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融资难 原因 改革及效果比较研究

时间:2022-04-30 11:03:07

小企业融资难 原因 改革及效果比较研究

摘要:“融资难“始终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所以,如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障碍,一直是这些国家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在此通过对亚非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从他们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体制因素以及所采取的不同改革政策的比较分析,揭示导致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因素和根本突破这一障碍的基本途径,并以此揭示中国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市场多元化;法制化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辨析

小企业“融资难”究竟“难”在那里,其中那些是正常的,那些又是不正常的,对这些不正常因素的不同改革措施又会产生什么后果。本文视图将非亚的坦桑尼亚和斯里兰卡作为研究对象以回答上述问题。将这两国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在于,这两个国家的金融环境具有相似性、体制改革经历了不同的路径,取得了明显不同的效果。全球许多专家都将其视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原因之二在于,这两个国家与中国同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模式、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具有许多可比因素。他们的经验教训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1世纪初,世界银行曾就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对这两个国家的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了专门调研。在对这些国家小企业家的调查问卷归纳汇总后,发现这两个国家小企业发展的障碍来自四个方面:融资约束、监管约束、非融资性投入约束、成本约束。从调查结果看到,虽然两国企业家对发展障碍的表述细节存在差异,但是在企业主要发展障碍的类别方面存在非常相近的地方。在分析这些障碍时,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首先,这些发展障碍并非全是负面的,或者说,这些障碍并非全是由制度或市场缺陷造成的。比如,表中成本约束的分值虽然较高,但其反映的是来自市场竞争以及相关利润挤压力的结果。这种压力可以逼迫企业自身不断改革、创新和挖潜,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这种约束对企业的成长应该是正常甚至积极的。

其次,两国小企业除了在成本约束上的严重程度相近外,坦桑尼亚小企业在发展障碍的其他三个方面的严重程度均高于斯里兰卡。这反映出在阻碍小企业发展的障碍中,前者较后者更主要的来自非价格因素。

由调查中还可以看到,在坦桑尼亚和斯里兰卡,小企业缺乏正常的融资通道都是阻碍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非价格障碍,只是在坦桑尼亚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斯里兰卡。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与融资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并不是一回事,由于小企业自身的某些内在特性,导致他们即使在最健全的金融体系中其融资活动也常常受到限制。小企业的这些特性是:(1)小企业的每笔贷款规模小,单笔贷款成本相对较高,(2)小企业的经营资料及诚信记录比较有限,进一步提高了贷款的成本,(3)即使是那些成长性最好的创业企业,也存在较高的失败概率。另一方面,包括银行在内的融资渠道或机构的理性要求,使他们必然会对小企业的融资申请提出更严格的条件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否则,这种融资活动将不啻于将他们自身的利益完全置于风险之中。所以,这两方面因素引起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种种现象,应该被看做是一种自然、合理的现象。

可见,对于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现象不能一概而论,在导致“融资难”的众多因素中,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只有由后一种因素导致的“融资难”才应该是“真正”意义的融资难,也才是通常研究的对象。

二、小企业融资难的融资体制因素

由上分析可知,小企业的内在弱点是造成他们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各国的小企业家在创业初期一般都毫无例外地只能利用自身或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这些非正规渠道包括;自身储蓄、家庭成员支持、供应商的短期贸易信用、购买者的预付款、民间机构的贷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他们确实展示出自己正在获得成功时,他们才有可能利用以银行为代表的正式融资体系的融资渠道。

调查显示,两国的融资结构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也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一个最明显的共同之处在于,个人储蓄在两国小企业融资中都占有最重要的地位。95%的坦桑尼亚样本小企业和100%的斯里兰卡样本小企业在创业初期都要利用创业者个人储蓄。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两国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包括贸易信用在内的其他非正式融资渠道发挥着作用的程度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约30%的斯里兰卡样本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过贸易信用或非正规的民间机构信贷,也就是说,有50%的创业企业至少使用过一种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而且,约32%的斯里兰卡样本小企业在创业之初,在获得正规银行融资之前,都至少使用过一种非正式的信用资源。而在坦桑尼亚,样本小企业基本没有通过贸易信用或非正规的民间机构获得融资的机会。该国使用更多的是合伙关系,以此作为一种融资渠道。可见,与斯里兰卡相比,坦桑尼亚小企业的非正规融资渠道十分单一。分析其原因,主要应归咎于两点,首先是该国银行体系运行低下的效率使支付体系受到严重损害,其次是该国法律体系在维护正常交易秩序中的缺陷和软弱。

在正规融资体系方面。坦桑尼亚银行体系完全由国有银行构成。这些国有银行原则上负有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责任。20世纪80年代,这些银行设立了小企业信贷部,此外,小工业发展组织(sido)负责对小企业的新设备采购提供融资支持,还有乡村合作与发展银行也向小企业提供贷款。与之相比,斯里兰卡银行体系的多元化程度较高,包括4家国内商业银行(其中2家国有)、4家区域性的乡村发展银行、2家工业发展银行、21家外国商业银行、以及相当数量的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和保险公司。在这个银行体系中,至少有4家国内商业银行、4家地区乡村发展银行、2家工业发展银行均在从事对发放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可见,坦桑尼亚和斯里兰卡的银行体系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在这种银行体系的融资环境中,两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中的遭遇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

由调查可以看到,两国成立期及规模不同的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公司成立少于三年、雇员人数低于6人的小企业,斯里兰卡有8家企业,坦桑尼亚有3家企业,其中有机会进入正规的银行融资体系获得贷款的,斯里兰卡有一家,坦桑尼亚没有一家。这种状况反映出,银行通常拒绝给予那些成立过晚、规模过小的企业发放贷款。如前所述,这种现象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合理性。对于“有资格”获得贷款的条件,两国具有相似性,都要求企业成立期超过三年、雇员多于5人。在这部分企业中,斯里兰卡有20家,其中15家获得了银行贷款,占75%,坦桑尼亚有13家,其中9家获得银行贷款,占70%。

然而,由调查无法看到的一个情况是,两国“有资格”而没有获得银行贷款的小企业的情况存在着明显不同。调查显示,在样本企业中,斯里兰卡有5家没有获得银行贷款,其中4家企业表示他们没有感受到融资有障碍,他们只是没有兴趣申请银行贷款。与之比较,在坦桑尼亚“有资格”而没有取得银行贷款的4家企业中,全部是因为在企业申请贷款中受到银行敷衍而一直没有取得贷款,而且,其中3家企业发展迅速,已被认为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些企业在贷款时遇到的最主要的障碍在于:要满足过于烦琐的申请程序、苛刻的条件、或支付过高的申请成本,包括严格的担保条件、完整的项目可行性报告、详细的财务报表等。此外,贷款审核一般需要6个月,而且还需要支付相当的费用。

对银行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斯里兰卡20家中有16家表示满意,而坦桑尼亚9家企业中有8家抱怨他们与银行的关系紧张,这其中,似乎有3家是因为自己的财务情况有缺陷,但是其他的公司抱怨自己在满足银行贷款的全部条件后,银行也常常随意改变发放贷款的最高限额,使公司的商业计划受到干扰。

在坦桑尼亚,缺乏融资通道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障碍是非常明显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在斯里兰卡,38家样本中小企业中仅有14家把缺乏融资通道看成是阻碍他们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且,这也是与该国银行不对那些成立过晚、规模过小的企业发放贷款的理性选择有关。在14家企业中有8家,要么成立年限低于三年,要么雇员少于5人,而剩余的6家企业中,有3家当前的雇员人数少于高峰期的人数,显示企业可能存在较严重的信用问题。从调查中还可以看到,在斯里兰卡,虽然一些成立时间很晚、规模很小的企业确实遇到了融资障碍,但是对较为成熟的中小企业而言,该国融资体系较好发挥了功能,融资难并不是他们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在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两国小企业对融资状况及其感受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反映的是两国融资环境的差异。同是小企业,由于斯里兰卡的融资环境更加多元、规范,那里中小企业的融资境遇就好些,而坦桑尼亚的融资环境比较僵化,那里小企业的融资境遇就差些。从两国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可以将导致两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差异的基本因素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两国的融资市场多元化的程度不同。斯里兰卡的非正式的融资体系和正式的融资体系是多元化的结构。前者以多种商业信用形式和多种民间融资渠道为代表、后者以不同所有制、不同层次的银行体系为代表。反观坦桑尼亚,那里的非正式的融体系构成单一,商业信用和民间融资机构完全是空白,正式的融资体系也仅是由国有银行独撑。其次。两国融资市场法制化的程度不同。两国在非正式融资体系上存在的差异,与两国市场的法制化程度不同有直接关系。前面已经指出,坦桑尼亚小企业无法开展商业信用和民间机构的融资活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国司法体系无法有效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实际上,融资体系的多元化、法制化具有普世价值。如果我们将视野扩展至全球,同样可以看到,凡是那些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比较好的国家或地区,他们的融资体系都具有多元化、法制化的特点,反之,那些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得比较差的国家或地区,都具有融资体系多元化、法制化方面做的比较差或迟迟无法取得根本突破的特点。

三、走突破小企业融资障碍的正确之路

由上分析可见,实现融资体系的多元化、法制化是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必由之路。那个国家在这条道路上走的越迅速、越彻底,突破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就越迅速、越彻底。

考察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融资环境变化进程可以看到,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在解决这个问题中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策略。20世纪末,两国经济体制都开始由国家控制为主向更注重私人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但是两国在改革的主动性、推进速度上有明显差异。斯里兰卡的改革始于1977年,其开放、活跃私人经济的政策改革到1990年基本完成。而坦桑尼亚的改革始于1984年,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充满犹豫和彷徨,到1990年,尽管解除了某些中小企业发展约束,如在外汇和中间产品进口领域对中小企业禁入的约束,但是改革在整体上进展不大。

从全球更广泛的角度看,20世纪下半期,经济改革还在上述两国之外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相继兴起。这些改革的动因几乎都无一例外是他们的经济及社会发展遇到严重障碍。但是如上述两国一样,这些国家在突破发展障碍的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不同做法,其中有些国家政府仅仅试图通过实施一些局部性或技术性的改良措施去推动经济发展。实践表明,这种改革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样,有的政策甚至对社会某些领域的发展起到阻滞作用,比如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从一个侧面证明,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改革,要真正达到其目标就必须对阻碍发展的体制及机制性因素采取全面、深入的改革。

综合包括上述两国以及全球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改革经验教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就突破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障碍而言,有两个基本问题必须首先解决。

首先是所谓“认识”问题。要承认融资市场多元化和法制化具有基本两个特性,一个是普遍性。也就是说,虽然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各国由于国情差异,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会有不同,但是,融资市场的多元化和法制化是不会因为国情存在差异而可以回避或绕行的。另一个艰巨性,这体现在要对小企业融资障碍有根本突破,最核心的是实现融资市场的多元化和法制化。所以,突破小企业融资“瓶颈”看似是一个局部改革问题,但是实际上,这项改革必须要触及许多深层次的重大制度障碍,而试图通过一些局部或技术层面的改革是无法奏效的。其次是所谓“手段”问题。根本解决小企业融资障碍需要对现有融资市场进行彻底改革,在市场多元化方面,要勇于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要敢于承认民间融资行为的合法性,构造多主体、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在市场法制化方面,要为市场各个投融资主体营造公平的交易和发展环境,特别要迅速、有效地打击各种侵权行为,保护各个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经验表明,在上述过程中,在触及体制问题时,应该有坚决的态度和果断的措施,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或绕行的策略,那样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招致更多的麻烦。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系时,应该采用系统的方法,对不同层面的问题,采取不同层面的攻坚政策,而且在不同的政策之间要协同配合,避免出现彼此替代或“单骑突进”局面。 。

参考文献:

world bank lending to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 fifteen years of experience,2002.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world bank,2002.

overview : sme policy trends in ec countries,2000.

transition ,the ten years,analysis and lessons for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2002.

上一篇:小议农村商业银行的成长与发展 下一篇:对于人民币自由兑换 成长路上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