并安慰榆溪。继母的出现,在名正言顺地代替了母亲的位置的同时,也夺去了父亲对琵琶的一部分关心与宠溺,让本来稳定的父女关系瞬间失衡,正因如此,琵琶恋父情结的敌视对象便自然而然地转向了继母。当获知父亲将要娶继母时,琵琶下意识的念头竟是“她(继母)要就在眼前,我就把她从洋台上推下去”。③

父亲要娶继母这件事,让琵琶怨怒,加之年岁渐长,不悖伦常的道德观念逐渐形成,恋父情结的退潮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父亲与继母的婚宴上,琵琶无动于衷地吃喝玩乐,因为“她父亲结婚是他的事,与她不相干”;④及至后来因继母的挑唆而被父亲毒打软禁,琵琶对父亲的性幻想已不复存在,退回到女儿的位置来观照父亲:“……她什么也不欠她父亲的。即便爱过他,也只是爱父亲这个身份。”⑤

弗洛伊德认为,随着性蕾欲期的过去以及孩童道德心理的逐渐健全,俄狄浦斯情结会逐渐减弱,但却并不会消解,只是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之内,无法再被个体觉察。正因如此,成年之后的琵琶矢口否认对父亲有过两性之间的恋慕之情:“爸爸没伤过我的心,我从来没有爱过他。”⑥但是,当我们把研究目光转到沈琵琶的原型即张爱玲自身,就不难发现,恋父情结之于张,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与父亲相处的时光无论快乐与否,都被她在之后的一生中念念不忘、反复书写,她冷嘲热讽父亲的遗少作风,怨怼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的毒打与软禁,然而,却依然会温情地忆起属于父亲的那个缭绕着鸦片的云雾,乱摊着大堆大堆的报纸的“懒洋洋”、“灰扑扑”的世界。

与母亲露:认同心理的建构与崩塌

在十八岁之前,母亲露对于琵琶来说只是一个来去不定的影子,母女二人相处的时光少之又少,这种距离与隔阂导致了母亲在琵琶心目中的印象被染上了一层神秘、飘忽并捉摸不定的色彩。母亲从国外游学回来,带回了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优雅、高贵且罗曼蒂克的生活方式,这些与琵琶熟悉的父亲颓唐慵懒的世界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照,自然而然地勾起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向往、甚至崇拜。由此,琵琶对母亲产生了一种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被称作为“认同”的心理。

在1932-1933年的著作《精神分析引论新讲》中弗洛伊德总结了自己关于认同的理论体系:首先,认同是父母的超我同化为个体自身的超我的过程;其次,认同虽与俄狄浦斯情结中对客体的选择并不是一回事,但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爱某个客体的同时对其产生认同;最后,孩童在其成长的各个阶段对父母的评估各不相同,当孩童开始学会用理性去全面地评判外界的人、事、物之后,父母性格中的缺陷也渐渐被他们所发现所知觉,从而导致父母的权威逐渐丧失,此时,父母不再是他们所认同的对象,个体转而对能够代替父母位置的其他人产生认同,比如教师。

《雷峰塔》与《易经》之中,琵琶对母亲的认同心理,以十八岁那年离开父亲投靠母亲这一事件为界,可以截然分成两个阶段。在母女二人聚少离多的第一阶段,认同心理开始建构并逐渐巩固,而在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第二阶段,由于琵琶对母亲日渐了解,认同心理反倒趋向于瓦解,并最终崩塌。

弗洛伊德认为,女孩子对母亲的认同与男孩子对父亲的认同一样,都是自然发生的。虽然自幼母亲不在身边,“妈妈”这个词的含义对琵琶来说模糊又辽远,但当得知母亲已经回国,就坐在楼上的客厅里时,琵琶“忽然害怕”、“担着心事”,并吵闹着要穿上自以为最俏皮的衣服去见母亲。然而母亲却对这衣服嗤之以鼻,使琵琶“气得想哭”。⑦正因为认同心理的自然发生,才令琵琶担心自己所认同的对象——母亲——不认可自己的形象与装扮,并格外在乎母亲对自己的评价。

在日渐巩固的认同心理驱使下,母亲的一切,于琵琶眼中都是好的,都是美的:喜欢母亲装修的花园洋房,虽然蓝椅子红地毯的颜色搭配在旁人眼中略显突兀;对母亲的训话言听必从,连睡觉的姿态都有意无意地摹仿母亲……甚至母亲要和父亲离婚了,琵琶也并不反对,因为离婚是母亲主张的,所以是绝对正确的,并且“跟家里有汽车或出了个科学家一样现代化”。⑧几乎可以说,母亲对于琵琶而言,是神一样的存在,琵琶崇拜母亲,仰慕母亲,处处仿照母亲的行为举止,以至于当母亲第一次牵住她的手时,她所体会到的并不是母女相处亲密无间的脉脉温情,而是一种让人心乱的、异样的欢喜。这种微妙的心态,倒和当今社会里年轻人见到自己心仪的偶像时的狂喜与激动有几分类似。

十八岁时,琵琶从父亲处离家出走,投奔母亲。与母亲的朝夕相处,并没有使母女二人的关系再近一步,反而逐渐摧毁了母亲在琵琶心目中的形象。在日复一日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母亲身上雍容而高雅的光环逐渐消褪,暴露出与市井女性别无二致的世俗、自私与斤斤计较,更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亲生女儿的冷漠、厌烦与疏离:絮絮叨叨地向琵琶发泄对沈家琐屑小事的怨恨;算计为琵琶花出去的每一笔学费;嫌弃琵琶的笨手笨脚;甚至将琵琶的奖学金拿去输光……母亲神性形象的不复存在,直接导致了琵琶对母亲认同心理的日趋瓦解,她没法同情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唠叨个没完的母亲,也不再着迷于母亲所喜欢的东西。认同心理的崩塌让琵琶终于摆脱了以往对母亲的盲从姿态,开始用客观、冷淡的目光来审视母亲身上那些从前被自己忽略的缺陷与弱点,并毫不留情地加以嘲讽:“她母亲反正自己的事永远是美丽高尚的,别人无论什么事马上想到最坏的方面去。”⑨

最后,依然要将我们的研究目光移回到张爱玲本身。《雷峰塔》《易经》中的母女关系,可以说是对张爱玲和其母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首次完整而详尽的披露与写照。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两部作品的创作动机实因母亲而起:“《雷峰塔》起笔于一九五七年,正是她母亲去世前后……是否也说明了什么?正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小团圆》的动笔,也是张爱玲听闻(亲近胡兰成的)朱西宁欲写她的传记,才起的想头,何不自己来写胡兰成?”⑩

然而,无论《雷峰塔》与《易经》是张爱玲出于何种创作动机而写就的作品,不可否认的是,年少时对母亲的认同心理从建构到崩塌的这段过程,带给张爱玲精神上的伤害并不亚于父亲对她造成的肉体上的折磨与虐待。被自己所认同的对象不断否定,不断怀疑,致使张爱玲从前在学校里“日益坚强”的自信心轰然倒塌,“困于过度的自夸和自鄙”中无法自拔,四十年代张爱玲在文坛大放异彩,但凡报纸杂志上议论她的文章,钦羡者写来的书信,她都一一留存,似是在为当初被母亲伤得千疮百孔的自信心作一补偿;被自己所认同的对象疏离乃至遗弃,使张爱玲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不信任,在她的小说中,亲情是凉薄的,爱情是虚假的。对金钱的占有欲,成了支配张爱玲小说中诸多人物行动的唯一力量,一切人际关系都被金钱控制并扭曲,《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为金钱压抑以至心理变态,《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因欲望与虚荣而堕落……都是如此。

当然,这种认同心理的崩塌带来的并非全都是坏处。对母亲的不再认同,驱使张爱玲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审美趣味都走向了与年少时截然相反的方向。年少时,她崇尚母亲的布尔乔调,性格气质中也充盈着优裕的感伤,见到书里夹着的一朵干花瓣,听母亲说起它的历史,就要掉下泪来,而当这种崇拜不复存在之后,张爱玲多次强调自己“喜欢钱”、“一身俗骨”、“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作品中也多写市井男女的世情俗事,似是要与母亲所代表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西洋式淑女划清界限。余斌说,假如张爱玲顺着早年淑女的路子成功地走下去,我们是否还能得到那位不避俗而又脱俗的作家,就难说了。{11}这话确有几分道理。

三、结语

恋父情结的产生与退潮,对母亲认同心理的建构与崩塌,这些创伤性情感体验,给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张爱玲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心理失衡。弗洛伊德认为,创伤性的经验会改变一个人生活的整个结构,一部分人会对现在或将来的生活缺乏兴趣,总是沉溺于不幸的回忆之中,甚至可能诱发神经病。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将自己的创伤经验移置到高尚的社会或文化活动中去,在得到宣泄的同时也实现了某种升华。

张爱玲无疑是后者。在《雷峰塔》与《易经》中,她匿身于主人公沈琵琶的影子里,将早年浸染了少年人的苦痛的一段陈年旧事娓娓道来,“……似乎有意借琵琶的视野重访早年的创伤场景,并试图重新理解当年那些不能理解的人与事……她试图通过‘重述’创伤来抚平童年的创伤……”。{12}

放眼张爱玲的其他文学作品,似乎同样是如此:根植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上,多以旧上海或香港为故事发生的场景,书写旧式没落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并把自己的情绪与感受移接到故事中不同类型人物身上,如《心经》写许小寒的恋父情结,《茉莉香片》写聂传庆对言子夜的认同心理,《十八春》中曼桢被曼璐禁锢的情节中则挪用了张爱玲被父亲软禁时的心理活动……诚如某些学者所言,张爱玲是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营造了一个封闭而自足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倾城之恋》中固执地用着老钟,“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的白公馆,与世隔绝般地避开了当时文坛书写革命、书写战争的潮流,挣脱了“主题先行”等创作理念的束缚,一心一意地上演着张爱玲自己熟悉的人生与生活,不厌其烦地挖掘着家庭、恋爱、婚姻困境中体现出来的人性,以及人性背后潜藏的欲望。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得于此,成于此。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充斥着革命、国家、政治话语的文坛中,这位年纪轻轻却似已洞彻世态人情的女作家写就的那些男女间的情爱纠葛,以及对人性一针见血的揭示、对病态心理入木三分的刻画,都带给读者一种独一无二的新鲜体验。

然而,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缺失之处,也正在于此。她在她所营造的自足而封闭的世界里,把困扰自己的精神苦疾隐微曲折地表达出来并不断地重复,以达到发泄的目的,舒缓内心的痛苦。她在这个世界里得以自娱、获得安慰,却也为之所困、所限。在最初的惊艳之后,读者不难发现,张爱玲小说里的世界,其实相当单调、闭塞,就如傅雷在《论张爱玲的小说》里所说的那样:“恋爱与婚姻,是作者至此为止的中心题材;长长短短六七件作品,只是variations upon a theme……”,以“重述”的方式来抚平创伤的写作目的与意图,以自身并不算广阔的人生阅历与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写作题材,限制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视野与眼界,使她的创作虽盛极一时,却只是昙花一现,如今,多数人最为津津乐道的,也不过只是张爱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两三年间的多产,之后,当来源于自身创伤性情感体验的素材渐渐被榨取干净,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也不复往日的辉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离开中国大陆之后,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数量锐减,质量亦有所下降,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十八春》,也被学者认为难及当初《金锁记》所达到的高度。至于《小团圆》,以及本文所论及的《雷峰塔》、《易经》,不过是对自己早年遭际与经历的又一次回眸,普通读者或许会对此兴味索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雷峰塔》、《易经》中折射出来的那些不快的童年与少年的往事,那些由此造成的终其一生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确是张爱玲“不能承受的回忆之重”,它们成就了她,滋养了她,却也束缚了她,封锁了她。

注释:

①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1:51.

②余斌.张爱玲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③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69.

④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77.

⑤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269.

⑥张爱玲.易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22.

⑦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08-109.

⑧张爱玲.雷峰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47.

⑨张爱玲.易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118.

⑩张瑞芬.童女的路途——张爱玲《雷峰塔》与《易经》.

{11}余斌.张爱玲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

{12}王德威.《雷峰塔下的张爱玲——〈雷峰塔〉、〈易经〉,与“回旋”和“衍生”的美学》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M].商务印书馆,2010.11.

[2]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M].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6.

[3]余斌.张爱玲传[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4]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常宏等译.论艺术与文学[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3.

[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周艳红,胡惠君译.梦的解析[M].上海三联书店,2007.10.

[6]杨联芬.成长创伤与家族史书写——谈新近出版的张爱玲自传小说《雷峰塔》《易经》[J].中国图书评论,2011(07).

[7]许子东.《小团圆》中的母女关系[J].新文学史料,2011(01).

父母之爱的作文篇7

【片段一】整合单元,真切入情

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和作者一起体验着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对巴迪的爱。孩子们,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你的父母。父母的爱,情深似海。今天让我们借习作的机会,和父母交流、沟通,说出父母对你的爱以及你对父母的爱。

(生眼睛亮亮的,充满期待)

师:我们来读读这次的习作要求,想想你写哪个内容? (生读)

师:读得多用心啊!听你们读书就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赏析】执教者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引入作文教学,用声情并茂的导入语吸引学生,这实际上是对本单元范文的一个梳理,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爱的方式不一样,但出发点是一样的。学生读完习作要求后教师加以赞美,在开课伊始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融洽、轻松的课堂氛围。

【片段二】置身情景,感受母爱

师:同学们,有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放不下对你的牵挂。有一种爱,它只是默默付出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有人说,母爱是一首歌,它唱出了人间最美的情;也有人说,母爱是一首诗,它写出了人间最伟大的爱。今天我们以母爱为例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

(课件出示《血奶》。师深情朗读:在一次大地震之前,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一边织毛衣,一边用脚踩着摇篮逗刚好五个月的宝贝女儿。天崩地裂的一刹那,母女一起坠入黑暗的废墟,所幸的是母女俩都完好无损。惊吓后的孩子在母亲怀里睡着了,醒来后啼哭不止。母亲知道她是饿了,忙解开衣服喂奶,然而,一天一夜滴水未进的母亲奶水枯竭了。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绝望的母亲这时触摸到毛衣针,心里猛地一动。她用毛衣针刺破手指,塞进孩子的嘴里…… 一周之后,人们发现了这对母女:孩子一息尚存,小嘴仍吮着母亲的手指头,母亲已经气绝……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的母亲个个手指头都破了一个小洞,脸色像雪一样洁白!年轻的母亲为孩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师:孩子们,看了短文,你想说什么?

生:多么伟大的母亲!

生:多么感人的母爱!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宁愿自己死也要救孩子的母亲。

生:我看到了母亲那颗善良的心。

生:我看到了一个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生命的母亲。

【赏析】 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在教师深情的演绎下,使浓浓的亲情在课堂流淌,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体味母爱的空间,一个伟大的母亲仿佛就在我们的面前。由此学生深受感动,才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提供的一个催人泪下的事例,激起了学生对母爱的进一步诠释。学生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才会打开话匣子。润物无声的情感交流,引发了心灵深处的叩问。

【片段三】品味生活,感悟母爱

师:说得真好,你们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位母亲用她年轻的生命诠释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也许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的母亲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人肺腑的故事。但你们知道吗?平凡中同样也孕育着伟大。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歌曲《母亲》,一起感受这既平凡又伟大的母爱吧!请同学们边听边看,边回顾与妈妈生活的点点滴滴。(放录音,生听歌曲、看图片)

师:同学们,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在和她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有心的你一定体会到了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爱。谁先让大家分享你的母亲对你的爱?

生:我洗碗的时候,妈妈担心我手滑摔破碗,被碎瓷划伤。她对我说:“小心点,别摔了碗,弄伤自己。”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关心我,爱我。

师: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妈妈,我爱你!

师:你的眼里充满感激,你的话语充满真情。你感受到了母爱,你真幸福!同学们,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还有谁想与大家分享母爱?

生:当我上学的时候,妈妈总是嘱咐我别忘记带书包、别忘记带瓶水、小心过马路,总是那么不厌其烦。

师:说得真好。妈妈事无巨细都要管你,你烦吗?你想说什么?

生:有时也烦,但妈妈是关心我。

师:是啊,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唆也是一种爱。

生:我考试考得不好,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摸摸我的脑袋,轻声对我说,不要紧,再继续努力。

师:面对妈妈的爱,你想说什么?

生:妈妈,谢谢你的鼓励。

师:真是个好孩子,你有一颗感恩的心。你得到了鼓励的爱,相信你在爱的鼓舞下一定会努力向前。

师:母爱如涓涓的细流,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母爱如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课件出示)你们认为“母爱”还是什么?

生:母爱是一次温柔的抚摸,是一句深情的话语。

生:母爱是一次严厉的批评,是一如既往的鼓励。

……

师:母爱是伟大的,别忘了也有如山的父爱。父亲的爱大多时候是严厉的,你感受过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畅所欲言)

师:父母的爱方式不一样:鼓励是一种爱、严厉也是一种爱;微笑是一种爱、严肃也是一种爱……太多太多的事情,可以体现父母对我们的爱。既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爱,就要说出来,写出来,告诉他们,他们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用我们的手写我们的心。

【赏析】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点点滴滴,引发学生忆起父母的爱。一个个小细节的回忆是生命情感的交融,一个个感动的瞬间更是人文素养的浸润。没有教师精心的设计,没有教师耐心的引导,学生的感受就没有如此强烈。大家都愿意说,而且说得生动、说得深情,展现在大家面前更多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在真情中说出父母的爱,在感悟中写出父母的爱。洪老师诗一样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般温暖的母爱和海洋般广阔的父爱,在小事中、在平凡中见证了父母爱的伟大。这样的作文指导课让学生学会了从小事中挖掘意蕴,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感恩中学会做人。教师用心去上作文课,用情去上作文课,才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作文教学才能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父母之爱的作文篇8

但现实中,相当多的孩子只知道接受父母、长辈的爱,而不懂得对父母也应关爱、感恩。探究孩子不懂得爱与感恩的源头与家庭教育存在的失误密不可分。在家庭中如何有针对地引导孩子学会爱、学会感恩,我认为,必须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言传身教,并持之以恒。

一、打造孩子的爱心世界

父母一味地凡事包办,有求必应的溺爱,使孩子们有一种总吃蜂蜜不觉甜的感觉。由于引导上的失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私、狭隘与麻木也随之滋生,面对任何事情,他们都不再有心灵的感动。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打造孩子的爱心世界,让她们学会感动、学会感恩。父母应经常向孩子灌输:“不论父母还是别人,为你做一些事情都不是应该的,而是相互的,你不要心安理得,而要感激他们,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自私、冷酷,没有爱心的孩子是可耻的。”“老师教给你文化知识,你要感激,同学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你也要感谢。”当父母把“鱼头、鱼尾巴”留给自己,把“鲜美的鱼肉”让给孩子的同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妈妈也爱吃鱼肉,但妈妈爱你,为了让你多吃点儿,把它让给你吃。”

二、让孩子理解、感受父母的艰辛

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么显赫、怎么日进斗金,却不愿讲起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从事着怎样的工作,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因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父母可以把孩子带到工作现场,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还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参与父母的劳动,以加深体会。休假日,父母和孩子还可以角色互换,让孩子当一天家,为家尽一份力,如买菜、做家务等,感受做父母的辛苦。这样,孩子理解了父母的艰辛、感受了父母的艰辛,他会开始懂得要关爱父母、懂得对父母感恩。

三、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有爱心的行为习惯

《新三字经》里说:“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汉朝因孝敬父母而闻名的孩子黄香表达对父亲的爱心,体现在“温席”等小事上。在日常生活中,小事最能表达孝心、爱心。因此,对孩子爱心的培养也应从细微处入手。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每天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给父母捶一次背;当父母生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父母生日或节日时,为父母献上一首歌,或是亲自制作一件小礼物;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摆碗筷……其实,只有让小孩子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久而久之,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爱和感恩之情,才能使爱和感恩之情在孩子身上扎根。

四、父母要言传身教熏陶孩子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相信大家都看过,当一位母亲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为妈妈洗完脚,疲惫地回到房间时,他的儿子正端了一脸盆水来为自己洗脚,这位母亲会心地笑了。

反之,父母对孩子、祖辈不尊重、不感激、不孝敬,乃至逃避赡养义务、虐待及遗弃老人,也会扭曲孩子的心灵,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事例证明,一个生活在不懂得爱与感恩的家庭里的孩子,无法

自觉养成爱与感恩之心。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关爱父母、感激父母、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五、让孩子感到爱和感恩的幸福

爱和感恩只有在融洽的氛围中,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在爱心的驱使下,才会慢慢地养成。因此,一旦孩子表达了爱和感恩之情,父母应该及时表现出欣慰和满足,必要时还要给予必要地鼓励,让孩子觉得爱和感恩的表达非常值得、非常快乐、非常幸福。

一位老师在母亲节那天教育孩子要爱自己的妈妈,要学会感恩,并给孩子布置了一项作业:对妈妈说一句“母亲节快乐”的祝福,并为妈妈做件事。一个孩子回到家鼓足勇气对妈妈说:“妈妈,母亲节快乐!”可是这位妈妈愣了一下,居然说:“快去写作业!”可想而知,孩子爱的表达没有得到肯定,这个孩子的爱心就这样被扼杀了。而另一位妈妈听了孩子的祝福,立即露出幸福的笑容,

说:“谢谢你的祝福,妈妈真高兴!”孩子听了同样也很高兴,立刻端了洗脚水为妈妈洗脚,妈妈满脸幸福地说:“我的女儿长大了,懂事了!”孩子听了妈妈的表扬,觉得自己的所做非常值得、非常快乐,并表示还要为妈妈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呀,孩子若能怀着满腔幸福一次次地表达爱和感恩,那么离这种情感的最终形成也就为期不远了。

爱与感恩的教育,不但能令孩子感受到被人爱所带来的温暖和快乐,更有助于使孩子通过爱别人,感恩父母形成健康的人格。从小培养孩子懂得爱与感恩,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大意义。

上一篇:小学生安全知识小报范文 下一篇:分享属于我们的美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