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用墨初探

时间:2022-04-27 01:15:30

中国画用墨初探

摘要:用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技法。中国画借用墨来描绘对象,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当,则画面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历来的书画家都讲究用墨,更为重要的是,墨不能离笔,只有当笔与墨融而为一时,墨的生机与意趣才能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技法

中图分类号:J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9-0028-01

用墨为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之一,中国画的用墨与用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特殊表征。中国画的用墨与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人文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国学认为五色令人目盲,在审美意识上强调性情内向,含蓄内蕴,从而恶色,故以取墨而废丹青。

中国画特有的笔墨观追求笔墨为上,五彩为下。《老子》云:“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云:“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大勇不忮。”由此可知,大音希声,大辩不言,水墨无色,实乃万物之色。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曰:“夫阴阳陶蒸,万象城错布,玄化亡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木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是故运墨而五色俱,谓之得意。”意思是不求颜色似,又何必贵于媲红配绿?因而,随着绘画史的发展与演进,“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唐代王维《山水诀》),就成了中国画特有的笔墨观。

在传统的中国画里,五彩虽然不以墨为贵,但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实则具有色彩的追求,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五墨六彩之说。张彦远所说的五色,就是指此。关于五墨之说,历来各家有所差异,但通常都以“干、湿、浓、淡、焦”为众多画家认可,六彩就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白”。白通常是指空白,自古以来中国画就把空白的利用当作色彩的一部分,它不但能使墨色通灵,而且还有利于墨光。没有白,中国画也就失去了墨的色彩变化。

墨色变化主要是通过调墨的方法产生的。由于笔中含水含墨多少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焦的变化。

中国画的用墨技巧,并不单是体现在盘子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宣纸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同一枝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水是墨色变化的关键,清代张式《画潭》中说:“笔法既领会,墨法尤当深究,画家用墨最吃紧事。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人水墨并称,实有至理。”

中国画主要的用墨方法:

破墨法――所谓破墨,就是破立之破。是在用墨时,破坏掉不理想的部分,创造出一种更为理想的用墨效果来。唐代王维、张燥等人的山水画,用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取代单线平涂的画法,称为“破墨山水”。后世所说的破墨法,泛指在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时,又画上另一墨色,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的效果。破墨法概括起来大致分为: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湿破干、干破湿、墨破色、色破墨、水破墨、墨破水等,各有不同的特点。

积墨法――积墨,指在用墨色作画时,在第一遍墨色干后在加第二遍、第三遍,如此反复,也即层层加墨,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擦、再勾、再点、画足为止,最后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达到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的用墨效果。用积墨法作画,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用笔都应参差交错,有聚有散,聚散得宜,切忌死板堆叠。要注意第一遍墨色与第二遍墨色之间的差别,色度的深浅浓淡差别略大,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画面干后模糊一片。用得好的积墨法能使画面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块,积墨法就失败了。成功的积墨法关键在于笔法,笔笔有力,行笔有度,画面的墨色才能有神彩。

泼墨法――泼墨法最早的记载见于《历代名画记》,据说是唐代王洽所创,《唐代名画录》等都有记载。王洽喜豪饮酒,醉后解衣磅礴,激清迸发,用墨泼在绢上,然后再根据墨迹的流向形态,画成山石云林飞泉,云雾迷茫,浑然一体,人称“王泼墨”。现今所谓泼墨法,只是作画时水分较一般用墨多一些而已,指落笔大胆、酣畅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墨如倾泼的写意画法。用此法作画,选笔要大一些。用蘸上浓淡得宜墨汁的笔头,大胆落笔,点拓出山石的形体。要成竹在胸,轻重得宜,笔随物形而变化,自然可以获得墨色丰富、滋润生动、妙趣横生的效果。

浓墨法――浓墨即新研之墨,墨色清亮明净,变化丰富,画家在描绘物象时,落墨较重,可使画面厚重有神。用浓墨要笔法灵活,讲求用笔“薄”,做到干、湿、深、浅变化有致,画面才能浓而不凝滞。

焦墨法――焦墨是中国画中最黑的墨,浓墨之极为焦,有提神醒目之效。在一幅画完成时,在特别需要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拓,能使画面主题突出,开醒提神。也有一幅画全用焦墨画成的,显得老辣雄厚、苍劲有力。

统归中国画的用墨,贵在变化统一,没有变化,画面就没有墨色之妙,只有变化而没有统一,势必画面杂乱无章,只有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才能随即生发,妙趣横生,性灵毕现,达到一种完美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论“马伯乐”人物形象塑造及原因 下一篇:读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要义》有感