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时间:2022-10-20 11:43:30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人世间最深、最早的催眠莫过于“父母”了。

如此之早,如此之深,以至于绝大多数人把其中的误解当作了天经地义。

“父母”和“孩子”是相对的,没有“孩子”,也就无所谓“父母”。而所有的复杂和微妙就在这个简单的相对之中,几乎所有的人生剧情都可以在最初的这个关系中找到原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完全建立在身体关系之上,血缘所意味的来历、所属和基因,年龄所意味的幼稚、成熟、强大弱小,构成所有误解的根基。实际上,我们和父母并非身体关系而是心灵关系,这不是说去排斥和对抗身体关系,而是说以哪种关系为本质。这从头脑上理解起来颇费周折,但从体验上却是瞬间可变,你只需要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对方是一颗和自己同等的心灵,很多东西就会改变。

身体关系意味着什么

被动

是父母生下了我们。我们被动地沿袭父母的基因,被动地接受父母决定的经济、地理等社会环境,被动地接受父母人格所形成的心理环境,在无分辨能力的时候被动地吸收着父母的错误和局限。

长幼

我们是幼稚的、没有经验的,缺乏力量和资源的,而父母是成熟的、富有经验的,富有力量和资源的。因为我们才几岁,父母已经几十岁了。我们对父母没有威胁,父母对我们有威胁,我们仰赖父母,父母俯视我们,我们需求父母,没有他们我们活不下去,而他们对我们则不然。

所属

社会伦理对亲子的规定和暗示,衍生出亲子之间“天经地义”的深重期待,无数的“你是我的父母,所以”“你是我的孩子,所以”……这种“你是我的”的关系,界限缺乏而混乱,不知为自己负责为何,彼此纠结、黏着,我们用“应该”期待对方也害怕自己“不应该”,爱所具备的轻松、舒展难见踪影。而爱本是自由的,凡不自由的都束缚着爱。

仅仅这三点,就有无数的“所以”生发出来。

因为被动,所以我们无法也无需为自己负责任。所以我们有理由做受害者,因为我们是如此被动、如此弱小,在毫无认知能力之下,被动地吸收了所有那些环境中的不好,然后形成我们自己的人格模式,形成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做受害者。而受害者、受害者模式、受害者思维,无疑是一个人打压自己、限制自己、误导自己的最高段位了。

“长幼”意味着我们向父母学,整个世界不都在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要听话……于是我们慢慢压制自己的纯真而去社会化,漠视自己的直觉和生命冲动,而遵循各种各样的“应该”。

然而,没有父母足以成为孩子的老师,每个人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内在智慧,父母或多或少都可以分享自己一些体会和洞见,但是没有人可以足够做孩子的老师。

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向外求得满足

在某种意义上讲,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讨生活的第一个江湖。我们得适应他们,得看他们的脸色,他们不高兴,上来就是一巴掌,我们躲都躲不过,我们要和他打平手,还要等待太多的岁月,适应他们的价值观,适应他们的情绪,适应他们的强势,适应他们的软弱,适应他们不为自己负责,然后无形当中我们就同意了错误,就成为了错误。

小孩子几乎总是通过父母来建立自己,通过父母来确认和定义自己,无论是向外界,还是向自己的内在。我们走出家门,别人会说这是谁家的孩子,而这也无形中成为我们自己的定位。很多人因为家庭出身自卑,因为父母而羞耻,而那些因为父母而荣耀的孩子同样知道那不是因为自己,从而空虚。

同时,也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而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若父母喜欢我们、接纳我们,我们就会很平安,很喜欢,觉得自己有价值,若父母不待见我们,父母顾不上我们,如果父母觉得我们的存在就是一个负担,我们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不被欢迎,形成我们很低的自我价值感。我们因为父母没有做到什么而耿耿于怀,又因为父母做了某些而深感受伤,长大后,有些人终其一生因此困窘,有些人选择自我成长,把那些匮乏、创伤视为人生功课,对自己的心理填填补补,却总难真正完成。

还有一点,或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忽视自己的内在,我们需要向外谋求,我们充满了匮乏和需求,然后不断向外谋求和争取。我们无视自己心灵的力量,而沦为一具嗷嗷待哺的幼小身体。

世界把小孩子视作身体,小孩子把自己视作身体,于是,世间到处都是“可怜”的大戏。小孩子向父母争取、讨要爱,为了得到那个爱,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为了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和蔼,他们宁愿生病,为了父母不再吵架,我们甚至愿意去死,他们所以如此,不过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父母――这个外在对象上,完全无视自己内在的爱,以及自己献给父母、世界的爱。

无视内在必然外求,待小孩子长大面对社会时,他们依然觉得自己需要处处谋求,而非自己很有价值,可以贡献。这种匮乏和弱小,和当初面对父母并无二致。

孩子作为心灵的内在智慧同样被无视。把孩子当作一位有待发育身体的大人们,总会对孩子说出某些话而惊讶。这个惊讶本身就是贬低,惊讶的前提就是认为孩子没有内在智慧,认为孩子是个空心萝卜,居然说出那么精道的话来太不可思议了。大人们看重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经验、打造的头脑,只有微乎其微的人懂得珍视孩子的纯真和直觉。

我们是生命之子

然而,根本上来讲,我们是生命之子,而非那对平凡夫妇之子;我们本身就是爱,全然可爱也全然充满爱,而非爱的匮乏者。这个本质不反对但超越我们的社会亲情关系,而这是建立在心灵关系之上的。

心灵关系意味着平等。亲子关系的根本困难之一即在于人们陷入角色化的认知,而忽视或者无视心灵意义上的平等。我无意否认成人和婴孩的差异,但无视心灵必会造成隔阂、不公等诸般无法破解的烦恼,而只要基于心灵上的平等,亲子关系的问题就可以完全化解。

平等意味着尊重,只有平等才能产生尊重,也只有在心灵的层面,亲子之间乃至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才能达成平等。

平等意味着我尊重你就是尊重我自己,因为我们是一样的;平等意味着我信任自己就能信任你,因为我们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心灵,而心灵属性是一样的,心灵的地位是一样的,心灵的力量是一样的。

当我看到一个孩子进入我的生命,我不会觉得TA比我更小,TA身体上、社会性上幼稚于我,但在心灵上,TA和我是同等的;我不会觉得TA属于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属于TA,我和TA的关系就是一颗心灵怎样对待另一颗心灵。

当孩子进入我的生活,我会觉得来了亲切而神圣的贵客,我有幸照顾TA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愿献出我的爱,而TA也必将以爱相应。在这段短暂而亲密的依恋时段里,我只负责献出我的爱,而不是计划或掌管TA的生命,因为TA和我一样是一颗心灵,TA的心灵有TA自己的方向。

当我回顾我的幼年生活,回顾我的父母,我也不再把他们看作养育和教导我的角色,不把他们看作自己爱的来源而向他们求爱,因为我自己充满爱,我不把他们的态度看作确认自己的凭据,因我知道自己全然可爱。我不再计较他们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差,我知道他们总是在尽力,而我对于如何对待他们的影响拥有完全的自主,他们表现好的,我愿意承袭,他们不那么好的,我借此修正,同时我知道我的心灵是丰盛的,父母乃至世界的影响,相对于我心灵的蕴藏,好比河之于海。

我当然不会再去介意他们是否强势,我不需要他们改变,只要我自己站起来,他们的强势便无法立足,而我知道他们所以强势不过是脆弱和恐惧没有爱,而并非他们的本意,当我平等地爱他们,他们就被我的光照亮;我当然不会介意他们的价值观是否合理,因为我有自己的心灵,我有自己的智慧乃至判断,我不需要他们理解,相反我可以理解他们,我不需要他们认可,相反我可以安慰和接纳他们。

我当然也不会致力解决他们的问题,因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是自己心灵的主人,除非他们自己选择或允许,我的影响不能介入;同时我知道他们的心灵不会受损,无论他们在生活中看起来如何受苦或可怕,他们的灵魂从来无恙,就像列车穿越一片腐臭的树林。我知道我什么也不需要改变,我只是报之以祝福和安详。

是的,在我心里,我已把父母看作灵魂的兄弟姐妹,我尊重他们在我生活中的秩序,但心底把他们看作平等的兄弟姐妹。我对他们没有任何的要求,因我已完全自足无虞,对于这对兄弟姐妹以及过去,我只能报以感谢和爱。

上一篇:拿不准的事儿要和孩子事前谈谈 下一篇:爷俩一起扒一扒自己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