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绿色化学观”三策略

时间:2022-05-01 03:38:46

培养高中生“绿色化学观”三策略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绿色化学观”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要立足课堂,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立足实验,培养“绿色化学”情感;立足课外,增强“绿色化学”意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绿色化学观;渗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2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08

现在,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环保问题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绿色化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所谓绿色化学,就是指通过化学知识、化学技术与化学方法达到降低人们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高中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高中生习得相应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同时,要在教学中向他们渗透绿色化学观,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适应化学界的这场绿色革命。

一、立足课堂,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对于“绿色化学”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引导他们对“绿色化学”进行感知,从而让“绿色化学”的概念落到实处。

1.拓展教材知识点,感受化学污染的危害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对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向他们呈现化学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化地感受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一课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让高中生感知化学工业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体验化学工业的两面性。然后,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以纺织业为具体的事例让他们明白化学纺织所纺出的棉和布能够为人们的穿衣、装饰等服务,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同时,化学纺织却给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污染。这样,就能够激发起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绿色化学观。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能够渗透“绿色化学”观念的知识点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无痕渗透,从而促进高中生绿色化学观的形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相关“绿色化学”教育素材的呈现,以此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介绍原子经济反应,形成绿色化学观念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还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向高中生介绍原子经济反应的相关知识,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绿色化学观念的形成,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化学反应给学生进行原子经济性概念的解释,让他们明确原子经济反应就是指投入原料的原子全部能够转化成人们所需要的物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从而实现零排放。这样,高中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原子经济反应的优势,从而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绿色化学观。实践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对于高中生绿色化学观的形成是很有作用的。

二、立足实验,培养“绿色化学”情感

在高中化学教学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通过化学实验的形式进行呈现的,化学实验是高中生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善于立足化学实验促进高中生“绿色化学”情感的形成。

1.规范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有害的化学污染物和化学气体,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够把@一类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染最低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化学实验的操作,要求他们要严格按照实验的要求和步骤开展实验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实验所带来的化学污染,这对于高中生“绿色化学”情感的形成是很有作用的。

2.进行“绿色实验”

所谓“绿色实验”就是指把原本会产生较大化学污染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原料与实验器材的代替,降低化学污染的绿色代替性实验。

(1)寻找替代性原料

很多化学实验材料都具有污染性,对于这些化学实验材料,教师要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一些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材料进行代替。如三氯乙烯可以用三氯甲烷进行代替,石油醚利用四氯化碳代替。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间接地向他们渗透绿色化学的教育。

(2)寻找替代性仪器

化学实验仪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载体,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品来代替化学实验仪器。如,可以用饮料瓶来代替化学反应实验中的容器,用塑料板来代替点滴板等。这样,就能够让高中生感受到化学实验仪器的可替性,这对于他们形成“绿色化学观”是很有好处的。

(3)寻找替代性催化剂

催化剂是化学实验过程中运用到较多的化学物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一些有毒的化学实验的催化剂用无毒的催化剂进行代替。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

3.试剂的回收处理

一些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一些化学试剂进行回收处理。如,在引导学生开展有 Ag元素参与的化学实验时,要让他们把化学实验结束后含有Ag+的试液倒入指定的废液桶之中。因为Ag是重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如果随意进行排放,就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化学实验是高中生进行化学实践的主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他们形成“绿色化学”情感的形成是十分有效的,这是落实“绿色化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立足课外,增强“绿色化学”意识

现在,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强调拓展性教学,而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拓展性化学教学的重要拓展与补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立足课外活动来增强高中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从而达到高效化的教育效果。

1.实地参观

“化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引导学生去实地参观一些化工厂就是一种很好的综合实践学习形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进他们“绿色化学”意识的形成。

例如,可以带领高中生去参观一些水泥厂、污水处理厂,在参观的过程中,主要让他们对这些化工厂在排放废水、废气、废渣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对这些排污措施从化学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可以让他们对这些化工厂附近的空气、水质进行测量。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能够直观化地感受到化工厂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危害,从而树立起“绿色化学”的意识。

2.开展宣传

高中生是“绿色化学”的传承者,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高中生在课外开展一些“绿色化学”的宣传活动,让他们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微信朋友圈、qq群等载体进行“绿色化学”的宣传。他们在参加“绿色化学”的宣传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形成“绿色化学”意识,并且,通过他们的这种宣传,能够向公众宣传普及环保和绿色化学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3.生活落实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落实“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因此,要让高中生在具体的生活细节处落实环保行为。如,要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袋,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等。这些生活细微处都是促进高中生形成“绿色化学”意识的有效途径与载体。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高中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绿色化学”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要善于把培养高中生的“绿色化学”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并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绿色化学”的实践活动,只有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让“绿色化学”观的教育更到位。

参考文献

[1] 刘晓乐.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的教育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2015(10)

[2] 陈贻平. 刍议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理科考试研究,2016(03)

上一篇:实验专题教学对学生科学认识观和科学态度的影... 下一篇:刍议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