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按生物节律安排高考

时间:2022-04-28 11:10:40

以人为本与按生物节律安排高考

目前,我国的高考基本上是一年一次。虽然有的地区部分学校是春、秋二招,但事实上未成气候,仍以秋招为主。有些考生往往一耗就是一年的大好时光。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每年有三次或者四次高考,求学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就将大幅下降。为改变“一考定终身”问题,使高考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笔者建议:参照生物节律周期,增加高考次数。

生物节律周期现象值得关注

20世纪初,德国医生威尔赫姆・林里斯、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发现了人的体力节律和情绪节律。后来,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林特・特里切尔教授又发现了人的智力节律,即:每个人从诞生的那天起直至生命终止,其智力、情绪、体力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的盛衰起伏变化,每个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23天。至今已发现了几十种生物节律及其周期。其周期性变化类似于正弦曲线,在各个标准周期中存在着“高潮期”“临界期”“低潮期”三个状态。

试看智力的一个标准周期:临界期(第1、17、33天,共3天)、高潮期(第2-16天,共15天)、低潮期(第18-32天,共15天)。而某年的某天到第二年的这一天,智力节律向前移动2天或3天。例如:2005年3月10日若是某人智力节律的第5天,则2006年3月10日则是他的智力节律的第7天。于是在每年的某天,从进入高潮(低潮)到退出高潮(低潮)则须7-8年。这就会使得考分好的学生几年之内缺乏“挫折感”,容易自满而松懈;而考分差的学生则一直缺乏“成功的喜悦”与“拼搏的快乐”,容易沮丧,甚至厌学。“挫折感”与“成就感”较为长期地单一出现,就使一些学生难于得到成就感,一些学生没有挫折感。

处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以及高中一年级的长达5年至6年的这个时区,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危险区,同时也是“快速发展区”。既需要成功的喜悦,拼搏的快乐,也需要挫折的磨练。这样,他们的心灵才能得到人生完备的锻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曾经出现过所谓“八年抗战”的高考现象:即高中学习三年,复读五年,才考上大学。为什么呢?如果第一次高考时该考生处于标准智力周期的第25天(低潮期的中点),考分距上线相差不多,而原来比他们差一些的同学考上了,于是他决定复读。第二次也许考分略有增加。于是又复读……一直到第五次才考上。请看,每年的考试日,生物节律相差2天(闰年相差3天),五年后相差10天或者11天。25+10(11)-33=2(3),此时智力生物节律已经进入到下一个标准周期的第2天或者第3天,已过完低潮期和临界期,开始进入到高潮期,可以说,这是考分上去的重要原因。

考试日期与考生成绩密切相关

后勤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1987年的高考预选考试中,就“考试得分与学生的生物节律关系”问题,对四川省建筑总公司子弟中学42名毕业生进行了生物节律的测算和分类:以智力节律为主,结合情绪节律与体力节律,分为最佳(7人)、一般(30人)、最差(5人)三种状态。在最佳状态的7人中,有6人进入预选线,1人进入毕业线。在进入预选线的6人中,有2人按平时成绩估计不能进入预选线,反而成绩较好,竟高出了当时处在最差状态的尖子生;1人平时成绩较差,原估计不能毕业的,却上了毕业线。在处于最差状态的5人中,进入预选线的2人,原来都是尖子生,成绩却低于平时成绩一般而当时正值最佳状态的2人;未进入预选线的3人中,有2人甚至未进入毕业线,而这3人的平时成绩,并不比上述进入预选线的差。由此可见,考试日期与考生的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生物节律状态对考试得分的影响甚大。

目前,国内外的一些行业(如驾驶、高空作业等),每年对其员工进行生物节律测算,若发现哪个员工出现了智力、体力、情绪等的最差状态重叠的“时区”(常被称为“易发事故状态”),就让他这几天休息,以避免发生事故。而我们的考生在这个“时区”内则不能不参加考试。只要缺席这一次,就得赔上一年。所以,考试日期,还需精心设计。

考分与实际水平的差异

当提到“事故状态”,再引进一个名词“灵感状态”,即智力、情绪、体力的最佳状态重叠的“时区”。若两个平时成绩相当的人,在这两种极端状态下(即灵感期与事故期),在总分750分的考试中,得分相差50至100分是很常见的。民间历来有“考试晕场”说。从生物节律的观点来看,当考试者处于“易发事故状态”时,“考试晕场”显然是符合生理规律的。由此可见,把考分当作“生命线”是何其偏颇。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大都实行一学年二学期制,一个学期20周,期中考试多设在第10周,期末考试在20周,相邻两次考试之间相距70天。这大约是智力节律的2个整周期(每个周期33天)。除此之外,或者还有两次小考试,一般设在第5周及第15周,这样,在一个学期的4次考试中,每相邻两次之间相距35天左右,这大约是一个智力整周期。于是,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里的每次考试中,所处的生物节律状态就比较固定。因此,在没有大起大落的情况下,考分好的学生每次都较好,考分差的学生每次都比较差。这种不考虑“考试日期与考试得分的相关性”考试,它不仅仅影响高考,更严重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虽然高考改革方案注意到“一考定终身”的弊病,花极大力气解决“分数与能力名不符实”的问题;但是,还没有注意到“考试日期与考试得分的相关性”。

在教育和教学中,考试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值得深思的是,小学低、中段的测验,次数频繁,形式多样,而学生们往往能生动活泼地学习,呈现勃勃生机。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考试,几乎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经历三种生物节律状态,他们都有机会享受到成就感与挫折感,他们能通过拼搏和奋斗克服困难或改变失败局面。

随着年级升高,年龄增长,学习内容增多,考试的次数逐渐减少。考试的“日期”和“时距”趋于规律化,在一个较长的时区上只能感受某种单一的生物节律状态。若相邻两次考试间的时距为智力半周期的奇数倍,就打破了单一性节律状态;若是智力半周期的偶数倍,就继续保持单一性节律状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极其有害!

以人为本的生物节律高考

建议一年四次高考 若时距定为91天(365/4≈91),大约是智力半周期17天的5倍(奇数)。则每个考生在一年的4次考试中至少有一次处于智力生物节律的佳状态(把智力标准周期的第5~13天称为佳状态,而整个高潮期,称为较佳状态)。例如:某考生第一次考试时处于智力最差状态(即智力标准周期第25天),则第3次考试时处于智力标准周期第9天。

因为每个智力周期都是33天,所以人们的智力节律状态有且仅有33个类型。于是可以计算出一年一考、二考、三考、四考的佳状态率如下:

第一,一年一考。考试时的智力节律状态有且只有33种互不相同的类型,佳状态(5,6,7……12,13)=9种,佳状态率:9/33≈27%。

第二,一年二考。时距为365/2≈182天,182-5×33=17。若设一考(1,2……16,17,18,……32,33)则二考(18,19……33,1……16,17)。因此佳状态总数为:9×2=18,所以佳状态率:18/33≈55%。

第三,一年三考。时距为365/3≈121天,121-3×33=22,(22+121)-4×33=11。若设一考(1,2,……32,33)则121天后的二考(23,24,……33,1,……22),242天后的三考(12,13,……33,1,……11)。因此佳状态总数为:9×3=27,所以佳状态率:27/33≈81%。

第四,一年四考。时距为365/4≈91天,91-2×33=25,(25+91)-3×33=17,(17+91)-3×33=9。若设一考(1,2……32,33)则91天后的二考(26,27……33,1……25),182天后的三考(18,19……33,1……17),273天后的四考(10,11……33,1……9)。所以佳状态总数为:9×4=36,虽然有重复但无遗漏,即每个考生在一年多四次考试中至少有一次处于生物节律的佳状态中,佳状态率:36/33≈109%。

从以上分析可知,一年四次考试是一个最优方案。如果一年四考都不如愿,就应该考虑自身的学习态度与方法问题。

一年二学期制改为一年四学期制 与一年四考配套,一学年四学期将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第一,将把2个假期变成4个假期,每个假期可平均3周,亦可将寒暑假设为4周,春秋假设为2周,使相邻两个学期较容易衔接和连贯。第二,新增2个假期当设在春秋两季,则利于学生参加春游、秋游,或参与农业的收割播种等活动,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第三,每个假期的终端毕业生的就业与社会上春夏秋冬的补员或更替相衔接。可使有效学习时间得到增加,因为当前毕业就业差不多要花一个学期,即半年;在一年四学期制下,仅花一个季度。第四,小学一年级招生的年龄差距一般在2岁左右,若一年4招,则可降为1岁左右,或许还能减少一些提前剖腹生产的现象。第五,与一年四次高考配套相吻合。第六,一年四考,可以使考生人数分流,减轻一些大拥堵,因为相邻二次高考时距91天是7的整倍数,若第一次安排在双休日,则其余三次也在双休日,便于家长关心考生。同时,高考次数增多,也能使社会淡化高考而减轻思想负担。

(作者单位:四川石油财经学校)

上一篇:十三五的创新政策展望 下一篇:思想政治课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