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家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05 11:10:34

父母家庭教育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不仅仅关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而且越来越关注今天家庭教育,关注父母、子女、亲人等自身教育和素质,中《弟子规》特别注重孩子的品德与行为,是一种启蒙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行为及家庭的规范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终生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一代的付出和积累宝贵的经验,才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与有好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弟子规》中有闪光的教育元素,发扬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教育理念,对当代人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弟子规》;家庭教育;教育启示

当代社会生活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教育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受益终身,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写给海外学傅聪的书信中,教会儿子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如何学习、如何利用时间、如何休息、如何穿戴、如何对待爱情婚姻等,父母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指点迷津,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方法和信心,为其成长助跑。父母的教育水平决定孩子的未来,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影响民族的未来。创造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必须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

1在家庭教育中常遇到的问题

1.1父母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中父母自认为,不用学习就可驾驭了家庭教育的重任,凭着想当然,与到问题再说,没有前瞻性,多数知识来自原有家庭的复制,家庭教育没有形成理论知识,行动有盲目性。一旦孩子犯错误,多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很少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或根本不认为自己存在问题,家庭教育的水平可想而知。

1.2家庭教育过份注重物质和实惠的追求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多追求物质的富裕,对孩子的物质投入不惜血本,而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充实却较少过问。孩子们身上沾染了冷漠、自私、暴力、缺乏团队精神的坏习惯,对孩子来讲很重要,做人更重要。鼓励让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志愿者活动,懂得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分享,让孩子学点礼仪常识和培育择善的勇气等。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奖励要适度、科学。

1.3家庭教育中品德养成能力欠缺

许多家长认为“品德养成”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别太在意。有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是没错的。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知识掌握过程中的偏差。品德养成,通常说就是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品德养成,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家长的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标杆,私自的父母少有培养出宽宏大量的孩子,粗俗的家长也少有培养出文明的孩子,父母这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养成极为重要。家庭教育起着潜默移化的作用。这些生活细节塑造了孩子的个性、人格、文化品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1.4家庭教育中的沟通交流能力的欠缺

要学会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更要学会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要学会与老师的沟通交流,要学会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父母每天要观察孩子的变化,孩子的状况每天都不一样,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放到学校就可松心了,一切交给老师,或认为教育就是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忽视家庭教育。有的家长没时间与孩子交流,或不会与孩子交流,任其随意成长,后果是可怕的。现在,很多父母对于叛逆的孩子没有耐心,无法接纳孩子,这是极为危险的。孩子不听话,家长没办法。学习,静下心来学习,学习教育子女的能力很差等等,值得父母思考。

2《弟子规》对家庭教育的价值和启示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儒家蒙学的教育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学习和探析《弟子规》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有很好的启示。

2.1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

《弟子规》全文一共一千零八拾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其语言形式独具特色。是德启蒙读物,符合小孩子的成长特点,由浅入深,便于掌握,便于背诵,朗朗上口,不枯燥,有感染力,情感自然流露。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循循善诱,又要做到以理服人,也体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2.2是运用感性教育的方式教育孩子

《弟子规》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手段,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情感,教育不是生搬硬套,冷冷冰冰,是有血有肉的教育,无论是对大自然还是对爱人,都要有情感,喜怒哀乐,体现在家庭教育中。什么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什么是伤心的事情,担心的事情,什么是羞辱的事情,运用情感的手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如“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伤心。”动之以情,培养孩子的情感。《弟子规》并没有以冰冷的强行规范要求孩子不许有贪念且私藏物品,而是用“亲伤心”这样的表述来从情感上约束他们。如果身体受到伤害我们的父母会为此而担忧,那么品德上的缺失呢?会令父母蒙受羞耻。这就使孩子们在富有情感色彩的氛围中深切地理解了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性。如“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用简明的话语告诉孩子们不论是什么人都要用心去关心爱护,能更好的激发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能很真切地感受到教育者的“爱人”之心。家庭教育中要积极提倡情感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将情感教育作为理性知识传授的载体,体现在家庭教育的具体活动中。

2.3通过亲身实践内化为道德认识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孩子的品行教育,把道德认识转化道德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要知道“知”与“行”的关系,知道或知识仅仅是书本上的道理,行为是实实在在的体现,《弟子规》都是从行为活动中细微的小事出发对孩子提出了行为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行为修养的目标,塑造良好人格,如“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是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在日常社交中要做到借别人物品及时归还,他人来借物品,有的话一定不要小气。“凡出言,信为先”是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在一言一行要做到诚信是第一位的。父母应尝试应用《弟子规》中对孩子日常行为制定明确的目标,使孩子知道从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逐渐养成好的道德行为,并且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一步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4注重自我教育的作用

《弟子规》十分重视孩字的自我教育,要求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的学习中,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的事情,而是家长与孩子双方的事情,孩子在自我认知上要有自我约束、自我检查的教育,如“见人恶,即自省;有则改,无则警”“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都是看到别人的行为缺失、瑕疵,要立即学习,改正自身的不足,把他人的教育改成自觉的教育,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没有自觉的教育,不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仅仅靠外在的动力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又如“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是教育孩子当自己的道德品行、知识、技能不如别的孩子时候,应当学会自我树立信心,努力赶上。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孩子应当学会自我教育自觉,多观察多注意多留心,对自己产生信心,增强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坚持方向的正确,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结果。

作者:郑云景 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吴珊珊.《弟子规》的道德教育思想初探[J].才智,2010(32).

[2]赵红卫.论《弟子规》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管理观察,2008(20).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一提及家庭教育,我们本能想到的是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其实不然,家庭教育不仅涉及到孩子的成长方面,更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身得到反思与提升。所以,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与家长同时进步的过程。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从蒙昧无知到知书达理,孩子不断变化,带给家长成长的惊喜。同时,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才能更好适应孩子因成长而带来的改变,进而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这次预约见面的家长是女儿同学的妈妈。因为两个女孩上同一个课外班,所以我们两位母亲也渐渐熟络起来。知道我是心理咨询师,所以她有时会就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向我讨教。“老师,孩子告诉我她今天考试又作弊了,而且这个月已经发生两次这样的事情。真搞不懂这孩子是怎么想的。您说我该怎么办呀?快急死我了!”

考试作弊?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刚上半年学就懂得什么叫考试作弊,而且好像还“屡教不改”的样子,我非常不解。“你别着急,慢慢说怎么回事,依我看,她不是那样的孩子。”

这位妈妈的心平缓了一些,开始慢慢讲起她了解到的一些情r。她说孩子其实为人品质很好。当时孩子是哭着告诉她说考试的时候又看了同桌的试卷。她看了同学的答案还告诉了自己的妈妈,可见孩子还是比较单纯的。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不错,按说不需要看别人的试卷也能答一个很好的分数。我们都知道,如果家长过于在意考试成绩,孩子能力若是达不到,就可能会通过这种方式去满足家长的期望。可这位妈妈说他们真的没有要求孩子必须要考多好的成绩,看来这件事需要全面了解一下。

“孩子第一次说她考试偷看别人答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呢?”我问道。

“其实,我一直跟孩子强调做人一定要诚实。孩子第一次说她考试作弊了,我一听就气得不行,她爸爸也生气得要打孩子一顿,当时被我拦下了。我非常严肃地跟孩子谈了一次,告诉她无论考成什么样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坚定诚实的品质。我还给她讲了很多教育故事,什么《狼来了》、《捧着空花盆的孩子》、《华盛顿与樱桃树》等等。唉,反正关于要诚实做人的反面和正面的故事都讲过了。”

据这位妈妈的描述,孩子当时痛哭流涕,表示一定会改正自己的行为,在考试的时候不去偷看别人的试卷,不会让父母失望。看孩子的表现积极诚恳,这位妈妈当时认为自己的教育处置方式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又哭着告诉她在小测考试时又忍不住偷看了同桌的试卷。

说到这里,这位妈妈的火气明显压不住了,原本缓和的情绪又变得激动甚至愤恨起来。“上次孩子爸爸就气得要打她,我觉得女孩子还是要以教育为主吧,所以我就拦住了。谁知道还不到一个月她就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她爸爸要是知道一定会狠狠地收拾她。我也很气愤,想着是不是孩子挨一顿打才真的会记住教训。我也知道打孩子不是科学的教育方法,所以觉得还是要和您先见一面聊聊,等心里有底儿了再回家跟孩子谈比较合适。”

我理解她这种心情,对孩子在学习上没有过多要求,但非常看重其诚实守信的品质养成(说实话,现在这种家长实在不多),可孩子却一再出现她不能接受的行为。更要命的是,在用了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后,没过多久,孩子却又“旧病复发”,看来她是真的无计可施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需要细细研读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深意。也许,孩子的表现并不是妈妈理解的那么简单。“平时你跟孩子相处的还好吧?”我换了一个话题,这样可以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一下他们日常相处的模式。“我其实特别特别爱我的孩子,她表现好的时候,我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把她捧在手心里,亲她爱她都不够。我特别希望她好……”

开始我还为这位妈妈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而感动,可听着听着就觉得这种“爱”好像变了味。“刚上学时,她的字写得不太好。我想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一个把字写好的习惯。于是,就要求她擦掉重写。可现在她只要看到字有一点不好,就立马儿去擦,一边写还一边看我,有时一个字要擦五六遍才行,写作业要花掉好长时间。我就强迫她不许老这么擦,可她却急得掉眼泪,非要擦掉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了一句:“孩子作业写得好辛苦啊!”

“老师,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吗?其实我知道自己有问题,但就是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儿。”

“您是一位非常负责的妈妈,我很感动。但有没有发现,您控制孩子太多了?”

“控制孩子太多?”她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她说其实她们经常为这些事情闹别扭,比如在学习器乐方面,她认为学古筝好,可以培养女孩子优雅沉稳的气质。可孩子在学校看到手风琴表演,说什么都要学手风琴。她不同意孩子学手风琴,说手风琴没什么好的,需要费劲地拉呼扇来呼扇去,又累又不中看。可孩子非要学,于是她们就杠上了。“我跟她说一定要听我的,这是为她好,可能现在她不理解,等长大了一定会感激我的;还有学书法这个事儿,我觉得她写字那么费劲,让她报个课外书法班,但她不想报,我非让她报不可……”这位妈妈慢慢说不下去了,她看着我,似乎在等待我说点什么。

“我能感受到你对孩子深深的爱,但帮孩子做的决定太多,等于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决策能力,越来越不自信。”

这位妈妈好像领悟到了什么,突然提高声调对我说:“老师,我好像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会偷看同学试卷啦!她这次跟我说,其实她自己都写出来了,但老师要求说‘一定要把题理解准确,否则会重罚。’她实在不能确定自己理解的到底对不对,才忍不住去看同学和她的理解是不是一致。”接着她又感慨了一句:“其实我特别想培养孩子自信来着,唉……”

表面看来的考试作弊其实是孩子不够自信的表现,差一点造成“冤假错案”,看看孩子过得有多不易!或许,生活中还有很多所谓有“不良表现”的孩子正在被误解和冤枉。试想这位妈妈没有更多的谨慎反思,可能就会对孩子不分青红皂白训斥打骂,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换来孩子对自己更多的负面评价和不良表现。我们的本意是想培养孩子诚实守信、自信乐观的良好品质,可事实是如果方式不对,其教育效果可能会南辕北辙。

编后语:表面看来的考试作弊其实是孩子不够自信的行为表现。而孩子的不自信却恰恰是想培养她良好品行的家长一手制造出来的。家庭教育其实更是父母的成长过程,只有父母不断反思、自我成长,才能避免孩子受到更多的误会和伤害。著名主持人杨澜曾经说过“人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成长!”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也许您进步的1%,就能让孩子进步99%。编辑/马冲冲

徐瑞雪、刘柳,河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教育工作室。徐瑞雪,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资深情绪疗愈与亲子导师,青少年心灵成长导师。咨询热线:85516088。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龙迪博士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才是影响孩子身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物。孩子不是行李,父母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老人,要为养育孩子留出专门的时间。

“创造良好的婚姻家庭环境,对孩子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在我们国家,只有当家长是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学习的。而家庭教育的前提就是教育家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一筠老师也表示:“孩子是父母最重大的作品,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请父母们不要怠慢自己的作品。”

活动现场,还有网友通过微博了作为担当“隔代家长”的老人的十条“资格标准”: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偏差;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不吸烟,不酗酒:了解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见,对孩子有耐心: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世界;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用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孩子。

据了解,北京市家庭建设促进会于2012年申请了“隔代教育培训”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此次论坛只是拉开“隔代教育”的一个序幕,2013年将按照计划全面展开“隔代教育”的宣传、讲座、培训等工作。

据悉,本次论坛是由北京市家庭建设促进会主办,《当代家庭教育报》、中科启元儿童发展中心与腾讯儿童联合协办的。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三十年前的那几年对我们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举行,之后,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时期;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第一批610万孩子领取了独生子女证;1981年,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在上海市虹口区长治中学诞生,从此揭开了我国对数以亿计的未成年人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发展起来的一代新人,在他们身上印刻着改革开放留下的烙印。现在,“80后父母”已成为幼儿园家长的主体。三十年来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富有成效的指导经验,家庭教育的研究获得的成果为广大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养态度、改善教育行为提供了依据。但是,学校和社会对“80后父母”的负面议论较多。三十年来,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持续不断,但研究的关注点从上世纪80年代侧重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和教育问题,转移到90年代的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2000年以后转入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和社会适应问题。[1]近年来,已经为人父母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对自己子女的养育方式问题首先在社会学界被提出,并进行了研究[2][3][4][5][6]。

但是,学校和社会对“独生父母”的负面议论也较多。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从出生年代看,“80后父母”的家庭教育的水平真的不如“80前父母”吗?从生育数量看,“独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真的不如“非独生父母”吗?同时涉及到的问题是:幼儿父母的出生年代与独生状态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吗?进一步需要解决的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设计

(一)基本概念

1.幼儿独生父母。本研究报告中的幼儿独生父母,是指本人为独生子女的幼儿的父母。研究中将幼儿父母分为父母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幼儿父母、父母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幼儿父母和父母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的幼儿父母三类。

2.幼儿80后父母。本报告中的幼儿80后父母,是指本人为1980年后出生的、幼儿园在园的幼儿父母。研究中将幼儿父母分为80后出生的幼儿父母和80前出生的幼儿父母两类。

(二)调查的对象

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1个省级行政区的46所幼儿园选取在园幼儿父母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的内容

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为调查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反映幼儿本人、幼儿家长和幼儿家庭特点的基本情况30项;家庭教育50项,其中包括“教育责任与投入”、“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成员间的配合”、“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家园的互动和合作”等5个部分各10个项目。

(四)数据的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调查数据。在通过幅度校验和逻辑校验后对数据进行了整理,然后采用“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幼儿父母出生年代和独生状态对家庭教育水平的影响进行双变量方差分析。[7]

三、研究结果

(一)总体趋势:80后父母的家庭教育总体水平低于80前父母,其中80后非独生父母问题最大

1.描述性的比较

分别计算不同类别幼儿父母家庭教育水平的平均数并进行直接比较后发现:(1)与“80前”父母相比较,“80后”父母的总体水平较低;无论是父母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的“双非独”幼儿父母,还是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单独”父母,或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双独”父母,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平都较低。(2)与“双非独”父母相比较,总体看独生父母特别是“单独”父母的平均水平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出生时代的话,80前父母中“双非独”父母的水平高于“单独”父母和“双独”父母;而80后父母中“双非独”父母最差“,单独”父母其次,“双独”相对较好。

2.差别的方差分析

采用“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幼儿父母出生年代和独生状态对家庭教育水平的影响进行“双变量方差分析”。[8]将分析结果编制成表3和图1。由表3和图1可发现:(1)“80后”与“80前”幼儿父母的家庭教育平均水平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0);(2)“双非独”、“单独”和“双独”三类独生状况不同的幼儿父母之间,家庭教育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别并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257);(3)幼儿父母的出生年代与独生状况对家庭教育水平具有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p=0.047)。综上所述,(1)幼儿父母出生年代的组间差别显著,80后父母不如80前父母;(2)幼儿父母是否独生子女的组间差别不显著;(3)幼儿父母的出生年代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六类幼儿父母中,80前非独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最高,80后非独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最低;出生年代由80前过渡到80后,非独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

(二)不足的方面:80后非独生父母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家庭成员间配合和家园互动合作等方面不如其他幼儿父母对80后非独生父母与其他幼儿父母的教育责任、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家庭成员间的配合和家园互动合作等五方面家庭教育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将分析结果中具有显著性意义的结果编制成表4。表4数据表明:与其他幼儿父母相比,80后非独生父母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家庭成员间的配合和家园互动合作等四方面的平均水平较低。

(三)具体的表现:在全部50个家庭教育具体项目中,80后非独生父母有8个项目明显不如其他幼儿父母以是否80后非独生父母为自变量,以家庭教育五个方面涉及的50个具体项目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将分析结果中具显著性意义的部分编制成表5。由表5数据可以发现:(1)全部50个项目中,两类幼儿父母之间的差别具显著性意义的有25项;(2)其中22个项目表现出非独生父母的不足;(3)22个80后非独生父母的弱势项目中,差别比较明显的项目(以平均数差别达0.2为标准)有8个,它们分别是“:家庭应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而不应推给幼儿园”“、为孩子选购衣物要讲究实用舒适而不追求价格贵”“、家长教育孩子应更看重以身作则而不是简单说教”“、在早期教育中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培养智能更重要”“、当祖辈与父辈两代家长发生教育分歧时,应以父母意见为主”“、家庭中应以父母对孩子的亲子教育为主,祖辈对孩子的隔代教育为辅”、“对孩子不过度保护,带孩子外出不必老是牵着孩子的手不让自由”及“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活动,更关心孩子是不是开心而不是教了什么”。

(四)产生的原因:学历层次、职业层次、收支状况和业余活动等处于劣势,可能是造成80后非独生父母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以幼儿父母是否80后非独生父母为自变量,以反映幼儿、父母和家庭特点的前置变量为因变量进行卡方检验。将分析后具有显著性意义的结果编制成表6。

表6数据表明:与其他幼儿父母相比,80后非独生父母的特点有:

(1)幼儿性别:孩子是男孩的比率更高,面临的教育问题可能更多。

(2)独生子女:孩子是独生子女的比率较低。

(3)学历层次: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率较高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率较低,较低的学历层次会影响对家庭育儿知识和方法的接受。

(4)职业层次:从事农业劳动的比率较高,而工人、职员与一般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的比率者较低,较低的职业层次会影响社会交往和接触现念的机会和范围。

(5)户籍情况:本地非农业人口较少,而本地农业人口、外来农业人口和外来非农业人口都较多。

(6)业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平时忙家务的多,而忙事业进修和忙孩子的较少;忙孩子的父母中忙辅导孩子功课的较多,而忙着与孩子玩耍的较少。

(7)家庭结构类型: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较多,而主干家庭较少。

(8)家庭收支状况:家庭收支比较富余的少,而没有剩余的较多,经济状况通过对父母活动的影响间接影响着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四、我们的认识

(一)在幼儿家庭教育研究和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领域,要注意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在重视对幼儿独生父母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同时,应该关注新的形势下80后非独生父母的家庭教育的目前状况、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的研究;在加强对幼儿独生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同时,应该针对80后非独生父母的问题和特点进行家庭教育分类指导。

(二)在对80后非独生父母进行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中,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掌握科学育儿方法、促进家庭成员间教育配合和加强家园互动合作等方面为指导的重点内容;注意引导80后非独生父母“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职责”“、提高自身素养重视自身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重视早期行为习惯的家庭养成教育”、“正确处理父辈与祖辈、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端正教养态度,对孩子不过度保护”、“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和情感发展”及“加强与幼儿园的互动和合作”。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言行;成长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由于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忽略了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盲目追求教育效果,导致自己的言行和教育目的严重脱节,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综上所述,父母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健康的人格。

一、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1.父母言行对婴幼儿认知世界的导向作用

婴幼儿阶段,即人0~6岁的阶段,属于人类成长的早期阶段。从神经学上看,这一阶段是人发展最迅速、发展潜力最大的时期。人对于世界的初步认知也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任何一种生物在发展初期都会受到其生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人类和狼孩虽属于同一物种,但生长环境(人类社会、狼群)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千差万别。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曾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对影响人类成长的三大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环境因素在人类成长的婴幼儿时期影响程度最高,达到70%(亦有一种说法为80%)。可见在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婴幼儿成长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这一时期,婴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父母是其主要模仿对象。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婴幼儿学会了说话、走路等一系列基本生存技能,同时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意识形态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的教育是基础性的,也是完全由父母主导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并且将在孩子脑海中留下较为稳固的印象。

2.父母言行对青少年独立人格形成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经过婴幼儿时期对世界的初步认知,人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意识形态和基本的生存技能。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活动,人的独立的思维能力逐渐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上文提到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因素对其成长的影响程度为60%左右,依旧是三大环境之首。说明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还是以家庭为主。在这一时期,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向形成独立人格的时期过渡。这一时期,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父母的言行是青少年判别是非善恶的第一标准,因此父母要做好表率,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父亲喜爱抽烟酗酒,出于对父亲的崇拜,青春期的儿子觉得这是男子汉的行为,自己也开始学习抽烟喝酒。而父母也没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就听之任之。这无疑是一个错误的表率和示范,青少年抽烟酗酒不符合行为规范要求,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很容易对家长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若不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孩子的逆反情绪,孩子就有可能就此偏离家庭教育的轨道,甚至误入歧途。

3.家庭教育对父母的反作用

家庭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孩子和父母一同学习、一同进步的过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是绝对的权威,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作为教育主体,其需要不断完善自己,为客体提供正确的教育。作为教育客体的孩子,受多方因素影响在认知方面与父母存在一些差异,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不同于父母,其对父母的教育自然存在一些反馈。父母若能及时读取这种反馈,思考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和待人处事方面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但能在教育孩子上取得进步,也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

二、让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策略

1.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施教者,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直接决定着家庭教育结果的好坏。许多父母受知识水平和精神层级的限制,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仍是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父母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层次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其一言一行。若父母温文尔雅、明辨是非,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会有相对正确的价值观;若父母语言粗俗、是非不分,教育出来的孩子在价值观方面恐怕也会有一定的扭曲。因此,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前,要着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为家庭教育打好文化软基础。

2.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行

心理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多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主要的模仿对象。“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时常做出错误的示范,那么孩子就会形成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模仿。一些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容易忽视他们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嗜好,认为只要对孩子严加管教就可塑造其健康的人格,但孩子在父母的日复一日的“熏陶”下,也比较容易沾染上这些坏的习惯。因此,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正视和改正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气,从细微之处为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父母言行不一也不利于教育效果的实现和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行的形成。笔者随机对某中学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7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父母的言行很难一致,欺骗孩子的时候更多一些。比如,给孩子的许诺不兑现、教育孩子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真诚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父母的言行不一,只会导致孩子阳奉阴违。

3.适度关怀,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出现,父母长辈溺爱、骄纵孩子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不利于家庭教育的有效进行,也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溺爱的反面是孩子“情感饥饿”,父母对孩子缺乏关注,将孩子受托或交由长辈抚养、对孩子不管不顾等现象也并不少见,这又使得孩子缺乏家庭教育的必要环境。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由此可见,父母的关怀、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父母,应对孩子投入适度的关心,营造融洽温馨的家庭环境,建立起父母和孩子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关注其成长动态。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教育他们,切忌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

父母言行是家庭教育过程中最生动的教材,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正确认识自身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层次,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出正确的表率,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丽华.论家庭教育中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J].江苏社会科学,2012(5).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6篇

父母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很多时候,我们在无意中侵犯了孩子的权利,但自己却不自知。

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

家长为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比如英语、表演、跆拳道、围棋等。可孩子越来越喜欢摆弄机器人,不喜欢上学校的课,时不时就耍赖或装病。其实孩子“被动玩”的时间占据了“主动玩”的时间,导致孩子渴望利用学习时间来“玩”。

给孩子看的书太少

一次对学生阅读图书情况统计发现,63.3% 的学生平时经常阅读的是“作文类”书籍,且数量排在首位,其次是童话寓言类图书。事实上,数据显示,家庭图书拥有量在100本以上的学生比家庭图书拥有量20本以内的学生语文学习成绩高。

武断地告诉孩子“你错了”

孩子想喝果汁,可是妈妈偏偏给她倒了白开水。于是孩子一生气,把杯子从桌上推掉!妈妈强压怒火,冷着脸开始收拾残局。妈妈生气的表现和行为,等于直接武断地评定:孩子不过是在无理取闹。许多坏脾气的倔强孩子,就是这样养出来的。

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

《意见》指出,广大家长要及时了解并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要始终坚持儿童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父母要等待孩子按规律慢慢成长

教育是一件慢成长的事情,但在实际中,我们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足够的耐心。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好,走得快些,再快些。

否定孩子的个性

“我的孩子非常内向,我该怎么改变他的个性?”其实,不妨肯定孩子的个性,把所谓的“外向”当作一种技术来学习,不管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不给孩子留犯错的空间

萧萧上幼儿园时,萧萧爸爸给儿子列了66条不许犯的错误清单。上面包括不许打破杯子、不许跳得太高……每天临睡前,都会让孩子反省今天是否有犯过以上的错误。但就是这么一个乖孩子,上中学后,却成了让老师头疼的叛逆孩子,最后他的妈妈不得不辞职在家管孩子。

习惯给孩子做决定

有位著名企业家曾经惊讶于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还要靠家长,他认为“如果家长帮孩子做了太多的决定,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反正有父母帮我做决定,这不是我的责任。当有一天他面对独立,他的路反而会走得非常艰难。”

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意见》指出,学龄前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拥有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

中学生家长应该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我们每天都盯着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每天进步一点儿。但我们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应会反思、善学习

康康一提到数学就头疼乃至厌学。经过交流发现,康康的父母对孩子太过严厉;父母对孩子没有任何指导,陪伴孩子的就是命令。所以,孩子做错事后不要总是责怪孩子,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

应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有多少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把孩子催进房间做作业,自己却一直看一直玩;又有多少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做人要诚信的同时,自己却在答应孩子的某些事上没有说到做到!

应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

有些爸爸妈妈总是过于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而阻止孩子参加各种适合的社会实践。殊不知孩子的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正是在这当中培养的。

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意见》指出,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应该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

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应该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母言行;影响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73-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由于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经验,忽略了父母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盲目追求教育效果,导致自己的言行和教育目的严重脱节,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综上所述,父母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健康的人格。

1.不恰当言行的教育方式列举

1.1灌输消极的政治态度。一些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分配不公、道德沦丧、贪污腐化等社会阴暗面,发牢骚、讲怪话、怨气连天。有的父母甚至还把反映社会阴暗面的"顺口溜"说给孩子听;向孩子宣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人生观。长期耳濡目染,孩子就会缺少社会责任感和远大志向,看问题偏激、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任性蛮横,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2享乐的生活方式。有的家庭有相当的优越条件,生活富裕,但他们缺少一种艰苦朴素、奋发进取的精神,只满足于小市民的安乐生活,不求上进,无所作为,经常沉湎于吃喝玩乐中。这种环境可能给孩子带来目光短浅,不求上进,养尊处优,玩世不恭。

我们究竟是爱孩子,还是在内心酬赏自己?我们究竟是爱孩子,还是在补偿愧疚之情?我们究竟是爱孩子,还是替孩子思考?我们究竟是爱孩子,还是爱我们自己的梦想?对孩子的爱,如何给,给多少,都是应该细致讨论的问题。

1.3不和睦的家庭关系。家庭主要成员不能和睦相处,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种状况不仅给家庭生活罩上了阴影,而且给孩子带来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造成孩子性格孤僻、自卑感强、自尊心低下,自控能力差,并有可能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流浪街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有时,父母也会像个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在孩子面前忍不住吵架了。而后呢?你怎么让自己从愤怒的情绪里解脱出来?怎么和他和好?还有,怎么和孩子说?

有了孩子,夫妻吵架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往往事情不大,但谁都想说出自己的理,可当着孩子的面好多话又没法说出来,因为不知道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吵架会不会给夫妻之间、给孩子带来影响,取决于你们吵架以后解决矛盾的方式。

1.4打骂的教育方法。孩子经常处在被打骂责难的环境中,是对孩子幼小心灵和肉体的一种摧残,会使孩子意志脆弱、胆小怕事、精神恍惚、情绪低落、缺乏自信,易使孩子患精神忧郁症和精神封闭症。

有专家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的调查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高达被体罚总数的71.38%。心理学家指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滥用体罚会给孩子造成诸多心理问题。

1.5缺乏修养的讲话方式。有些父母由于缺乏文化修养,平时脏话、粗话不离口,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讲低级趣味的话,长期如此会使孩子从小讲话就没有礼貌,不讲理,粗鲁蛮横,使人讨厌,不易被社会所接受和容纳。

2.良好的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2.1父母良好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性格。孩子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婴幼儿对父母的态度特别敏感,父母的言行举止足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化为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保持常态的、稳定的情绪。

父母对孩子爱意的表达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小婴儿的爱可以外露,使他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保护。对两三岁的孩子则应爱意不外露,对他既平等严肃,又呵护有加,这样孩子才能快乐、自信、开朗,而且独立性强。

2.2和睦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父母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

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合理要求的选择权。

2.3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好老师。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合群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强化。

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们"走出去",多到同龄小朋友家里做客。也可以为孩子"请进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孩子尝到当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会兴奋、喜悦,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这样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增强了自信心,塑造了开朗的性格。

2.4父母应该教育孩子遵纪守法,文明做人。不依法规不成方圆。生活中人人都遵纪守法,按各种法律条例办事,那么社会就一定和谐。人类就会进步!对于幼小孩子来讲,他们需要遵守的就是身边的各种规则;比如与邻居孩子相处的规则,过马路的规则等。父母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母亲角色;家庭教育;成长过程

《两个人的芭蕾》是我闲暇时看过的一部电影,以为这不过是一部再普通不过的文艺片,但看完却让我这一个在一线工作多年的教育者产生了深思。正是其中“风风火火”的母亲,她内心及性格上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折服。影片中折射了很多家庭教育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的重要性

先哲曾说过:“孩子是母亲的缩影,母亲又是社会的缩影。”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母亲的地位以及作用。在家庭中,母亲“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所有孩子的心灵,像北极星一样是人人关注的对象。”孩子的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思想幼稚,辨别是非能力差,好模仿,易冲动,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差。而母亲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将对孩子起着直接影响和感染作用,是孩子直观的榜样。因此,需要母亲以良好的形象发挥其独特的榜样作用,给予孩子正确思想、优秀品德,从自身做起、说到做到、言传身教相结合。

二、家长必须摒弃“弥补”心理

在现实中,很多父母都会因自己没有实现梦想,就把目标变为压力加在孩子的身心上。即使形式有变化,但本质是相同的。一位心理学家说,相当一部分通过强权压制孩子来树立尊严的父母在童年时代都没有得到过应有的尊重,他们自幼就产生了自卑感。他们向孩子施压要求孩子“博学”“争优”,一方面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另一方面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今后所造成的危害是无形且巨大的。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兴趣爱好都有差异,孩子心理上的“可学”潜能与教育学上的“应学”能力之间也存在差异,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及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

三、面对孩子的委屈,家长不能置之不理

孩子的世界往往是敏感脆弱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句无足轻重的话,可能就会使孩子感到莫大的委屈。当然,也有些孩子从小受到过多宠爱,自我优越感和自尊心很强,当给予的关注欠缺一点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的理解和接受,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从而采取自我防卫机制加以抵制和抗议。不管是哪种委屈,家长都应该合理地解决,否则只会让孩子越发消沉,致使亲子关系出现裂缝。

电影虽虚幻,却来源于生活,也反映了生活。从电影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浓浓的母女情,同时也从中学习和领悟到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它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影响着孩子。只有父母共同努力,不放过家庭教育的任何一个细节,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单中惠,译.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09-01.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01.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家庭教育;父母;教子理念;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作用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1]。但许多父母并不清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应该是第一个不能输的教育,后续的教育只能在父母打下的这个基础上接受再教育[2]。到底应该按照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上好第一堂家庭教育课呢?

1 父母应具备的理念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使得每个初为父母的人都满怀憧憬,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甚至从孩子尚未出生就开始不停地计划着。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又有多少父母实现了自己的希望呢?实际结果是:不少父母与孩子存在着代沟、甚至对抗的问题,有的竟反目成仇。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是父母的教育理念与孩子成长的心理、个性、爱好等的规律不适应引起的[3]。父母应该带着如下的理念来教育孩子:

理念一:与孩子平等相处。孩子来到人间,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不过在小的时候独立性差一些,随着年龄的增大,独立性越来越强。小的时候需要较多的是关心、呵护,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更需要的还有尊严、自信、理智、谦虚等。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在一个宽松、祥和、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讨论、争论的方式,让各方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以理服人,并且要心服口服;有些暂时无法争论清楚的问题,要允许保留;要有求大同存小异,长期坚持不断解决新老问题的胸怀,不武断地下结论。

理念二:同孩子一起同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谁都随时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为我们就是在错误中学会了正确。由于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变化,自身的年龄、孩子的年龄和知识面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父母以前的经验不一定会适合孩子;当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后,在某一方面的知识超越父母,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儿。在如今知识大爆炸的年代,谁又能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呢?故有些父母一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不只是要求孩子学习。

理念三: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肯定孩子的优点,同时督促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经常会因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就对其全面肯定;而对于有了缺点、错误的人,则抓住错误不放。其实细想起来,一个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生了病,不是一样要找医学专家治病吗?在世上全是优点,或者全是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只不过比例有些差异罢了。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保持优点、改正缺点,让优点的比例在父母的关爱中不断得到提升。

2 父母应具备的方法

家庭教育光有一个望子成龙的想法是非常不够的。父母必须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必须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方法一:一定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有时父母有足够的知识去引导他们,但也有时可能会遇到不是自己强项的内容。这时有些家长就会粗暴地对待孩子,而不敢承认自己不懂;或是借工作忙推托。这样时间一长,孩子有事就不会找你,自然沟通的机会就会减少,长此以往也容易出现沟通困难。当遇到家长不会的问题时,正确地做法是教会孩子学会自学。如上网搜索、抽空陪孩子购买书籍、帮孩子找专家,抽空与孩子一起讨论等。当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要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慢慢解决。

方法二、培养孩子学会理智、不无理取闹。欲望是人的本性,欲望过度或者没有欲望都是不正常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根据实际情况理智地选择要什么、放弃什么。对孩子理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最省时省力的做法是从孩子小的时候做起。最好用的方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例如经常有人说“我的孩子干什么都不上心、粗心,大人说也不听。”其实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生活环境太好的缘故。让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孩子长大后总要去面对生活的压力,所以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一些环境帮助孩子成长。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学”孩子“粗心”,如将女孩子心爱的衣服故意“洗”出毛病;将男孩子最喜欢的玩具“粗心”地弄坏等等,在孩子痛哭后,给他讲清楚粗心的后果,比你说几年空洞教育的话不知要好多少倍。在对付孩子无理取闹时,父母一定不要心软,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越小的时候解决,代价越小。

方法三、帮助内向、不自信的孩子建立自信心。当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情绪低落,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必然形成遇事逃避的性格。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孩子,同时帮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孩子在成功的快乐中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观。当孩子遇到困难情绪很低落时,可以把这个困难故意人为的夸大,说这个问题孩子确实是很难,而不是孩子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方法去解决。另外对某一件孩子看来很平常的事大加夸奖,说说自己当年做这事时的糗事,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暗示,增加孩子积极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好习惯都是在一件件的小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再有能力的教育专家也不可能让孩子一夜成材。父母必须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既要坚决地对孩子的不良习惯采取有效的手段及时制止,又要在孩子失去信心时及时给予鼓励,而不应该过度溺爱,或者粗暴的训斥,更不能冷漠对待,让孩子在不断的冲突当中逐渐学会掌握“度”,学会理智。

参考文献

[1]陈文成.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基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幸福感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2(2):10-12.

[2]曹婷婷.父母心理控制与幼儿社会退缩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41-45.

父母家庭教育范文第10篇

“父母亲与家庭,是早教开展不容忽视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终身的老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早教机构要求父母亲陪着孩子一起上课与互动,这才侧面反映出父母在早教中重要性,但如何培养出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如何做好合格的父母、如何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等,这些是大家容易忽视的。”妈妈学堂创始人邵珊表示。孩子的出现,不仅仅让家庭更加完整与完美,而且也赋予父母新的社会身份,早期教育中父母参与的时间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因此父母、家庭、孩子都需要接受现代教育与知识的熏陶。

基于上述早教环节涉及的对象与关系,围绕“关系”“家教”“问题与个案”与“特殊家庭”四个维度,妈妈学堂搭建起有关父母、家庭、孩子的早教开发架构。“关系篇”探讨了父母之间的关系、妈妈和保姆之间的关系、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其中父母之间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是孩子自信、自尊、自爱、家庭、社会关系等培养与认知的重要因素。

在家教方面,妈妈宝贝着重探讨了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影响,如何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及“鹰式教育”。所谓鹰式教育,就是指当幼鹰长到足够大时,鹰妈妈会把它们推下山崖。当幼鹰往谷底坠下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同时也掌握了生存的本领――飞翔,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人类社会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区别,一个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的教育方法不是好的教育方法,所以需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谨慎选择教育的方式方法。

邵珊认为,对于孩子早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如幼儿园焦虑症、沟通障碍等共性问题,也要引起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关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与举动将影响孩子今后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水平,需要根据行为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早期对孩子进行纠正与引导。

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瞬息万变,导致家庭结构形态的裂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二胎家庭、隔代教育等问题。家庭结构形态的变化导致的是家庭成员,或孩子早教参与者与环境关系的变化。

上一篇:地产创意设计范文 下一篇:医院经济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