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城市景观设计个性化研究

时间:2022-04-27 05:17:02

我国中小型城市景观设计个性化研究

在当前我国中小型城市景观建设中,投入大量经费建设城市广场、现代建筑、绿化工程等,力求扩大城市建设规模,但重复规划、程式化建设问题突出,造成了大量雷同设计层出不穷的局面,使城市景观特色越发不明显。本文基于对我国中小型城市地域性特色的理解之上,深入挖掘个性化城市景观设计的具体体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阐述其社会意义和精神价值。

1城市景观概念

城市是由人类的持续生产生活形成的地域性空间,是城市文化的载体。随着后工业化的到来和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人类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创造逐渐影响着城市特色和面貌。城市景观作为一门多元关系的综合艺术,涵盖城市中各种视觉事物和事件以及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空间组织关系,具体表现为城市街道、广场、园林绿化、建筑空间等。

2城市景观设计现状

2.1问题阐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然而,尚未走出一条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性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之路,盲目模仿、破坏环境、割裂文化、自毁家园的现象屡见不鲜,城市景观设计陷入盲目主义、形式主义的泥潭,造成了文化缺失、脱离自然、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现象。

2.2现实需要

笔者认为个性化城市景观是由环境特质而沉淀下来的场地印象,把历史遗迹与人们的潜在意识以物化的途径表达出来,在意识与现象、心境与物镜的内外交织中表达体验者的抽象期待。我国中小型城市由于地理、地貌、气候、文化以及历史背景等差异,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例如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被称为“英雄城市”的南昌,都以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延续场所特质、彰显城市个性、提升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认知度和归属感,既顺应现代生态景观建设的主流,又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

3城市景观设计突出地域性景观特征

3.1自然属性暗示城市基调

自然环境的现象、结构、精神所体现出的个性特征,是塑造城市景观特色的基本出发点。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植被、资源、水文等。例如由于地形地貌不同,展现出山地城市贵阳、水乡城市苏州、平原城市郑州、港口城市大连;由于气候不同,展现出雾城重庆、冰城哈尔滨、春城昆明等。我国中小型城市无需追求发达城市的绚丽奢华,其鲜明的自然属性和性格特征是塑造个性化景观特征的基础。

俞孔坚教授认为:“城市建设要对得起脚下的土地与头顶星辰,要尊重土地之‘神’”。其顺应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系统,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都应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为前提,学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雪雨风沙、岁月刻下的斑驳记忆,勾勒出一幅幅别样的城市肌理,例如有河道成网的水乡,有绵延起伏的山地,有干旱区的沙漠绿洲,有幅员辽阔的平川,有风景如画的园林城市等;性格或温婉细腻或刚劲洒脱,个性鲜明地存在于人们的视线和想象里。

在个性化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做到尊重自然、顺应城市发展的基调呢?只有尽量保留原始植被、遵循城市地形特质、适应气候特点,适时而建,健康有序的布置,才能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把握城市大环境的发展动态。

3.2本土文化彰显城市个性

本土文化是人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带有浓郁地方色彩和历史传承性的地方文化。本土文化包括建筑、历史古迹、民风民俗、产业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宗教、艺术等多种文化资源,它不可移植、不能复制、不会再生,其潜在价值和精神内涵是构建城市形象的文化资本,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核心内涵。

人们对一个城市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这个城市的内在精神和历史文脉,充分挖掘有历史传承性的城市文化,用新的景观语言使历史记忆得以延续,是彰显城市景观设计个性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中小型城市而言,本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栖所,其个性化塑造能有效增强城市“软实力”,为城市奠定情感氛围和指导方向,最终提升城市品位和核心竞争力。本土文化是发展中的文化,它在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中又寄托着对未来的展望,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现实的考验,最终形成系统化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为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根本立足点。

那么如何在个性化城市景观设计中塑造本土文化?维护城市文脉、继承和发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历史街区,走出模式规划的误区,并防止大规模的地区开发和基本建设对古建筑及其环境产生破坏,在追求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之上推动城市文化的全球化。

3.3“人本化”设计提升城市魅力

“人本化”城市景观设计主要强调人文主义的回归和对人性化空间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如何保护与再现特定场所的空间结构特征与景观特色,如何创造宜人的、情感化城市空间,使人为场所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人本化”设计是在注重自然、注重生态,使人与自然的山、水、生物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体现场所的特性和意义。每个城市都是独特的,都具有自身的特征,这种特征既包括各种物质属性的差异,也包括人类在漫长的时间跨度内由于对环境的体验而产生的某种环境氛围,即通常所说的场所精神。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特定场所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这种潜移默化的内在气质是无法定义与诠释的体验,需要设计师准确把握这一场所的整体感受,运用恰当的空间设计语言使之具体化,进而与人们长期以来对特定场所形成的方向感和认同感达到统一。

“人本化”城市景观设计要求空间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不仅要考虑城市的地形、气候、历史因素,还要体会公众对其的心理期盼以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等制约条件。以至于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要求,创造优美环境的同时,带给人们那些可识别、可触摸、可回味,在人们头脑中早已形成的记忆符号,进而提升城市魅力。

4城市景观设计个性化发展趋势

4.1民族与国际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景观作为一个大的视觉系统,已成为城市文化的审美象征,也在一定范围内成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显著指标。突出城市景观设计的个性化,着眼于塑造和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寻求西方城市景观设计与中国特色城市景观的契合点,已大势所趋。只有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使设计根植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沃土中,同时规避政府的片面思维和急功近利的倾向,才能使城市景观设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命力。

上一篇:西方现当代女性建筑之思考 下一篇:虚构之夜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