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英语教学与ESP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4-28 09:07:26

跨文化英语教学与ESP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 要:在跨文化英语教学与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对中国的英语教学情境、情景进行充分的考量,需要对大学ESP课程的建构进行宏观指导。跨文化英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水平。大学ESP课程的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的界限,让各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深度,学习得更有兴趣,培养更灵活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 大学ESP课程 大学英语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更注重对学生就业、实用性方面的能力培养。面对很多学生学习完了英语仍有可能无法很顺利地与地域性英语使用者进行交流的情况,以及在教学中中国学生容易受到本土语言思维影响的特点,近些年来大学英语的学术领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要培养我国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高校课堂上对不同文化进行详细介绍的新要求,注重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更多地给予课堂中的文化教学、不同国家文化现象的介绍,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多样性的英语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中的ESP模式可以满足大学英语教学为社会培养实用型语言人才的目标。

当前,进行跨文化的英语教学中,已经有很多教师在探索语言教学与大学生的主修专业课程进行具体的教学结合问题,从而形成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的教学实践与尝试。这种教学模式整合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学习的资源,融合了各自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到语言运用方面都运用了整合型的语言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跨文化的内容设计,需要通过这种专门用途的英语内容与理念的植入,从而很好地将本来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内容植入到学生关注的领域;或者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其他细节文化的教学等,都可以促进学习者用英语语言完成语言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高效率地获取语言与自身主修学科领域的综合文化知识。

目前我国高校中的ESP课程还处在探索阶段。对公共英语的学生进行ESP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仅是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组成部分,还是探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内容设置、综合型人才目标实现的有效尝试。当前,充分运用ESP方法对学生所学的课程进行综合性的设计,还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多地给予课堂中的文化教学、不同国家文化现象的介绍,以及鼓励学生进行多样性的英语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仅仅对上述方面进行足够的重视还是不够的,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本能地对一些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一些非常琐碎的语言文献细节,可能会感觉到未来用不上,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可能会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时感觉不必要研究那么细致、深入,因而致使自己学了多年英语后仍无法顺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妨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ESP模式可以满足大学英语教学为社会培养实用型语言人才的需要以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笔者认为,通过研究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双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方面,在设计的具体内容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关系方面也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一般而言,双语课程不被视为语言课程,而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跨文化视野与内容设计则可以算作ESP性质的综合课程,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ESP课程体系设计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问题在于,英语教师在课上、课下学习中需要组织中国语言情境下的大学生参与多种不同英语学习、练习、交流的具体情境,通过课堂上的ESP课程内容设计,课下的积极实践与多媒体的运用,实现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与语言运用的综合性目标。

二、如何进行高校英语教学的跨文化培养

通过教学实践得知,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

1.应该针对我国各个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学生现状、学科、课程现状、教学模式、方法现状以及学生课下学习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在摸清这些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学生未来应该具备的综合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从而对英语教学、应用语言文化学等课程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实践性运用。

在教学中,应该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分模式作为统领全部学习、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理论的有效性和具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认识到教学对象、教学情况、教学目标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地针对上述现象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并且,高校教师能够依据这些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和课堂内容设计、风格设计等。

2.高校英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非专业、专业英语的综合教学,就是让所谓的非专业学生具有专业的学习能力,拓展自己的学习思路、内容领域,让专业英语的学生具有跨文化的视野,从而最终形成学生在语言、文化与交际等三位一体的能力效果。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虽然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应以培养各类不同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具体文化学习能力为目标,但是实际的跨文化教学中,课堂只能是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鼓励、支持学生在课外通过课外阅读、电影、网络等诸多媒体渠道对许多具体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吸收。但是各国英语文化都有其自身特点,如何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并且形成高效、主动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在整个学年的授课计划中列出导读或者学习指导提纲,给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明确性和指引性。学生的跨文化视野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因素,也只有通过英语课堂和课下的跨文化学习才可能得以实现。

笔者曾对自己较为熟悉的吉林大学中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问题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调查,最终了解到跨文化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和阐述形式方面存在多年的问题:教师往往更为注重的是语言教学、文本教学,没有更多地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层面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地域文化等进行了解,从而使得很多时候学生更愿意在学习中从事其他方面、形式的学习。因而,笔者认为,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中必须更新教材,或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教材、课外阅读教材的编写,注重对英语国家不同文化内容的植入,而不仅仅是英语的语言教学。

3.学生在课堂上的文化学习与语言运用情况不够理想,事实上说明了当前英语教学模式已经很单调、很僵化。

教师的课堂英语传授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而存在着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这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言,是有很大影响的。笔者认为,课堂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英语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几个方面: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太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对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不同观念、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与学生了解国外文化信息来源的具体情况包括是否便捷、精力情况以及海量信息的精选等。

笔者认为,不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对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观点对其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影响是最大的。因而,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应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兴趣性的教学,改变传统的认为英语学习应该是书本的、语言的情况,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彼此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辅以多媒体进行文化现象的讲解与认知,并在课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教学平台的互动。

影响教师进行跨文化教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对跨文化交际知识教学的态度、教师对其内容的主观认识、教学方法的选择、补充教材中内容的编写与选择、教学时间分配、学生对其课程教学的兴趣或态度等等。其中在跨文化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因而,教师应该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体系下进行积极主动的模式变化、方法选择,应该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责任感,从而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时充分体现出进行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激情。

4.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学中还需要构建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三个层面的内容体系,需要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种思维、不同方位的培养,推进整个实践体系的建设。

这个体系中需要明确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学内容在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英语功用与人文性以及英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具体关系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地提出一系列的课上、课外学生进行英语文化学习的有效策略,从而帮助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逐渐树立语言、文化平等观念,消除当前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具体影响,树立学生进行跨文化英语学习的自觉意识,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大学教师在进行英语跨文化教学中,还需要针对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跨文化综合素养以及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教学实践、英语教材中关于文化内容的比例和呈现模式等等方面的传统问题进行改革,从而达到自下而上的英语教学改革,推动大学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中对内容的多样性、学习手段的多样性的探索;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解决当前英语教学理念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教学中文化内容欠缺等问题;此外还需要针对大学中英语教学环境的不足、改变学生以往受应试教育影响而产生的偏见,具体针对中西文化差异、中西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深层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等,对跨文化内容进行不断的修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总之,笔者认为,跨文化视野的培养和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面向中国高校中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以及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两个不同群体。在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英语语言课程体系知识授课时,应该在第一阶段中以共核的语言和宽基础的英语知识基础为主要授课内容和活动、文化情境植入的对象,可以分两个学期修习完;第二个阶段的ESP课程设计中,需要强化专业性,进行“专门性”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更高阶的ESP课程,最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修两个学期的更高阶段的ESP课程。

参考文献

[1]贾冠杰 中国英语再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3,(03)。

[2]吴小丽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发展,2013,(02)。

[3]陈俊 “中国英语”教学本土化现状及途径研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6)。

[4]贺子夜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解析[J].科技信息,2011,(11)。

[5]王克非 外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J].外语界,2011,(01)。

更 正

《教育学文摘》杂志2014年9月刊总第131期《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一文的作者应为:陈丹丹。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上一篇: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学 下一篇:浅谈语境与职业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