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马琳:下岗父母默默托举成“标王”

时间:2022-10-11 02:22:27

冠军马琳:下岗父母默默托举成“标王”

2006年3月,著名运动员马琳、王励勤、王皓等乒乓球世界冠军自由转会,马琳以501万元高价荣膺“标王”。5月1日,在德国不来梅世乒赛上,马琳作为绝对主力出战,与队友合作,勇夺斯韦思林杯。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冠军“标王”的父母竟是下岗工人,是他们用爱和人格力量将儿子冉冉托起,让儿子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乒坛的巅峰。当儿子在国内外比赛中夺得100多枚金牌时,父母依然起早贪黑地经营着小小的餐馆……

寒门少年多磨难,父母苦心托起儿子梦想

马琳1980年2月18日出生在沈阳市沈河区,父亲马辉在玻璃仪器厂上班,母亲夏静茹在纺织厂食堂工作。马琳6岁那年,沈河区业余体校杨沈立教练到学校挑选乒乓球苗子。在一帮小孩子中,虎头虎脑的马琳最结实,一双眼睛最亮最打眼,杨教练一眼就相中了他。就这样,马琳上午上课,下午练乒乓球。

一天下午,夏静茹去体校看儿子,见简陋的训练馆里,一帮大孩子正挥汗如雨地练球,马琳奔来跑去,一会儿跪着,一会儿站着给他们捡球,累得小脸通红,动作慢了,有些孩子还大声呵斥他。这一幕让夏静茹气愤不已,原来儿子在这里替人捡球!怪不得一条新裤子穿不了几天就磨破了。她没和教练打招呼,拉着儿子就走了。

第二天,夏静茹把儿子转到沈河区顺通小学。傍晚,她和丈夫刚下班回到家,杨教练就找上门来了。杨教练向他们解释:“马琳还小,现在主要是练习动作。刚练打乒乓球的孩子都要捡捡球,锻炼体能,再说,孩子也不是总在捡球,也有训练的时候。”然而不管杨教练如何“游说”,夏静茹夫妇就是不愿意再让儿子去体校了。

执著的杨教练认准了小马琳,又连续两天登门做夏静茹夫妇的工作:“马琳模仿能力很强,什么动作都一教就会,而且做得非常标准,学东西比年龄大的孩子都要快。”他的“三顾茅庐”终于打动了夏静茹夫妇。

训练一段时间后,马琳进步很快。为了提高儿子的球技,夏静茹夫妇每月花50元,从沈阳市体校找了一名年龄较大、水平高的运动员做陪练。那时,马家住在平房里,夏静茹的工资才36.5元,马辉的工资还不到40元,而光给儿子找陪练就花去了50元,一家的生活开支怎么办呀?马辉每天下班后就去火车站扛货,用自己的苦和累支撑着这个家,把儿子的前途艰难托起。

那个初冬的晚上,小马琳训练完后跑到火车站。灯火通明的货场冷风飕飕,小马琳看到爸爸和一帮工人汗流浃背地把一包包沉重的货物从火车上卸下来……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黑暗处看着父亲,泪水流满了他的小脸。

贫寒的家境让小马琳有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凭借出众的天赋,加上刻苦训练,马琳渐惭在一帮孩子中脱颖而出。一次,体校举行队内比赛,夏静茹夫妇前去观看。马琳与对手打成了1:1,第三局,他本以19:15领先,后来被对手连追4分,打成了平局,他急得哭了起来,边打边哭,最终败下阵来。比赛结束后,马辉狠狠地把儿子批评了一顿:“孩子,你要知道,作为运动员,你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男子汉不能轻易掉眼泪!”父亲的话像烙印一样烙在了马琳的心里。

1990年,10岁的马琳进入省体校,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这时,中国乒乓球男队正处于低谷,欧洲选手的横拍弧旋球打法一统扛山,马琳传统的直板快攻打法被认为过时了。那个星期天,马琳回到家,忧伤地把自己的处境告诉父母。夏静茹夫妇认真地问:“孩子,你是不是真的热爱乒乓球?”马琳点点头。父母对他说:“既然这样,你就应该坚持下去,不管哪种打法,只要你刻苦训练,就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1994年,在河北正定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14岁的马琳勇夺男子单打冠军。当时的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蔡振华一纸调令,将马琳招人了国家队。

下岗父母不悲观,鼓励儿子男儿当自强

在人才济济的国家队,因为年龄小、没有任何大赛经验,马琳很少有参赛的机会。看到队友们接二连三地在国际赛场上夺金摘银,马琳既羡慕又心有不甘,这让他平添了许多烦恼和苦闷。他找不到人倾诉,只有在信里把自己的苦恼向父母吐露。夏静茹夫妇没有责怪儿子,他们认为儿子是有上进心的,只是有些操之过急,太想证明自己了,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夫妇俩在回信里把一则关于蚂蚁的小故事告诉儿子:“孩子,你要想到做蚂蚁,一点一点地搬掉眼前的障碍,虽然看起来有点儿慢,却不会停下来。时间会让你改变很多,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变得那么强大……”考虑到儿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人扶持,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夫妇俩都给马琳写信,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正确地对待名利……

一年时间,夏静茹夫妇给儿子写了50多封信。这些信像黑夜里的灯盏,照亮了马琳的前程,像山涧的清泉,洗净了马琳心头的阴霾。马琳终于能够以平静的心态去训练,去面对激烈的竞争,去看待队友们的辉煌。

1996年,马辉和夏静茹先后下岗了,家里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夫妇俩非常痛苦,他们商量后决定,将下岗的事瞒着儿子。因为要是儿子知道了,肯定会影响情绪和训练。这,是这对朴实无华的平凡夫妇最不愿意看到的。

夏静茹夫妇向亲戚们借了几万元,在沈河区开了一刻、餐馆。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既当老板,又当厨师,还是服务员,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忙碌,夜里12点才打烊,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但想到千里之外的儿子,他们从不敢歇下脚。

那两年,因为忙于训练,马琳一直没有回家,不知道父母下岗开小餐馆的事。有时他写信回家询问情况,夏静茹夫妇总是这样告诉儿子:家里一切都好,你不要担心,不要牵挂我们,好好训练。

经过几年埋头苦练,马琳终于崭露头角。1998年,他先后夺得亚锦赛男双、男团冠军,又夺得马来西亚、黎巴嫩公开赛男单冠军,渐渐成为主力。当年秋天,马琳终于踏上归乡之路。到家后,他发现原来那片熟悉的小平房不见了,工地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着。经四处打听,他才知道:因为老城区改造,曾经居住在小平房的人搬走了,他父母早在两年前下岗了,现在开着小餐馆。

马琳辗转找到父母的小餐馆,映入眼帘的是父母那两张消瘦憔悴的脸庞。他哽咽着叫了一声“妈”,就再也说不出话来。良久,马琳红着眼圈问父母:“家里发生了这么多事,你们为什么不告诉我?”“孩子,我们是怕影响你训练啊!再说,下岗也没什么,你看,我们开这家小餐馆,不也是挺好吗?”这对坚强的普通夫妇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儿子:“人要有点精神,下岗并不可怕,我们可以自食其力!”细细品味父母的话,马琳理解了什么是父母的崇高和伟大,他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自强不息的父母成了马琳心中高

高飘扬的旗帜,激励着马琳奋勇向前。马琳归队后更加刻苦训练,星期天许多队友结伴去逛街,他却拉着一个队友泡在训练馆里。1998年冬天,马琳以《我的爸爸妈妈》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下岗工人,他们起早摸黑,用瘦弱的双肩支撑起一个小餐馆。他们的脸是那么憔悴,双手是那么粗糙,但从没有叫一声苦……他们的精神感染着我,激励我好好训练,为国争光,为父母争气……他把这篇作文寄给了父母。夏静茹夫妇流下了欣慰的泪水:儿子成才了,儿子懂事了,这篇作文,夏静茹夫妇直至现在还好好地保存着。

1999年秋天,在世界男子乒乓球赛上,马琳连克瓦尔德内尔、孔令辉等世界名将,勇夺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他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马琳豪情万丈,信心十足地打算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夺冠,把金灿灿的金牌献给父母。

然而,令马琳伤心的是,2000年5月,出征悉尼奥运会的名单宣布了,他名落孙山。痛苦和失落如汹涌的暗流,在马琳的心海里翻滚着。英雄无泪,落泪是金。很少流泪的马琳躲在一个角落里伤心地痛哭。马琳浑浑噩噩地在队里度过了两个多月,当队友们意气风发地奔赴悉尼赛场时,他带着一颗失落的心回到了沈阳。

出现在夏静茹夫妇眼里的马琳颓废消沉,夫妇俩的心揪得紧紧的。他们知道,奥运会毕竟四年才一次,落选对儿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呀!夫妇俩也非常难过,但他们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劝慰儿子:“你还年轻,到下一届奥运会时才24岁,还有机会呀。”但是,父母的话丝毫不能减轻马琳的痛苦。

那些日子,马琳不敢提乒乓球,不敢看悉尼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他甚至感到了绝望,晚上是不断惊扰的噩梦,白天是无处不在的凄凉。他的脑子是麻木的,根本不知道在想什么。夏静茹夫妇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为了转移儿子的痛苦,他们每天把儿子带回小餐馆,让儿子洗碗、扫地、擦桌子,这种忙碌的生活让马琳没有心思再去想乒乓球的事,而父母夜以继日的艰辛操劳,以及父母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深深地感染着马琳。马琳想起了父母曾对他说过的话: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他想,这种精神在父母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而自己不过是落选奥运,难道就这样沉沦下去吗?

父母常常和马琳在小餐馆里一边干活一边聊天,马辉鼓励儿子:“孩子,你是男子汉,男儿当自强,挫折不应该成为包袱,你应该在挫折中奋起!”几天后,悉尼奥运会男子单打乒乓球决赛上演,由孔令辉与瓦尔德内尔进行巅峰对决,马琳坐在电视机前,兴奋地为孔令辉嘲喊,目睹这一幕,夏静茹夫妇欣慰不已,他们知道儿子已经走出了落选的阴影……

淡看儿子成“标王”,父母的希冀永远在远方

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夺得了全部四枚金牌,马琳由衷地为队友感到高兴。他兴奋地对父母说:“四年之后的雅典奥运会,我正是当打之年,我一定要登上冠军的领奖台!”

在刘国梁退役做教练、孔令辉渐渐淡出主力阵容后,马琳和王励勤等新人顶了上来,成为国家队的核心。从2001年开始,马琳迎来了运动生涯的辉煌,两年多时间里,他勇夺世乒赛混双冠军,世界杯男单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男单男双冠军,成为教练最放心的队员之一。

2003年初,在一次训练中,马琳的右手手腕软骨受伤,导致无法训练。在马琳养伤的那段时间里,夏静茹夫妇到北京看望儿子。马琳见父母一脸焦急,故意轻松地说:“没关系,是旧伤复发,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

一家人团聚了两天后,因为要打理小餐馆的生意,马辉回到了沈阳。夏静茹继续留在北京,她在训练馆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每天熬一罐香喷喷的猪蹄桂圆汤给马琳喝。母亲在厨房里忙忙碌碌,明亮的阳光照在她的头上,马琳清晰地看见了一缕白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他来北京这么多年了,父母为了避免影响他训练,很少来北京,这次好不容易来,他却不能陪母亲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还要母亲照顾。在自己坎坎坷坷的职业之旅上,父母与他同悲同喜,与他一起欢笑一起流泪,那飞舞的小小银球牵扯着他的心,更牵扯着父母的心!

20多天后,马琳的手伤基本痊愈了,夏静茹依依不舍地回沈阳去了。母亲一走,马琳就迫不及待地投入训练。这时候,队里已经开始考察雅典奥运会的人选。已经错过了太阳,不能再错过月亮,马琳一心争取搭上出征雅典的战车。然而就在这时,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在国家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马琳与女队的“美女球员”白杨产生了感情,初恋的甜蜜给单调枯燥的训练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然而队里明确规定,同一个队里的队友禁止恋爱。因此,不敢触雷的马琳和白杨一直把恋情置于地下状态。2003年冬天,他们的恋情曝光了,与他们一同曝光的还有王皓,侯英超等人,国家男队新任主教练刘国粱震惊了:同一个队里有那么多队员谈恋爱,这球还怎么打呀?

为了严肃队风队纪,教育其他运动员,经乒乓球队领导和教练集体研究决定,白杨等三名女队员被开除出国家队,视情况再考虑招回。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后,马琳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也就在这时,夏静茹夫妇才知道儿子恋爱了,他们既震惊又愤怒,这么大的事情,儿子竟从来没有向他们提起过!

夏静茹夫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平心而论,儿子正值青春年华,谈恋爱无可厚非。但他们也很清楚,儿子是职业运动员,职业的特点决定他不能像普通男孩那样随意涉足爱情。夫妇俩在电话里狠狠地批评儿子:“作为运动员,黄金时期就那么几年,你应该把全部心思用在打球上,你这样做,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放下电话,夏静茹夫妇心里很难受,他们知道儿子的自尊心很强,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儿子一定很痛苦。那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他们都给儿子打电话沟通交流。亲情的抚慰和领导的教育,终于让马琳渐渐走出了痛苦的阴影。是呀,对职业运动员来说,40岁可以谈恋爱,但40岁已不能驰骋在赛场上,作为国人瞩目的乒乓国手,他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青春时光啊!

经历了太多风雨的洗礼,马琳变得越来越成熟,在冷静的思索和反省中,他与白杨之间的那段感情像青烟一样在他心头渐渐淡去。几个月后,白杨重返国家队。这时,马琳已经完全能够平静面对了。

2004年8月初,马琳奔赴雅典奥运会赛场。在单打比赛中,他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输给了几年来从没有输过的老对手瓦尔德内尔,无缘四强,他因此沮丧不已。夏静茹夫妇守在电视机前看完这场比赛,马上给儿子发去短信:“战胜自己,你就赢了。男子汉要坚强,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父母的话仿佛又在马琳的耳边回响:男儿当自强!马琳迅速调整心态,抖擞精神,在三天后的双打比赛中,他与陈杞配合一路过关斩将,勇夺男子双打金牌。那一刻,夏静茹夫妇泪如泉涌:儿子终于成为坚强的男子汉了!

出道这么多年,马琳总想回报父母,但以前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终于可以如愿了,他用比赛的奖金在沈阳为父母买了一套大房子,诚恳地要求父母不要再开小餐馆,好好地享受生活。夏静茹夫妇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人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虽然我们是世界冠军的父母,但不能拿来当炫耀的资本,从此什么都不干,光享受你这个冠军儿子带来的一切。那样,我们会很空虚。”这对奥运冠军的父母依然和从前一样,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小餐馆里忙忙碌碌。这令马琳感动,更令马琳钦佩,父母身上闪现出来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是他一辈子也读不完的沉甸甸的教科书啊!

2005年,马琳又在一系列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战绩。2006年国内乒超联赛打响前夕,马琳、王励勤、王皓等世界冠军自由转会,在乒超联赛有史以来第一次摘牌大会上,马琳以501万元的高价被陕西银河俱乐部抢走,成为“标王”。5月,在不来梅世乒赛上,作为绝对主力的马琳与队友合作,再一次为祖国捧回了斯韦思林杯。

面对这一切,夏静茹夫妇看得很淡,他们平静地告诉儿子:“孩子,这一切属于过去,对你来说,未来的路更长。”马琳笑着告诉父母:“爸爸妈妈,我会一切从零开始,我的下一个目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继续为国争光!”

上一篇:母爱太霸道,歌星陈淑桦自闭7年梦难醒 下一篇:多次妊娠,小心胆结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