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时间:2022-04-29 01:32:28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但是,在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历史教学也应注意教师不能把计算机仅仅作为一种“电子黑板”,一股脑将什么东西都搬进多媒体课件中,要避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阻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关键词: 激发兴趣 提高效率 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通常指开展多媒体教学。什么是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把超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的技术。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人就以历史教师的身份浅谈一下多媒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利与弊。

一、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是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时,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

二、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表现力强的特点。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模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

三、利于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素质教育的三个任务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和导向,应把其放在首要地位。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过去我们也十分注意进行德育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的认识,了解了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狡毒的教育。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进行历史教育,而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和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状况看,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为历史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功能及如何更好的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但是,在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历史教学也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不能把计算机仅仅作为一种“电子黑板”,一股脑将什么东西都搬进多媒体课件中。如有的教师认为资料多才能吸引学生。于是,大量图片、历史录象等,不管跟教材是否有联系,也不管对自己的课突破重点、难点有无帮助,也没经过自己的删剪、组合、加工,一股脑地搬出来,使课堂成为图片展示课。一节课下来,学生看得眉开眼笑,老师的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多媒体教学服务于历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佳效果,不必要用的图片、录象、资料则坚持不用,不流于形式。

2、要避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阻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加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黑板板书相对减少,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教师将目光移向课件的顺利衔接,固守在讲台上,不走到学生中间去,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不是为单纯的多媒体教学而教学。在历史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是为历史教学服务的,在教学中,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回答,呈现“百家争鸣”景象而不应受多媒体课件束缚。

新时代的到来为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每一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是一个由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的演进着的三维立体画卷。多媒体教学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由于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明朗直观、人机交互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主动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历史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科萌发生机勃勃的春天。

上一篇:数学课堂的主动权属于学生 下一篇:浅谈中考物理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