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儿的护理1例

时间:2022-04-30 08:07:14

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儿的护理1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49

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是药疹的一型,常由磺胺类、别嘌呤醇、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等引起,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可一开始即全身反应,亦可在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的基础上发生。表现为剥脱性皮炎改变,皮疹的特点有:①全身潮红,面积常>90%。②皮疹浸润明显。③皮疹水肿明显;④脱屑明显。可有黏膜损害和内脏受累。病程长,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2008年10月25日收治重症药疹患儿1例,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儿,男,6岁,因皮疹伴发热3天,拟“重症药疹(急性红斑型)”收住。患儿3天前因发热,流涕,轻咳在社区医院静滴头孢他定后出现皮疹,先出现在头颈部,继而发展到全身。查体:T 39.4℃,P 120次/分,R 30次/分,全身皮肤大小水疱不均,四肢、躯干、头面部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颜色较暗,皮温高,弹性差,伴有多处大片脱屑,口腔破溃、糜烂。睑球结膜粘连、鼻腔黏膜糜烂结痂,面部明显水肿。入院后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同时加强抗感染,给予白蛋白、输血及血浆等支持治疗以及止痒、稳定血管通透性、补充维生素静脉营养等对症处理,皮损外用生物流体敷料、护架烤灯予保护、收敛及抗感染,经治疗护理后病情逐渐稳定好转。

护理措施

⑴寻找和彻底祛除过敏原:患儿入院后,首先详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找出可疑致敏药物并立即停用,在未查到致敏药物前,应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及致敏性高的药物,嘱患儿多饮水,加速致敏药物的排泄;向其家长解释注意事项及药疹的发生发展过程和严重性,以引起高度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

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谢绝探视,减少陪护,安置空调设备,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每天室内动态消毒仪空气消毒2次,地面、桌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床褥平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必要时对衣物,被单行高压灭菌后再使用。

⑶皮损的护理:对于大小水疱或松弛、渗液小的水疱让其自然吸收,水疱疱壁尽量保持完整,勿使其破溃。对于大疱经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低位穿刺抽吸。对渗液较多的糜烂面用生物流体敷料湿敷2~3次/日;对渗液较少的糜烂可涂油剂保护,并用护架烤灯照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患者手指、足趾的破损,可用干签把每个手指、足趾分开,防止黏连。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发生褥疮。

⑷加强眼、口腔粘膜的护理:应尽早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保护眼睛及口腔粘膜,以防后遗症,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眼部的分泌物,嘱患儿多转动眼球以防睑球结膜黏连,每次护理后滴抗生素眼药水或涂眼膏。以无菌纱布覆盖保护双眼,嘱患儿每天活动眼球数次,做闭合眼睑运动,不可用手揉擦眼睛,以免污染。

⑸密切观察生命体征:①因患者有不规则的发热,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6小时测量体温,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高热时遵医嘱给予适当的物理降温(冷敷)或药物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因激素治疗可导致血压升高,所以要监测血压每6小时1次。②如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瘙痒要立即停止给药。因治疗过程要使用一定量的激素,要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观察大便次数及大便潜血实验,有无出血倾向,有无上腹部疼痛等,并预防感染。

⑹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因有严重皮损、言语困难、吞咽困难、视力下降、自行活动困难,存在恐惧紧张、焦躁不安的心理,认为自己治愈希望渺茫。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主动热情、态度和蔼。对患者和家长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加强心理疏导,用我们的爱心使患者及家长均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尤其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做到解释在前,操作在后,让患者感到得到关心和重视。

⑺饮食护理:由于患者体温高、分解代谢增强、口腔溃疡致进食减少,加上皮肤大量脱屑、渗出,导致蛋白质消耗较大,故应加强饮食护理,进食困难时可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输入新鲜血、血浆或白蛋白,同时静脉补充小儿氨基酸、脂肪乳剂等静脉营养。

⑻出院指导:患者痊愈出院,护士要指导他们今后正确使用药物,避免乱用药物,并采取安全的给药途径;嘱患者在每次使用药物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勿用易过敏及可疑药物,避免过敏。

讨 论

通过护理此患者,体会到重症药疹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的护理十分重要,使患者平稳度过感染期,如早期护理处置不全,易造成全身性感染,加重病情,直接威胁生命。护理得当及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死亡率,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总之,药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重症药疹常常危及患者生命,治疗成功是否,护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重症药疹患者中,因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护理难度较大。加之患者的心理负担重等,更需要护士用娴熟的护理专业技术及切实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

2 任秋芳.一级医院护理人员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知识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45-47.

3 练平珍.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0,23:150-151.

4 苏家琼.急诊危重患者就诊和护送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891-892.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 下一篇: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