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吉林省创业文化 促进大学生创业

时间:2022-04-27 10:02:16

发展吉林省创业文化 促进大学生创业

摘要:创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在创业活动的进行,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发展创业文化则是促使其创业的内在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分析当前吉林省创业文化的优劣所在从而探讨如何进一步开展创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创业文化;大学生;创业

注:本文为吉林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新时期提升吉林省全民创业理念研究(项目编号:吉林省科文合字[2009]第10号)

创业文化是指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 是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的总和,通常在创业活动中对创业者的思想以及行动起主导作用。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创业文化,则主要包含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流动偏好等。其中创业精神是创业文化的核心,指在创业活动过程中,主体(包括一个主体或多个参与主体)在所主导的创业活动,所普遍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与创业有关的思想理念和精神状态;创业家是经济的灵魂,而创新是创业家的基本职能;创业文化则通过鼓励资源流动的方式,从而促进其优化整合,目的则是为了达到动态最佳配置最终实现社会福利的增加,保证社会的平稳发展。

创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主要则是指和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氛围,包含着那些形成于人们追求财富、创造新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之中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体系,创业文化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业文化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创业文化体现着社会历史发展观基本问题的撞击和融合。

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是社会理论的基石。社会存在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心理、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基本要素,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理解创业文化这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我们就需要挖掘其存在的社会理论基础。通过研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更能说明创业文化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它不仅仅包含经济和文化,更是经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有机结合,我们研究创业文化,就需要在创业型经济中发掘创业的价值观文化,反过来以价值观文化牵引创业、激励创业,从而促进经济的腾飞。

如果要追根溯源,创业文化应该是开始于各民族的远古神话中的各种创世纪以及英雄创业的神话。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文化应该是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移的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是在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邴正教授将创业文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生存创业阶段、理性创业阶段、文化创业阶段。“所谓的生存创业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在获利的欲望的推动下的自主创新、积累资本的成功精神” “生存创业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勤奋与机遇的结合,提倡勤奋精神,冒险精神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文化精神,实质就是资本创业文化,其经济表现是通过最大限度积累资本获利的经济行为。”理性创业阶段,就是指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在实现个人成就欲望推动下的自主创新,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精神。“理性创业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崇尚科技与鼓励成就、事业的实现,是理性主义与自立精神的结合,具体表现是与资本创业文化不同的知识创业文化,其经济表现是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专利来获利的经济行为。”文化创业阶段,就是指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和潜能,通过创新文化的行为自主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

大学生在创业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学生历来是先进文化的第一接受群体,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学生对于民主文化的接受及坚持带来了国家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学生的思想最活跃,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陈旧的文化没有老年人的固守与坚持,也没有中年人的顾虑与踌躇。因此,创业文化要发展就一定要被学生群体所接受所推崇。其次,创业的主体虽然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各种不同职业并存,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进行的、鼓励的创业应该是那些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相对的创业文化的发展也应该是推崇信息发展、科技利用、低碳环保的,因而对于创业主体的个人素质和教育程度要求就会比较高,大学生正是这样的主体,也是新型创业文化形成的主要推动者。

一、吉林省创业文化现状

可以说,当前吉林省的创业文化正在从生存性创业阶段向理性创业阶段转化的,人们正在从被动的迫于生存压力创业向主动的寻找机会创业转变。创业文化在吉林省最先提出是基于化解“东北现象”这一问题而产生的,为了使吉林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有个好的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省委有关领导早在2003年就多次重申要重视“创业文化”发展,努力塑造创业文化和创业机制,彻底进行观念和体制上的创新,使之惠及包括吉林省在内的整个东北区域。省委提出只有改变人民群众就业观念,激发社会创造力,才能从根本上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并由此确定了大力建设吉林省创业文化服务老工业基地的方针。“培育创业文化,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宣传部门责无旁贷、大有作为。”原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荀凤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充分整合媒体资源,形成宣传合力,通过开设专栏、推出专版、树立典型、解读政策、带动专家研究吉林文化等方式,大力弘扬创业文化,营造创业光荣的舆论氛围。”吉林省社科院还专门进行了创业文化以及创业理念的课题研究,使得吉林省的创业文化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吉林省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80%以上大学毕业生都是通过民营企业实现就业的。随着各行各业的创业成功人物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渐渐开始认识到创业的积极作用,并认同创业的价值,不再蔑视“个体户”,人们逐渐改变了过去重农抑商的陈旧思想理念,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和好处,创业光荣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二、吉林省创业文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吉林省创业文化遗失

回顾吉林省的历史不难发现,吉林省的原住居民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当年“闯关东”者的后代,他们背井离乡,一路风餐露宿、披荆斩棘,从关外来到这千古荒原,通过辛勤劳作建设了一个全新的家园。他们是这片上最早的创业者。新中国建设初期,各路人才听从党的召唤从四面八方来到东北,或伐木开矿、或屯垦戍边,成功地将吉林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那种坚忍不拔、奋发图强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代创业者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这些精神财富正在不断丧失中,同进行创业相比,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不愿冒险,不敢创业的情绪在受访者中普遍存在。

(二)农工为主的产业模式影响了创业文化的发展

吉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同其他以农业为重的省份一样,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给人们的思想中烙下了深刻的烙印,自给自足、知足常乐、小富即安、安贫乐道、“不患寡、只患不均”等思想极为普遍。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使人们缺乏经济头脑、市场观念、经营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长期来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无法给创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合适的空气和土壤。

同时,吉林省还是我国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计划经济下的传统工业模式注重于体现集体和共有,并不强调个人作用。在此种环境下所滋生的“大锅饭”思想,使得整个的工业活动缺乏创造性的、创新的氛围。人们普遍安于现状,求稳怕变,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服从,不习惯于主动的创造、变革。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吉林省的经济明显落后与沿海地区,靠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三)传统思想影响大学生创业

时至今日,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儒家思想仍然在极大影响着人们的创业意识和行为方式。如果说“修己安人、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仍应作为我们今天的价值取向,那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言义不言利”、“无商不奸”的观念,却使很多人至今仍摆脱不了平均主义思想和仇富心态。

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越过了“龙门”,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很多学生总是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公务员热早已不是新鲜事,并逐年升温,单省级的考试,每年都会以几万人的数目递增,录取比例从一比几十到一比几百,有的热门只为甚至可以达到一比几千,他们宁在单位跑腿、不在公司打工。一些人认为,大学生是读书人,就应该以“出世致仕”为最终追求,经商则是自降身份,是对知识和能力的浪费。这些观念,都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性。很多大学生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放弃创业,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坚持创业,但是在创业初期不能够得到家人的谅解和支持,以至于无法度过创业危机,导致创业失败。

三、建设新时期创业文化,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创业文化在整个创业环境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创业文化的沙漠是很难开出创业之花的,不少人都认为硅谷的成功原因正是“硅谷文化”。“美国学者安娜利・萨克森宁(Annalee・Saxenian)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硅谷欣欣向荣与128公路地区日益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两地的区域文化差异所致。”

创业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在人们已有的思想文化层面所进行的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从保守的观念转化为开放创新的观念、从依赖服从的观念转化为独立自主的观念、从计划经济单一的思维方式转化为市场经济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为创业活动的开展营造出一个支持创业、鼓励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

对于大学时代而言,在新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创业文化,努力增加社会对于创业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一定要 “在青年学生中树立‘创业光荣、创业有为、创业发展’的时念,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只有当社会能够以平常心来看待创业中的成功和失败,能够以建设性的心态来透视这场融合理想和冲动的大学生创业浪潮时,真正新的创业理念才可能深入大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邴正.创业文化转型与创业环境建设[M].中国・长春创业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

[2]段存广,高国武.基于大学功能演进的大学生创业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

[3]李家华.创业教育报告(2011)[R].2011-02-26

上一篇:借力资本市场 助推闽北发展 下一篇:浅析洪洞供电公司营销经验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