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的“秘诀”

时间:2022-04-28 05:38:17

有效沟通的“秘诀”

当我从厚厚的窗帘后走出来,看到在我的指导下,四个组长摆放的图形时,我惊呆了:竟然没有一个和我期望摆放的形状完全一样!

这是今天的课上我们做的一个沟通游戏。四个组长各持6张小纸条,我看着要组合摆放的形状,向他们发出指令。我自觉整个过程表述清晰;沟通中四个组长没有一个询问的,一定也是自觉明白,而实际结果却大相径庭。

当呈现这样一个沟通结果时,我开始不断地追问: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的沟通?我哪里表述得不清楚?为什么理解信息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

我是站在窗帘后发出指令的,看不到他们的行为及进展,窗帘成了阻挡我们沟通的屏障;我是根据一个最终要摆放的形状发出信息的;我只是用陈述性语言进行描述,没有采用其他的方式,沟通方式单一。而在我发出指令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人询问,沟通成了我的单向行为。而“信息接受者”因阅历、环境等条件不同,对信息的“解码”也不同,偏差便由此而产生。

想想,深感焦虑。在这样一个游戏中,都有这么大的理解偏差;日常工作中,该有多少沟通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沟通。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发出指令,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参与课堂活动。课堂讲解,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

“班级管理”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班风的形成、同伴关系的建立、和谐班级的建设,离不开沟通。个别问题的处理、问题学生的改变,更需要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不断沟通。

“学校管理”离不开上级与下级的沟通。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理解,校长的理念落地,中层干部具体工作的安排,都需要沟通。

“学校办学”离不开与外界方方面面的部门和人员沟通,以取得各种支持,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沟通,无时不在,无刻不存。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沟通?

如果游戏可以重做,我想,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我,作为“发送信息者”,是知道目标的(图形),必须让他们也了解目标,也就是“用六张纸条摆成一个图形”,所以,我会――

必须对信息进行编码,将复杂问题进行加工,发出简单明确的指令,如把“六张纸片组合成三张,用三张纸片摆放图形”。

采用更多的沟通方式,语言沟通是单一的,而陈述性语言更是单一的,如果把图形的形状清晰地表达出来,他们会很快理解到位。

考虑对方能否理解我所表达的信息。在一个刚刚组合的团队里,彼此没有非常熟悉,仅凭语言很难理解到位。如果我追问几句,让他们描述一下我的指令,效果一定会好。

同时,作为“信息接受者”,需要他们把自己的编码不断反馈给“发送信息者”,不断纠正理解中的偏差,虽然有厚厚的窗帘屏蔽,我想效果也一定会好很多。

当然,日常的沟通,不像游戏这样简单。沟通方式可以多元,如口头、书面、电话、网络,而且更多的是靠非言语沟通。沟通过程要多考虑“接受信息者”的需要,如他的特点、他喜欢的沟通方式。而且,沟通还需要伴随着情感,很多时候,情感往往是有效沟通的剂。

上一篇:工具/学校信息化“蠡园模式”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新理念下英语教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