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主观察,激活源头活水

时间:2022-04-27 04:21:17

学会自主观察,激活源头活水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对于写作教学,也有其实际意义。时下,小学生在写作上仍然存在“无真话可说,无真情可诉”的弊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觉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素材积累太少,不会从原汁原味的生活中观察、收集、提炼素材,眼中无物,心中无物,势必导致“笔下无物”。不是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吗?学生只有真正养成了“自主观察”的好习惯,其写作之“源头活水”才会源源不绝、欲罢不能。

那么,什么是“自主观察”呢?所谓自主观察,就是对生活中出现的人、事、物、景、情等自觉、主动地远“观”近“察”,随时留心、注意、体味,并逐步形成一种习惯。鲁迅曾经说过:“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学会“自主观察”,提高观察能力,激活源头活水。

一、留心生活,养成自主观察、思考的习惯

观察,是学生作文创新素材的根本来源,脱离了观察或不会观察,学生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作文只要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行,自己怎么感受就怎么写。这就要求学生要自觉养成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在仔细的观察中认知和感悟生活。

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无物可写”。无物可写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接触的事物少,缺乏生活感受,即使是“巧妇”也因“无米之炊”而为难。这是因为学生对生活不够留心,才会“无米下锅”。“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学生学会了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了自主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接触人,经历事,有所观察,有所感受,自然就会有发表观点、抒发感情的要求,就会自觉地产生写作欲望。二是眼高手低。有些学生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果学生学会了“自主观察”,那这两种情况均可迎刃而解。

二、热爱观察,自觉培养运用观察方法正确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之源,兴趣是最好之师,学生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兴趣,由衷热爱观察,才会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素材;同时,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会善于观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己所用。

1.投入情感,抓住特征。“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要使学生把文章写得内容充实、血肉丰满,还应让学生明白观察的方法,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投入情感,要能看出事物的情感因素。二是要抓特征。据心理学研究,人的大脑所储存的经验信息,来自于观察的约占85%。这就表明,要获得大量的素材,观察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大量的信息获得,也不可能嗅到生活中新的信息。当然,如果观察者被动地冷冰冰地观察事物,对观察对象毫无兴致可言,那也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不可能准确地认识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及规律等。

2.明确目的,理清顺序,多角度观察。学生开展观察活动,要明确观察目的,有的放矢,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观察、观察活动的意义何在;同时要启发学生充分利用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提高观察效果。在观察时,要理清观察顺序,实施有序观察,条理清晰,不能杂乱无章。远近、高低、前后、整体与局部、定点与动点等,这其中的先后顺序要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有些学生写作文,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想到哪写到哪,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条理性、系统性,这与观察的盲目性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例如:观察一个建筑物,可按空间顺序由远到近、从上到下、由外到内去观察;观察一处风景,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观察,先从整体把握景物的外观,然后观察它的局部特色,同时注重抓住主要景物,认识景物的特点;观察一些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刮风下雨等,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整个过程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只有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对事物的了解才会详细具体,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当然,观察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心情时观察同一处景致,其感受也会不同,这便也反映出了个中变化。如同一座山,阳光下或月光下,欢悦时或平静时,其景其情自会不同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必须从智力活动的整体出发,使构成智力的各种要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我们应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做到眼看、手摸、口尝、鼻嗅、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的立体形象。唯有这样多角度观察事物,才能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的信息,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作文也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3.勤于动笔,激活想像,积累素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小学生的记忆力很好,但时间长了,平时观察到的有些素材也难免忘记,所以观察时要让学生自觉形成勤写观察日记、片断等的好习惯,丰富“素材库”。

日记、片断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对事物没有仔细的观察、体会,便很难反映恰当。学生只有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情等,才会有深切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这样,他们的想像力也才能得以激发。如一张老照片、一条破旧的红领巾、一本儿时的教科书等,学生经过细致观察,无一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想像力。

丰富多彩的生活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练就了一双“自主观察”的慧眼,辅之以正确观察的方法,善于思考,勤于动笔,那这“源头活水”就会汹涌而来,学生面对作文又怎会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上一篇:从教数学、学数学到“做”数学 下一篇:在感恩教育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