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现代作家创作 经世致用

时间:2022-04-29 03:30:52

指导现代作家创作 经世致用

摘 要:民国学者对白居易的研究,秉承“指导现代作家创作”、“经世致用”的目的。这种基于人民大众的研究目的,让白居易这样一个平民作家回归平民,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白居易诗歌的价值。同时,从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出发,对白居易进行研究,对现代作家创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指导现代作家创作 经世致用 民国学者 研究白居易之目的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民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以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为中心(1912-1949)(2012SJD750017)阶段性成果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道出他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意即文学作品应该紧扣时代的脉搏,做到言之有物。民国时期的学者们深谙白居易“诗歌三昧”,将古代文学的研究与对人生的体验、社会问题的关注相结合,对白居易的研究,秉承 “指导现代作家创作”、“经世致用”的目的。多样化的研究目的,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白居易诗歌的价值。

一、指导现代作家创作

民国学者研究白居易在秉承传统“学术独立与自由”的同时,使白居易 “人人能解”,与白居易创作的初衷――使老妪能解相吻合,扩大了白居易作品的受众。他们对白居易作品中的人民性加以强调。他们把白居易研究放在文学研究与创作的大框架之下,以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引导现代文学,希望现代文学作家也应当关注现实,而非躲在象牙塔中,“浅斟低唱”。

卢怡灏对当时文坛上吟咏情性的风气不满,认为当时文坛“描写山水,香草,女人的作品已是触目皆是了”,批驳“现代有名的作家中也不能找出多些讽刺时代的文章”,有破有立,同时指出现代文学的使命:“时代艰辛而艰辛,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大众,描写的以社会为中心,解决时代的困难,指出时代的困难,把自己地位排在平民里,这作者方是伟大的作者、不朽的作者”,鼓舞作家以苏格拉底、托尔斯泰、柴霍甫、萧伯纳、耶稣基督、孔子等伟大的作家、音乐家、哲学家为榜样,“同他们一起走吧,为人类谋幸福吧!不要怕吗,不要怕言论不自由”。①43

陶愚川提醒读者在看了白居易的诗之后,应该“检讨一下目前中国之诗坛”。他对当今诗坛的现状极度不满。在中国濒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一般的所谓诗人本末倒置,“躲在象牙塔里,浅斟低唱”,盲目追求诗歌的产量,虽“多如繁星”,但内容上,“却像‘死水’一般的沉滞,所表现的只是麻醉的情感,享乐的意识,逃避现实的志向”。他认为:“文学是一个时代意识形态的表现”,“我们要冷静地观察事态,热烈地像贫苦阶级表同情,我们要以文学作照妖镜,照出社会上的形形。我们要把文学从公子哥儿缙绅先生那儿夺过来,使之成为平民的写实的。我们热烈地希望在中国文坛上,能有一个像白居易那样肯为人生而努力的人出来挽狂澜于既倒”。②

二、经世致用

中国文人对政治的热衷绵延不绝,春秋时代提出的“三不朽”③即是文人价值实现的方式。文人们不甘心只做文人,他们想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对社会的评判及参与。做官不成,退而求其次――著书立说,或者做官、学术两不误。民国学者身处这样一个不平静的时代,不甘心“一心只读圣贤书”。此种心境投诸白居易研究中,则对白居易作品的经世致用予以强调。

他们对政治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投诸白居易研究上表现如下的特点:与古代文学的“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特点相契合,他们的白居易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匡时救弊”,深入挖掘白居易作品中对现实的关注,主张应该“用文学破坏旧社会,建设新社会”,写作时应以平民的生活为素材,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

公盾在《论作家》中指出作家与人民的关系:伟大的作家的立场总是面向人民,热爱人民,以自己的笔为人民服役的。以人民的喜乐为喜乐,以人民的痛苦为痛苦。依照自己的理想,用笔去揭发反人民意志的黑暗统治与伪善份子,贡献出了自己的才能,写着人民的期望……④18

公盾在《白居易研究》中具体分析了白居易的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思想实现的手段。他对白居易的研究,对当时作家创作时如何挖掘现实中的创作素材起到指导作用。

据上过夏承焘选修课――《唐宋名家词选》的学生翁璇庆在《杏坛琐忆》中回忆:瞿师极赞赏白居易之《新乐府》,于古代被压迫妇女之命运深表同情,曾谓:“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多少男丁被迫离家渡海,闺中人望穿秋水,只盼得装亲人骨灰之银瓶归来。”⑤180

陶愚川将当今诗坛与白居易的诗作一比较,痛斥在“中国现在已到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一最危险的时刻,诗坛产量虽多如“繁星”,但内容却游离于现实之外,诗人们只知道“逃避现实”。指出“要以文学作照妖镜,照出社会上的形形。我们要把文学从公子哥儿缙绅先生那儿夺过来,使之成为平民的写实的”。②

参花、非我将白居易诗中岁揭露的社会怪状与民国时期的社会现状进行比较,指出民国时期黑暗现象较之白居易时代更甚:

《轻肥》、《歌舞》……这种不平的社会怪状,衡诸现在,究竟为何?连年战争,十室九虚,加以天灾时降,为饥寒刀兵而流难颠沛……

此诗(《卖炭翁》)深刻沉痛,那种平民生活的苦况,真同活画一般,跃跃于纸上。使人读了,又想到连年冀北,在军阀高压横暴之下,其所变的难堪,恐较此更加几倍。⑥

这种现象如今还是一样,陕西的旱灾,汉口的水灾,数千万灾民,真是人食人,委员大人们谁管?⑦

陈国雄在《白居易之研究》中强调:如文学就是改造社会的工具,领导社会的先进,建设社会的工程师。由他所必有的社会的成分,利用人类对于美的憧憬,唤起人类中间熟睡的同情;由他所反映的生活,提醒我们的自意识促成生活的向上;由他所产生的美素美质,提高人类和平健全圆满的环境。那么白居易的文学,就是一副改革社会和引导我们向优美圆满的人生的大道,来垦荒辟秽的大刀阔斧。

敏子在《白居易诗中的贪官污吏》中认为:唐代官僚如此,今日官僚又怎样呢?我想白居易如生在今日,必将更有很多作诗的好材料了。

吴奔星强调了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针砭时弊,对当时社会的贪官污吏当头一棒。最后阐述了自己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目的:“即此可以证明他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文人。他处的时代,时乱时治,亦与吾人今日所处者大致相若,他的感触,亦与我们的感触有本质上的相同。演绎成文,以为国家民族着想而为人民大众请命。”⑧64

陶愚川指出白居易创作的目的:白居易不是一个普通的诗人,他有伟大的抱负和热烈的心肠。他做诗的目的是很纯正的,他要在诗中充分地暴露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②

卢怡灏在分析白居易的作品时,对比现代与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的不安,比诸现代的不安是怎样?唐代人民痛苦比诸现代人民痛苦是怎样?种种情形在客观的看起来是并没有差异,内争始终是没有打消,内争已是够味了,更兼帝国主义的压迫蹂躏和政治的不明,百姓的凄凉较于唐代有过之无不及!”①43

总之,民国学者是很有担当的一代学者,他们想通过白居易的研究来行使知识分子“指点江山”的话语权,其白居易研究既注重古代文学研究的“回归本体”,同时,又注重“当下关怀”,让白居易这样一个平民作家回归平民,而非高高在上。

注释

① 卢怡灏.从《白乐天与元微之书》说到现代文学的使命[J].

知用学生,1935,1(6).

② 陶愚川.诗人白居易析论[J].大夏年刊,1933年创立九周年

纪念.

③ 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条)

④ 公盾.论作家[J].新路,1948,1(8).

⑤ 吴无闻.夏承焘教授纪念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⑥ 参花.平凡的诗人――白居易[J].复旦实中季刊,1927,1(3).

⑦ 非我.社会诗人白居易及其诗中之时代背景[J].津汇月刊,

1934(2).

⑧ 吴奔星.民主诗人白居易[J].东方杂志,1946,42(5).

上一篇:探讨企业融资结构及有效措施 下一篇:如何控制好路桥工程项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