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跟腱腱围炎

时间:2022-04-30 07:31:26

中医药治疗跟腱腱围炎

摘要:跟腱腱围炎是指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好发于青壮年,尤其多发于田径运动的中长跑、短跑、跨栏、竞走和跳跃等项目中的运动员。若治疗不及时则缠绵难愈,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笔者跟随田径队三年来采用中医药系统治疗跟腱腱围炎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跟腱腱围炎;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8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均为田径队医务室的门诊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 16-28岁;受伤项目统计为中长跑10例,短跑2例,跨栏4例,竞走1例,跳高1例。

1.2诊断标准:18例患者中, 除1例为比赛中拉伤所致外, 其余多为大运动量训练或无明显伤因而逐渐发病。

诊断标准[1]:(1)跑跳时跟腱疼痛,重者走路时也会疼痛;(2)跟腱周围变粗,呈梭形变形;(3)踝关节跖屈抗阻痛;(4)跟腱周围压痛;(5)主动背伸或主动跖屈痛;(6)足尖蹬地痛。

2治疗方法

2.1中药外敷:急性期用凉血止血消肿的中药(如黄柏12g,川芎9g,白芷12g, 羌活9g, 独活9g, 木香9g, 延胡9g, 血竭5g,红花9g, 苏木9g, 大黄9g等),研末加水调敷,每日1次,连用3天。

慢性期改用活血、软坚散结的中药 (如南星12g,当归9g,红花9g,木通9g等), 研末加水调敷,每日1次,连用12天为1个疗程。

2.2电针平刺:患者俯卧位, 踝前垫枕, 局部手法按摩10分钟, 皮肤常规消毒,取一对50mm不锈钢毫针,分别与跟腱两侧皮肤呈10。角自上向下斜刺进针后,将针平卧沿皮下与跟腱之间进针, 进针多少, 视疼痛范围大小而定, 进针后快速捻转, 得气后接电针仪, 调节至适当的刺激频率和强度, 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持续刺激20分钟,一日或隔日治疗一次, 7 次为一疗程。

2.3推拿按摩:令患者仰卧,小腿下方垫枕。先对小腿用轻摩、揉捏、掌揉法,患者感到皮肤温热, 浅层肌肉松弛。再以较重手法对小腿肌肉进行推压、掌压和拳压治疗, 力度要稍大,充分放松小腿深层肌肉, 以达到解除痉挛、舒筋活血的目的。对于深层发僵成条索状肌肉硬块用分筋手法,手法要重,接着顺肌纤维方向将深层肌肉理顺。再沿足太阳膀胱经点穴,依次为承山、委中、殷门、承扶,每穴各30s,点穴完毕在患者适度用力跖屈条件下, 术者一手捏患侧足跟, 另一手手掌握持患足前足掌, 用力使踝关节极度被动背伸,重复30次,从而松解与跟腱粘连的腱围组织, 解除粘连组织对分布其中的神经、血管的压迫, 跟腱的疼痛自然就会减轻。每日操作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4中药熏洗:药物组成: 羌活9g,独活9g,鸡血藤15g, 桃仁12g,红花12g, 乳香9g,没药9g,牛膝9g,伸筋草18g, 透骨草18g。

熏洗方法:诸药混匀加清水2500ml浸1h后文火煮沸5min,然后将药液去渣倒入浴盆,先熏后洗约20 min,洗毕用拇指沿跟骨内、外侧进行按摩。每天2次,15 天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 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能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 局部基本无不良反应。

好转: 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能参加大部分训练, 但训练后, 局部有反应, 经治疗后减轻。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不能参加训练。

3.2结果 :18例患者中,痊愈15例,好转3例,治愈率83.3%。

4讨论

本病属中医“筋伤”范畴,其主要病理机制是气滞血瘀, 脉络不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伤痛、形伤肿, 损伤必然导致局部疼痛, 肿胀是经络损伤的病理反应。因此跟腱腱围炎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消肿止痛为本。

运动员训练中由于跑跳过多,小腿三头肌反复剧烈收缩而引起跟腱纤维及腱围组织的牵拉或部分撕裂,造成血运障碍, 腱围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纤维变性, 并与跟腱发生粘连,继发跟腱水肿、变性, 甚至部分坏死。跟腱腱围炎初起阶段,一定要停止专项训练, 将鞋跟垫高,粘膏支持带固定踝关节于略屈位, 以减少跟腱部的牵扯。两周后逐渐进行跑跳练习,最好采用全脚掌着地的短距离慢速跑, 逐渐增加速度和距离, 一周后如无反应可逐渐增加一些正规的跑跳练习。严格控制踝关节过度背伸的爆发式发力,以免引起跟腱断裂的严重后果。

跟腱腱围炎只要没有发展到跟腱钙化或骨化的严重程度, 仍能够治愈。在完全停止专项训练的同时,进行积极正确的治疗, 包括手法按摩、针灸及中药熏洗, 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取得早期治愈的效果。电针平刺治疗跟腱腱围炎,本着“ 以痛为腧”的原则,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改善, 松解粘连, 解痉止痛, 促进损伤修复。按摩手法直接作用于皮肤,加快血液循环,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揉掐手法深达肌层,能使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加速,改善组织的水肿,有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分筋及踝背屈牵拉使粘连的瘢痕被拉长和松解,起到了活血散瘀,通经活络的作用。中药熏洗通过药物与热疗的协同作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药力直达,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加速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

总之,跟腱腱围炎只要及早发现,早期干预,采用系统的中医药治疗,结合正确的训练恢复方式,是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的。

参考文献

[1]曲绵域. 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41-844

上一篇:SU―118及其类似物的药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从传染病网络直报看传染病疫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