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对照研究

时间:2022-04-29 06:23:55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试验组采用经侧裂微创入颅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时GOS水平和术后6个月时的ADL分级情况,对疗效进行分析及评价。 结果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手术的方法,且术后GOS、ADL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清除血肿进行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预后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对照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030-02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而导致的脑部动脉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的血管破裂等病变,常发生于壳核及丘脑,这两个部位分隔于内囊后肢,出现异常后会导致对侧运动发生障碍或者感觉触觉发生障碍。此部位细微且周围血管及神经极其丰富,所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1]。我院采用微创手术和传统清除血肿手术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排除后符合标准的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均位于基底节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6例。试验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9~78岁,平均(50.3±8.6)岁,病程0.6~2.5年,平均(0.5±1.1)年;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50~78岁,平均(50.3±8.6)岁,病程0.6~2.0年,平均(1.5±0.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进行手术,试验组患者具体操作步骤:全麻后从患者患侧翼点入颅暴露侧裂区和颞叶,在显微镜显示下根据血肿发生具体部位将侧裂打开,穿刺血肿并进行清除处理,进行电凝止血,血肿腔壁的出血采用胶原蛋白海绵进行压迫止血,视情况进行置管引流,若有残留及时进行冲洗后2 h后开放引流管。对照组患者具体操作步骤:在颞中回处切开大脑皮层,进入血肿部位后清除血肿,用适当方法止血。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经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术中的出血量,在治疗1个月后进行GOS评价,优:恢复良好,正常生活伴有轻度神经障碍;良:中度病残,生活自理;重度病残:生活不自理,意识无障碍;植物生存;死亡。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评价,分为6级。对各项检查进行详细记录,分析疗效,对结果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情况

试验组患者出血量在30~40 mL的1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GOS情况

手术1个月后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试验组GOS为优的人数为1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治疗后ADL情况

手术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0~2级的人数为17例,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脑部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纤维样变性或者破裂导致局部缺血、出血、坏死等,在此基础上因过度劳动或者情绪激动等其他诱因会导致病发,基底节区是常见的发病部位[2]。发病时患者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疼痛、烦躁、部分伴有由供血不足导致的昏迷、呼吸困难、脉搏减少等症状,可通过CT、核磁共振等方法对此病进行诊断[3]。脑出血发病突然,大多发病于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为主,少数发生于脑干和小脑,发病后应及时作出抢救,选择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内科保守治疗或者传统开颅进行血肿清除均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5]。微创手术的开展使此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对病情有明显改善。基底节区出血时,出血部位会产生血肿,脑部血管及神经丰富,血肿对血管的压迫会增加出血的几率,对神经的压迫会导致对应肢体或感官受到一定影响,长期压迫甚至会导致其他血管的病理改变,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在血肿未危及到周围血管及神经时应尽快安排手术,减少血肿周围组织的破坏,且增加受损神经元或血管恢复功能的可能[6,7]。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的方法目前被逐渐推广,其操作简单,不必再切其他切口,由侧裂自然间隙入颅,在岛叶进入血肿所在部位,在显微镜下进行分离操作,充分暴露视野,止血准确,可更好地分辨血肿与颅内细小传统动脉及神经,既彻底清除血肿,又保护周围组织,将手术的损伤程度降到最低,利于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8,9]。传统血肿清除术需切开大脑皮层2 cm左右,容易对血管及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且术中出血较多,患者恢复所需时间也更长[10]。我院采用经侧裂微创入路方法和传统血肿清除术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部分在30~40 mL,而传统开颅手术方法出血量大部分在41~60 mL,可见微创手术可明显减低出血量,对患者造成更小的伤害;术后1个月时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GOS预后评分“优”的患者居多,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的方法;术后6个月时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传统外科开颅治疗的方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对患者伤害小,且预后效果良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罗德群. 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109例[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3):211-213.

[2] 陈伟,杨岳炜.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显微外科手术[J].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3):325.

[3] 江峰,徐卫明,赵洪洋,等. CT引导下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6):361-363.

[4] 郭传军,杨凤海,张连群,等.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246例[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9):548-549.

[5] 张新庆,张锟,许康,等. 改良切口小骨窗经外侧裂后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评价[J].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8):723-725.

[6] 陶玉铭,张齐刚,孙茂琦,等.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 解剖与临床,2009,14(4):259-261.

[7] 司东明.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新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l3(1):77-79.

[8] 李铁男.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多因素分析[J]. 中外医疗,2010(7):106.

[9] 张志宏,李克民,方旭生,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768-1769.

[10] Maira G,Anile C,Cnlosimn C,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primary supratentorial inr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stuporous and comatose patients[J]. Neurol Res,2007,24(1):54-60.

(收稿日期:2013-03-13)

上一篇:影响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人认知减退的相关因... 下一篇: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